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腐烂的欧洲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9月10日,革命老区法国,又双叒叕“革命”了!

17万人涌上街头示威游行,到处打砸抢烧,目前已经有473人被捕,13名警察受伤,多地交通中断,建筑被焚。

这么大规模的游行,你以为贝鲁总理的位置要坐不稳了吧?

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人家贝鲁在9月8日,就被法国国民议会的一份不信任案投票给赶下台了,法国人就是想撒气,也找不到对象。

至此,贝鲁已经成为马克龙总统任期内下台的第六位总理,也是法国一年多以来第三位辞职的总理。

别着急,这事还不算完。

法国工会计划9月18日发起更大规模罢工,新总理勒科尔尼也面临议会不信任动议威胁。

那么,法国政府这是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把法国人得罪得这么厉害?

答案很简单,法国2026年预算草案计划削减438亿欧元财政支出,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然后有人一煽动,就呼呼啦啦上街了,整个法国都陷入了刺鼻的硝烟和严重的混乱之中。

500

当然,这事跟我们没啥关系,不过我们在吃瓜之余,也难免会产生一个疑问:

法国是民选国家对吧?政客要讨好民众才有选票对吧?那么法国的政客为啥不按常理出牌,把民众得罪成这样呢?

其实吧,也不是法国的政客想这样,实在是没办法。

因为不这么干,法国就要破产了!

法国之所以政局动荡,动不动就有黄马甲上街游行,并不是因为法国人真的有什么革命传统,其真实原因其实很简单:

经济。

咱们都知道,美国欠了一屁股债,几辈子也还不清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法国也欠了一屁股债。

法国GDP3.1万亿美元,财政收入1.45万亿美元,接近一半,这也太高了好么?

财政收入GDP比重,南非为34.5%,俄罗斯为34.3%,印度为31%,这都已经算是很高了,谁能想到法国人更狠,竟然接近50%?

那中国是多少呢?17.2%。

更魔幻的是,法国政府财政支出竟然高达1.77万亿美元!占GDP的57%!

那么问题来了,法国人是怎么以1.45万亿美元的收入,来实现1.77万亿美元的支出的?

答案很简单,借钱呗。

简单的说,如果我们把法国看做是一个个体,那么这个个体目前维持生活完全靠刷信用卡。

债务窟窿越来越大,这怎么可能持续?

所以前总理贝鲁,哪怕知道出台削减赤字的预算案会得罪民众,他也必须这么干。

他还说,法国政府过去50年“借债成瘾”,已成为法国“无法摆脱的诅咒”,还呼吁所有法国人为削减赤字和债务作出“集体努力”。

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法国人是并不想作出“集体努力”的。

我把你选上去是为了让你解决问题的,不是为了让你扣我钱的!

你要是扣我钱,我就游行!

这就是法国现在面临的窘境:

削减支出会导致游行,政府倒台,不削减支出财政入不敷出,总有一天会爆掉,这简直是无解的死循环。

其实吧,其实法国这种高税收、高财政支出、债务节节攀升的经济模式,在欧洲属于普遍现象。

意大利,税收在GDP占比42.8%,财政支出占比53.8%;

芬兰,税收占比42.4%,财政支出占比57%;

英国,税收占比35.3%,财政支出占比44.17%;

瑞典,税收占比41.4%,财政支出占比47.79%;

奥地利,税收占比42.7%,财政支出占比56%。

欧洲国家只有德国整体数据还算是健康,税收占比24.3%,财政支出占比31%,差距没有那么大。

下面,我们就以法国为麻雀,剖析这种高税收与高财政支出的模式的危害。

1 难以为继的财政

明眼人都能看出,目前法国这种依靠举债的高财政支出难以维系,总有一天要爆掉。

法国人其实自己也知道,所以几乎每一任总理,首要任务就是要维持政府运转,不至于暴雷。

简单来说,就是压低赤字,不让政府借那么多钱。

但问题在于,这太难了。

为啥?

因为法国建立了全欧洲最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涵盖医疗、养老、失业、家庭补贴,可以说是“从摇篮到坟墓”,全都给你管了。

比如,生育孩子后能获得丰厚的生育津贴,家庭养育的孩子越多,获得的津贴就越多。

每年开学季,中低收入家庭还可以获得一笔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减轻开学负担。

比如,所有合法居住的居民都必须加入医疗保险体系,普通门诊和药品费用,基础医保可以报销约70%。

对于低收入、患有长期慢性病或重疾的人群,可以申请100%的医疗费用全额报销。

再比如失业金,失业前工作满一定时间,可以领取原工资57%的失业金,最长可达2年。

还有养老金,标准约为原工资的70%左右,比例非常高。

其他的支持年轻人、学生和低收入者的住房津贴、残疾人福利、假期福利等等,就不说了。

福利的确很好很诱人,但问题在于,钱哪来?

老天爷不会下金币,维持这么多福利,最后肯定是要财政来买单的。

500

2024年,仅仅是社会福利支出就占财政总支出的60%以上,这是一笔沉重的包袱,压得法国政府喘不过气来。

要想甩掉财政包袱,那就必须对社会福利动手。

包括这次的贝鲁,也是一样。

今年7月,贝鲁提了一份预算草案,主题就两个字:省钱!

根据草案内容,法国在2026年要削减财政支出438亿欧元,并将赤字水平降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6%。

那么问题来了,从哪省钱呢?

第一,过紧日子,冻结社会福利、养老金等方面的增长。

第二,医保支出可以继续增长,但增幅减半。

第三,减少3000个公共部门岗位,撤销部分机构或减少人员编制。

当然,光节流还不够,还要开源,所以法国决定取消两个公共假日,来增加生产活动,生产活动增加了,税收不就增加了么?

光看这内容,你就知道法国人为啥不干了。

——法国通胀年年涨,社会福利和养老金不涨,那不就相当于拿到的钱缩水了么?

——医保支出如果增幅减半,那必然带来的是医疗效率下降啊!原本排队三天,现在可能要排一周了!

——好不容易端上铁饭碗了,你现在告诉我铁饭碗没了?谁干啊!

至于取消假期就更恼火了,法国人喜欢休假是出了名的,你现在让我去上班?

这些火气不断积攒,结果有人振臂一呼,就上街了。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此前法国三任总理都想压缩财政赤字,削减政府财政支出,最后无一例外都是被议会用不信任票赶下台。

既然政府支出砍不下去,就只能继续举债维持政府支出,那自然导致政府债务节节攀升。

数据显示,法国公共债务已从马克龙2017年上任前的2.2万亿欧元攀升至2025年的约3.3万亿欧元。

目前法国政府债务已经高达GDP的114%!

这是啥概念?相当于每个法国人一出生就背着4.2万欧元的债务。

最讽刺的是,政府每年要支付590亿欧元的债务利息,这笔钱比教育和国防开支还要多,成为财政支出最大单项支出之一。

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借钱→付利息→借更多钱。就像信用卡套现还旧账,窟窿越补越大。

随着欧洲央行持续加息,这个游戏越来越难玩下去。

现在国际评级机构已经开始怀疑了,法国你丫到底能不能还得起钱啊!?

更严重的是,这种高负债的财政模式,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高福利支出本质上是一种需求刺激,大量资金通过社会福利注入市场,然后拉动经济。

本来吧,在经济高速增长期,这个游戏的弊端会被经济增长掩盖,还能玩得下去。

然后呢?就碰上了俄乌战争。

俄乌战争导致欧洲能源价格在2022-2023年间上涨了34%,食品价格上涨18%。

由于法国能源进口依存度高达50%以上,能源价格上涨直接传导至整个经济体系。

2022年法国通胀率一度突破10%,创下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2023年法国家庭实际购买力下降2.3%,低收入家庭受影响更大。

Elabe研究所曾经在法国进行了一项调查,高达81%的受访者表示,在近几个月内至少曾放弃过某一类开支,涵盖食品、购物、休闲和医疗等多个方面。

法国BFMTV新闻台的采访也证实了这一点,因食品价格大幅攀升,放弃购买食品的法国消费者数量持续攀升,达到43%。

如果你觉得数字太枯燥,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之前猫哥的文章介绍过德国的“肉夹馍指数”,指的是德国国民快餐—土耳其烤肉卷饼(你可以理解为德国版的肉夹馍),是观察德国通胀的一个窗口。

那法国呢?自然就是法国人常吃的法棍了,所以也就有了“法棍指数”。

在俄乌战争爆发前,虽然法棍面包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总体上还是能被接受的,价格在每根0.93欧元。

但是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呢?一根法棍的价格一路从0.93欧元涨到了1.45欧元!比较贵的店居然涨到了1.99欧元!

与此同时,法棍的克重继续下降,从平均每根300克降至250克。

为啥涨价?因为成本上涨了嘛!

一个面包店老板说,烤面包需要用电,2021年初,每月电费为1342欧元(约合9394元人民币),2022年9月涨到11863欧元(约合83041元人民币),而且面粉、黄油等所有原材料价格都在上升,不涨能行么?

搞到最后,法国人连最日常的食物都吃不起了。

想象一下一家人每天光吃法棍面包,都要花十几欧?那一个月就是四五百欧!可很多法国人每月收入也才两三千欧啊!

最后法国政府实在是没办法,不得不搞了一批机械生产的法棍(省去昂贵的人力成本),然后以政府补贴价的0.29欧的价格推向市场,总算让法国人不至于挨饿。

但问题在于,补贴的钱从哪来?这不还是要从财政支出中来吗?负担不就又重了吗?

2 不可持续的双高

为了应付巨大的社会福利支出,法国不得不维持高税收模式,税收收入GDP占比接近50%!

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健康吗?并不健康。

第一,对法国工薪阶层而言,税收负担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压力源。

我们来算笔账,一个月收入高于2443欧元的普通职员,光个人所得税就要交30%(2443欧元以下的可以交11%)。

此外,工资还需缴纳社保费用,包括养老保险、CSG(9.2%)和CRDS(0.5%)等,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入2443欧元的普通职员,拿到手只有1400欧元的工资。

这点钱,在扣除房租、水电、交通等基本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

随着近年来高通胀的持续冲击,普通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进一步缩水,生活成本不断攀升。

这种状况不仅抑制了消费能力,更形成了一种令人沮丧的经济循环:

高税收削弱了购买力,需求不足又反过来制约了经济增长,进而影响了就业和收入水平。

第二,企业税负担也很重。

法国企业的税收主要包括企业盈利税(IS)和增值税(VAT)。

和个人所得税一样,法国的盈利税也是累进制的。

年营业额在763万欧以下的企业(这包括了大部分企业了),利润在0-38120欧的,盈利税税率是15%;38120欧至50万欧,盈利税率是28%;高于50万欧,盈利税率为31%。

说实话,这个负担很重了,而且利润38120欧至50万欧都是一个税率,让广大中小企业成了纳税主力。

而且别忘了,还有增值税呢!增值税不分档,直接20%!

这是啥概念?相当于企业利润的一半,都被法国政府拿走了。

原来法国企业还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赚钱,但现在呢?

通胀带来的成本飙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碾压,还有大环境的低迷和资本涌入美债,让企业已经不堪重负了。

为啥俄乌战争之后那么多企业关闭和外逃?就是因为企业干不下去了嘛。

但问题来了,企业没了,政府收的税不就少了么?需要给补贴的失业人口不就多了么?

这样一来,法国经济就陷入了此消彼长的恶性循环。

第三,高税收和高福利造成的懒汉现象。

刚才我们算了,一个月收入高于2443欧元的普通职员,到手也就1400欧元。

但一个没有工作的单亲妈妈一个月能拿多少补贴呢?

失业补贴、育儿补贴、上学补贴、开学补贴、体检补贴、住房补贴等等都加起来,超过1500欧元!

也就是说,干活的,没有不干活的挣得多!

那干活的就想了,我辛辛苦苦干活,收我那么多的税,养这些不干活的人,那我不是傻叉吗?我也不干活了!

于是,这种福利制度促生了大量的懒人,很多人选择不上班吃福利。

为什么法国的劳动参与率长期低迷,年轻人失业率高达20%?

真的不是他们找不到工作,而是他们不愿去工作而已。

这种懒人文化之下,法国还出现了“福利妈妈”这个概念。

一些女性选择生育多个孩子,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育儿补助生活。

这种选择在个人层面或许可以理解,但从社会整体来看,却导致了人力资源的严重错配和浪费。

请问,一个整天躺在家里的人,能给社会带来什么贡献呢?

我们看到,曾经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和科技发展先锋的欧洲,在近几十年的科技革命中明显落后。

互联网与信息革命的浪潮中,欧洲诞生过像亚马逊、英伟达、腾讯、字节跳动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巨头没有?

没有!

为什么会如此?欧洲的教育和科研水平也不差啊?

究其根源,这与欧洲社会逐渐盛行的“躺平”文化密切相关。

当高福利为社会提供了过度的保护伞,当努力工作与依赖福利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时,创业精神与创新动力不可避免地受到侵蚀。

欧洲人风险承担意识和进取精神正在被寻求安稳、规避风险的心态所取代。

不信大家可以看看如今如火如荼的AI风潮,全都是中美在竞争,有欧洲人什么事么?

3 双标的欧洲

按道理来说,法国福利负担这么重,那在政府支出方面应该精打细算把?

理论上是这样,但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法国在乌克兰问题上,那可是相当大方!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法国向乌克兰提供了59亿欧元的军事援助资金,以及20亿欧元的经济与民生援助,还有30亿欧元的安全承诺费用。

除此之外,还有AMX-10RC装甲车、VAB装甲运兵车、“凯撒”自行榴弹炮、各类导弹、培训士兵等等。

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法国对乌克兰提供的援助,应该在200亿欧元以上。

作为一个单个国家来说,这笔钱不少了。

要知道,欧盟20多个国家,总共也就向乌克兰提供了1690亿欧元的援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刚刚算出来的数字)。

有意思的是,这些欧洲国家的财政情况,都不比法国好多少。

高税收高福利、通胀、经济不振、懒人文化、政府福利负担重等等问题,也都普遍存在。

但是和法国一样,他们在乌克兰问题上,却显得异常慷慨,不仅掏出真金白银支援乌克兰,还积极接纳乌克兰难民。

目前,从乌克兰涌入欧洲国家的难民数量近300万,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这些难民的安置费用,每个人1万欧元不多吧?那就是300亿欧元。

除此之外,这些难民没有工作签证,所以政府要给他们发补贴,每个月420欧元,因为住宿不花钱,所以维持生活也够了。

这样算下来,一年一两百亿欧元又出去了。

这还不算为了应对俄罗斯的威胁,欧洲各国飙升的军费开支。

比如德国历史性地大幅增加国防预算,批准成立1000亿欧元的国防专项资金,从2024年起每年国防开支将占国内生产总值2%以上。

波兰宣布将军费占比由2%提升至3%,军队人数由现在的12万人增至25万人。

法国、意大利、荷兰、罗马尼亚等多个欧盟国家也纷纷增加国防预算。

本身政府就没钱,现在援助、难民、军费负担那么重,那债务问题不是雪上加霜么?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最佳选择不是应该赶紧寄希望于停战,好甩掉这个包袱么?

理论上是这样,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

一直以来,欧洲不是以务实的态度尽快结束战争,反而很不切实际提出非常离谱的要求,包括:

——俄罗斯军队无条件从乌克兰撤军。

——俄罗斯赔偿乌克兰战争损失。

——要惩罚战争战犯(普京)。

说实话,这些条件要想实现,除非能让乌克兰攻占莫斯科才行。

但现在呢?乌克兰连扭转战场攻守形势都做不到,要达到这个条件无疑于痴人说梦。

更有意思的是,在特朗普上台后,对乌克兰态度大变,泽连斯基频频吃瘪,欧洲却频频给乌克兰打气。

甚至就连泽连斯基访美,都是欧洲6个领导人的陪同下一起去的,而且事先还发了个声明,停战不能损害乌克兰和欧洲利益。

这话的意思,不是明摆着不想停战嘛!

欧洲现在这个态度,肯定会增强泽连斯基的底气,自然也会导致战争无限拖延,让乌克兰成为欧洲溃疡,导致欧洲的经济与通胀的形势越发恶化。

说实话,欧洲陷入当前的困境,完全是自己作死。

500

本来经济就日薄西山,全靠吃老本以及负债维持,但是欧洲却依然维持着不可思议的自信与傲娇。

——比如面对经济竞争力下滑,欧洲选择的不是自我革新,而是通过立法手段限制他人。

去年年底,欧洲《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生效,并在3年内开始实施。

也就是说,到2028年,凡是没有达到欧洲标准的所谓“强迫劳动”商品就不予进口。

中国当然不存在强制劳动,但欧洲人的标准,竟然把加班也算在了强制劳动里面,哪怕很多人是为了三倍工资自愿加班的也不行!

说白了,所谓“反对强迫劳动”的贸易壁垒,实质上是打着人权旗号的保护主义罢了。

自己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却要拖着全世界一起懒惰,这种立法霸凌暴露了欧洲的双重标准。

欧洲自己通过殖民主义完成原始积累的历史被刻意遗忘,如今却要以道德法官自居。

更讽刺的是,欧洲的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你咋不说你内部的少数族裔和东欧劳工,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呢?

——再比如,在环保领域,欧洲的言行不一尤为明显。

“绿色新政”口号响亮,实际行动却步履维艰。

俄乌战争爆发之前,那口号喊得多好听啊!我们不要煤电!我们要清洁能源!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呢?煤电真香,各国纷纷重启煤电。

根据能源智库Ember的数据,现在欧洲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增加了4.3%。

一方面鼓吹淘汰化石燃料,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即使在冲突爆发后,欧洲通过第三方国家进口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反而创下历史新高。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作风,充分暴露了欧洲人的虚伪和双标。

——还有,地缘政治的逃避与推责。

俄乌战争是谁的战争?是欧洲人的战争嘛。

那么作为直接利益相关方,欧洲大国是不是通过务实外交寻求解决方案,尽快实现停战?

并没有。

欧洲人自己不想停战,但又不想背上不停战的骂名,反而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承担调解责任。

这都哪跟哪啊!中国就算劝和了,俄乌就会听么?

最搞笑的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甚至公开表示,希望中国先帮助欧洲解决俄罗斯问题,然后欧洲才能腾出手来与美国一起应对中国。

这种脑残言论,哪怕二百五都想不出来!你都把这种话说出来了,中国为啥还要帮你?

这种认知,充分暴露了欧洲精英阶层对全球力量对比的严重误判。

欧洲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世界已经进入多极化时代,不再是西方主导的单极体系了。

他们仿佛仍活在自己编织的旧梦之中,以为世界仍会听从布鲁塞尔的指挥棒。

4 欧洲在腐烂

说实话,曾几何时,欧洲也曾光鲜亮丽过。

先靠着大航海和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积累了厚厚的血条,然后躺在金字塔顶舒舒服服地吃了几十年。

一边享受着来自中国的性价比极高的轻工业产品,一边享受着价格低廉的俄罗斯能源,还在美国提供的军事保护伞下还节省了大量防务开支。

所以创造的财富才能让欧洲人享受岁月静好、吃喝玩乐……

也就是靠着这种全球不平衡发展格局的“红利”,欧洲才能在世界上维持一种连美国人都不敢想的舒适生活。

一周四天班,每天7小时,一年5周带薪年假等等等等,舒服得不要不要的。

就这样,欧洲人还这不满意那不满意,折腾出来一群抽象派上台。

不搞建设不搞科技,天天拼命瞎折腾,一会搞环保搞魔怔了把电厂全关了,一会白左病毒入脑拼命引进难民,再一会站在人权制高点上指点这个批评那个。

对这种病,中国人有句评价很形象:吃饱了撑的。

这种病怎么治呢?答案很简单,不让他们吃那么饱不就行了?

欧洲人似乎忘了,好生活是奋斗而来的,不是躺来的,高福利、短工时、强保障的社会模式,本应激励人勤奋与创造,可欧洲人呢?却选择了躺平享乐!

为啥特朗普对欧洲这么不客气?就是因为特朗普看穿了欧洲人的这种废物底色。

欧洲人能有如今的国际地位,不就是因为当年当海盗掠夺了一波,个个都吃成了暴发户么?

可是,当年抢劫的财富,总有吃完的时候吧?

说白了,现在的欧洲如同中世纪欧洲那些贵族妇女,虽然身上洒满香水,但是怎么也掩饰不了自身因为暗疮腐烂产生的恶臭。

如果说欧洲错过信息革命,被中美甩开差距,还能靠着过去的积累勉强支撑的话,那么现在欧洲这个鬼样子,必然会错过AI革命。

为什么说AI是一种革命?

是因为AI带来的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运营,必将颠覆现有所有实体经济模式。

欧洲仅存的产业,也将被AI革命冲击下溃不成军。

高福利好不好?

好,好到美国人、欧洲人、中国人都想要。

但高福利是给勤劳、智慧、创新之人的奖赏,这帮又懒又馋的欧洲人凭啥要享受?

历史曾经错过了,难道还要一直错么?

历史从不眷恋固步自封者。

如果欧洲继续沉溺于自我欺骗的傲慢中,拒绝直面经济结构改革、能源自主、民众斗志等根本问题,那么,欧洲衰落被中美分食已经是一种必然。

欧洲并非没有清醒之士,但在民粹主义和福利惯性的绑架下,改革举步维艰。

世界在变化,欧洲在腐烂。

如果没有一场刮骨疗毒式的改革,欧洲的未来将不可逆转——

香水终将散去,恶臭必然浮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