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汉的前途
我在之前分析2008-2012第一次互联网键政高潮的时候,就提及皇汉这一个支流。我认为这是一个始终会存在的生态位,但始终不会有大的作为。最近一段时间我注意到网络上皇汉好像又有点兴盛了,但我的判断没有改变。道理主要是下面几条。
1 绝大多数中国人生存环境里的其他人几乎全都是汉人或者是高度汉化的少数民族(你不问都不知道他不是汉人)。在这种情况下,汉和其他族群的矛盾距离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是比较遥远的。格外强调这个事情存在着不接地气的问题。
2 比上一条更不接地气的是皇汉花了太多精力来攻击元清特别是满清。我不明白为什么皇汉要在这件边缘事情上花这么多精力。
清朝已经彻底灭亡了。不存在满族自治区,连满族自治州都没有。满族语言消亡了,姓氏也基本主动改掉了,可以说文化身份丢失相当彻底。旗袍生态位被汉服取代了,清宫戏辫子戏也已经重度衰落了。我国官方对于推翻清政府的行为持完全支持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你再扯满清或者所谓“满蒙遗毒”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大危害,真是如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至于说历史上的一些纠结比如说是不是要批判1644年以后清军犯下的罪行等等,这些事情当然可以争取官方有一个更不利于清政权的评价,但是整个问题的现实意义是比较小的,毕竟是三四百年前的事情了。大多数人民群众虽然不会反对做这些事,但靠这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是不可能的。
3 从2010年代处理新疆事务和泛清真化过头的问题来看,民族矛盾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上面直接调整政策就行了。民族宗教问题方面的维稳,可借鉴的成功先例实在太多了。
4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是上升期,之后是极盛期。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反体制的力量都难有大前途。而皇汉内部容易滋生反体制思想。
5 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皇”字,如果不去掉,在上层建制派眼里就是一种僭越;而在普通建制派看来则有挥之不去的封建遗老气息。
6 皇汉内部有一定的反智风潮,比如一些在理工科人士看来明显扯淡的关于科学技术史的观点(比如为了论证清朝有多坏而胡吹明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进一步发展则可能走向曾经的某些“国学”人士欲挑战现有理科体系权威乃至给理科人扣西方殖人帽子的失败老路。
如果皇汉不和反智思潮割席,会逼得理工科很多人与皇汉的很多舆论大V保持距离。如果被认为内核难以和先进生产力势力接轨,这对皇汉思潮是很不利的。
7 鼓吹“汉力量”应该以现当代汉力量为头号对象。过去再辉煌也没有未来重要。如果以古代汉力量为第一恋慕对象(这是部分皇汉的潜意识),则要避免上述的很多问题是不容易的。
最后,虽然我说了很多看空皇汉的理由,但我认为汉民族主义作为键政流派还是可以发挥不小的积极作用的,前提是有现实合理的规划。但这是另一篇键政文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