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案与证据失误——诉讼证据的故事(11)

悬案通常是指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这里专指因各种原因而没有解决的诉讼案件。最易发生悬案的环节,常常是在发现和获取诉讼证据、证明和确认诉讼事实这样的阶段,由于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而形成悬案。

2004 年 7 月 16 日,央视的《今日说法》栏目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悬案。2003 年 6 月 4 日晚,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杨叶镇的杨女士睡觉后,朦胧中感觉有一蒙面人趴在自己身上欲行不轨,她一边大叫一边挣扎,很大的动静惊醒了熟睡的三个孩子,孩子们都问妈妈是什么事,蒙面人便仓皇逃走了。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又有一个蒙面人来了,一上床就用刀抵住了杨女士的胸口,杨女士担心伤着孩子而忍辱就范,歹徒泄欲后扬长而去。杨女士天一亮就到镇派出所报了案。派出所领导根据杨女士的叙述,估计歹徒第三晚可能还会再来,决定 6 月 6 日晚上在杨女士家实施守候抓捕。所长告诉杨女士:当晚我们会埋伏在你家,如果歹徒再来,你先不要出声,等他完事后你咳嗽一声当暗号, 我们就会一拥而上将他抓住。对于这样的无理要求,心乱如麻的杨女士没有多想就同意了,尽管派出所的这个方案让人莫名其妙。

这天深夜,4 名警察在杨女士家悄悄布控。深夜,蒙面歹徒果然又来了。他进屋后先将灯泡摘下,持刀靠近床边,杨女士按派出所要求没有反抗,警察也没有动静。直到杨女士按照事先的约定咳嗽了一声,警察们冲了出来。但狡猾的歹徒却从后门跑掉了。谁也没有想到,在 4 名警察的守候下,不仅杨女士再次受辱,而且蒙面歹徒还从警察的包围中逃之夭夭,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警察们一直搜索到天亮,也没有把裸身逃脱的歹徒抓到。警察通过勘查现场,提取了遗留在现场的灯泡和刀子,但技术部门在刀子上却没有发现指纹,而且歹徒抓过的灯头和取下的灯泡上,也均未取到指纹。派出所在镇上排查出了 15 名重点对象并抽取了血样,黄冈市公安局将之与被害人身上提取的精液进行 DNA 检验鉴定,发现同村村民李端庆与歹徒现场遗留精液的 DNA 吻合,据此将李端庆抓获,派出所宣布破案。

但是,村民们都反映,李端庆有家族遗传病史,本人体弱并且腿脚跛行,不可能作案后还能够逃跑。李端庆的律师也发现诸多疑点:①现场遗留的歹徒鞋子是 42 码,李端庆只能穿 39 码。②被害人说歹徒身材高大,而李端庆只有 1.65 米。③李端庆与被害人既是亲戚并做了 10 年的邻居,音容笑貌相互熟悉,案发时两人曾有对话,被害人却未听出李端庆的声音,也未发现歹徒跛行。④对重点对象的采血程序很不严谨,没有严格封存并且随便堆放在一起,而且一个医生就采集几十份血样,存在着搞混甚至被调包的可能。法院开庭审理时,李端庆当庭否认强奸罪的指控,并要求重新检验 DNA。法庭决定重新检验。经湖北省高级法院、湖北省公安厅和公安部三个物证鉴定中心的分别检验鉴定,都确认现场精液不是李端庆所留,彻底排除了李端庆的作案嫌疑。

在央视节目播出时止,此案仍未破获,成为了一个悬案。这个案件中,派出所办案人员的无能,也是让人吃惊。实际上,此案存在着破案的诸多有利条件。比如除了李端庆之外的 14 人的血样,可以再按照严格规范的取样程序进行重新取样、重新检验,如果当初黄冈市公安局所进行的 DNA 检验比对结果无误,而只是取样中产生的张冠李戴, 则歹徒应当就在这 14 人当中。再加上体型特征、脚码特征、刀子来源、作案时间和条件等方面的证据佐证,真犯是能够发现的,其犯罪是完全能够证实的。此外,如果刀子、灯泡、灯头保管得好,运用一些新方法进行细致的检测,是有可能发现歹徒的指纹痕迹的。此点若有收获,则更有利于警方破案了。而且,当地检察机关应当依职责对此案进行侦查监督,提出进一步规范执法、严谨侦查的检察建议,帮助和督促抓获罪犯,破获此案。也不知现在是否破案了?要是仍然还是一个悬案,真是为在警察的守候中第二次无端受辱的杨女士遗憾,执法者的无能也会使这个蒙面歹徒继续逍遥法外,甚至再次犯罪。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