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阅读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汉德克的《痛苦的中国人》

总的来说,还是觉得坚持原来的看法,即对这种意识流的作家,文学作品不懂外文是不行的,看翻译总是感觉不到位。汉德克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特别喜欢在语意学上炫技,德语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穿梭玩梗,所以对原文的掌握程度要求很高,至少要粗通德语才能稍微理解。

《痛苦的中国人》中安德列亚斯·洛泽(德语的意思是“摆脱者”,英语则和loser很像,双关)是小说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叙述者“我”。小说断片式的叙事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外在情节表现与内心世界感知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从外在情节上看,小说第一部分写的是洛泽离家索居。

500

他是个业余考古学者,专门研究古代门槛遗迹。对他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处在飘忽不定的状态”。他趋向于身不由己而不守法的暴力行为,因此资源要求离职。

到了第二部分,洛泽变成了案犯:在定期去玩杜洛克牌的途中,他在僧侣山上逮住了一个喷涂万字符的人,用石头砸死了他,并将死者推入山崖里,之后依然去玩他的牌,而且与牌友们久久地谈论起“门槛”这个始终引导小说叙事的象征意象。

500

主人公被当成了印第安人,很意识流

他独自回到家里后,情不自禁地“渴望一个肉体”,渴望一种“爱的当下”。在第三部分里,洛泽丝毫也不觉得自己的凶杀行为就是“罪责”,而将其看成是“使命”。他要为这种行为找到一个证人。在与一个素不相识的美女经历了融为一体的一夜情后,这个案犯成了“这个世界中心的主人”,并最终选择儿子作为他的故事证人。

通过这个叙事表层,读者更多感受到的是洛泽内心世界摇摆在“门槛”内外的感质空间,外在瞬间自然而然地成为内心感知的映像。这里所描写的凶杀行为、性爱结合、儿子充当故事证人等清洁象征洛泽内心深处经历的地狱与拯救的冲突。

500

在主人公安德雷亚斯看来,共产主义不可理喻了,此文写于1983年

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喧嚣残酷的外在于空虚无助的内心相互交织,他竭力要从这种纠结的矛盾状态解脱出来,实现自我平衡。

500

中餐馆脏乱差,像贫民窟

500

中餐馆内突然出现互相残杀的景象

500

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小说的题目:作为一个出现在洛泽梦境中充满神秘的陌生人,“痛苦的中国人”一再呈现主人公竭力克服内心痛苦的隐喻。洛泽的叙事就是要对“我这个痛苦的中国人”说声“再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