钢管舞在中国,十年漫漫“从良”路
昨天“深圳一幼儿园开学典礼现钢管舞”一则报道引起了观察者网网友们的热议。区教育局认为在幼儿园面向幼儿表演钢管舞欠妥,已经责令举办者立即解除该园园长职务。
舞蹈的种类很多,跳什么舞确实要分场合。孔夫子见八佾舞于庭,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感慨,礼崩乐坏,道何可载?蜀舞于安乐公前,投降司马氏的蜀官无不潸然泪下,哭的是宗庙毁弃,故国飘零。
幼儿园的孩子们本是祖国的花朵,识见日开但情性未定,人道蒙养之始,以育德为先,庠序的谋划绝不可轻视,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曾经这么说过,幼儿园设立的地方“不可近戏院声伎之地,葬坟火化之旁等哗嚣之所,以慎外感之染而保清明固感之神”,说的就是要给人之初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被解除幼儿园园长职务的x荣,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这次活动的动机,也或者说是一种辩解:“我以为家长会和我一样,把钢管舞看做健康向上的健身性舞蹈,看来我错了”。
观网网友们在新闻的评论板块下面,对钢管舞本身也毫不惜力毫不客气地加以抨击,殊不知,以钢管舞爱好者观之,这是一条带着不少无奈甚至苦涩的新闻。
钢管舞真的就那么不堪吗?
关于钢管舞的起源众说纷纭,勉强的共识是脱胎于19世纪末的美国建筑工人,工人们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外的闲暇之余,拿着工地上的钢管自娱自乐,钢管舞也就逐渐成型了。从起源上看,钢管舞带有强烈的无产阶级属性,算起来,比黑奴出身的拉丁舞还“根正苗红”。
这让笔者想起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年轻人穿牛仔裤被思想保守的前辈们批评,后生仔反唇相讥:“这牛仔裤是五六十年代美国劳动人民穿的服装,怎么在你们眼里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象征了呢?”
历史考据派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我国古代就有“钢管舞”了。汉武帝在元封三年大宴宾客的时候,就有歌舞伎优伶们表演“缘杆之技”,因为难度很大,所以是压轴的节目,表演的道具杆可是比现在的钢管长的多,表演者顺着杆爬绕,也是训练的肌肉记忆,没有在台下长时间刻苦的磨炼很难做到这一点。
敦煌莫高窟有壁画《宋国夫人出行图》,也有唐朝舞者的“载杆舞”,估计是汉朝缘杆之技的一种变体。
《宋国夫人出行图》,画中左侧有跳钢管舞的妹子
谈钢管舞的华夏起源,估计很多观网读者都不认同,因为不少人觉得这个钢管带有很强烈的隐喻色彩。这个说法契合了古印度版的“钢管舞”,印度舞女在管状物上缠绕妖娆,毫不讳言这个管状物就是隐喻的男性生殖器。
无论如何,很遗憾的是钢管舞从工地走进了二十世纪美国的马戏团,走进了地下舞蹈会所和主打色情情调的夜总会中。那个时代的美国人,刚刚走出爵士时代,需要廉价的娱乐方式摆脱大萧条带来的苦闷感,对欣赏和审美水平不高的下层劳动人民来说,钢管舞是脱衣舞的一个亚种,女性表演者以刺激性的杂耍表演在笔直坚硬的钢管上释放自己的野性和“浪骚贱”,性感的舞蹈服装,昏暗的灯光,肾上腺素和荷尔蒙齐飞,杂沓的人群和不怀好意的口哨……这就是钢管舞那个年代带给人民大众的主要感官表征。
乌克兰钢管舞国家队选手 Lucia Lazebnaya
百年之后,“先天格调发育不良”的钢管舞也未能完全摆脱自己的“原罪”。远的不说,看国内的现代都市剧就知道。在歌舞厅和夜总会跳钢管舞的女性均非良家,不管她是否因为生活所迫。
前一阵子很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女一号谭卓为了救助患有白血病的女儿,不惜在夜总会跳钢管舞卖艺,渲染和暗示的就是一种“逼良为娼”的戏剧悲怆感。
谭卓在找镜头前跳钢管舞的感觉
钢管舞“从良”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钢管舞早已从民间娱乐逐渐演化为了有严格规则和秩序的竞技项目,从场地、设施、器材、服装、礼仪方面都加以完善和细化,有了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定。
2003年,在英国举办了全世界第一届钢管舞锦标赛,让世界钢管舞协会身价暴涨,这个舞种也登堂入室,成为和国标舞、salsa一样的体育舞蹈序列。
在国内,广义上组建国家钢管舞队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在2011年世界钢管舞锦标赛中,中国队实现了中国竞技钢管舞界奖牌零的突破;2012年世锦赛,宋瑶、曹诺在女单项目上分列第17和第19名,而男选手闫少轩(网上又名“钢管舞先生”)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2014年世界钢管舞锦标赛,中国队参加了全部比赛项目且赢得了多个奖项,再一次刷新了历史……
而且钢管舞和国标舞(拉丁舞和摩登舞)、爵士舞、肚皮舞一样走进了大中城市的舞蹈会馆的课堂,成为正式的教学项目,有了从基本雏形到羽翼未丰的都市消费生活的产业链。
钢管舞国家队成员在训练
培训机构的遍地而起也催生了钢管舞朝着艺术化更高的层次迈进,如美国《达人秀》里面的钢管舞男Steven Retchless展现的芭蕾钢管舞派。又如钟茜乐表演的《白狐》形象生动,将聊 斋故事中的白狐融入到钢管舞中,即是带有民族色彩的钢管舞。
古典钢管舞《红颜旧》
而且笔者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在众多的体育舞蹈类型中,世界钢管舞协会是最努力地致力于把钢管舞成为奥运比赛项目的一种。但入奥最基本的门槛是这项运动必须至少要在3个大洲40个国家或地区广泛展开,女子项目的条件是至少要在两个大洲25个国家及地区广泛展开。除此之外,还要对比赛规则(包括裁判打分项目)一一细化和标准化,使之从民间走向庙堂的途中更有竞技性和可操作性。
钢管舞在我国的未来
笔者认为,从夜场到竞技场,钢管舞“洗白”的突破方向依然是审美和艺术意义的表达。作为肢体语言的一种,钢管舞需要从生活提炼和对姊妹艺术的形式借鉴,舞蹈技巧和编舞需要和舞者的审美情感严丝合缝,在不断变化的人体流动动作中,舞蹈的空间和时间感融合音乐节拍和伴奏,在加上舞台灯光布景,是一套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非常考验舞者对舞蹈的深刻理解。
和杂技、艺术体操一样,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性之力与美的结合还需要业界进一步的探索。
2013年5月,中国钢管舞国家队全球首部钢管舞剧《钢管上的精灵》首演。耐人寻味的是,此部钢管舞剧的主旨还是在诠释追求梦想与社会误解之间的矛盾,在雅俗的平衡取舍中,编舞者以坚定的信念告诉观众,这种舞蹈是要走进艺术殿堂的。
目前钢管舞整体健身环境遭遇到的一大障碍还是来自于从业人员对钢管舞音乐内涵的理解,基础设施方面缺乏有效的组织竞赛模式和市场运作环境。
昨日收工归途中,已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沪上陕西南路东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见一扎马尾辫妙龄妹子在公园内随钢管起舞,以松树为盖,假岩为屏,观者初如钱溢,刹那间暴风急雨至,路人骤行纷错如织。顷之霁,月影复横斜,舞者玄裳缟衣,依余形袅袅。俺心目漱玉濯缨。噫!钢管舞雅俗既陈,妍媸自别,心舌之垢岂识舞者寓物同舆之乐哉?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