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性骚扰,雌性动物如何行动?

在动物界,雄性的性需求和雌性的往往并不一致。于是,在进化过程中,雌性逐渐掌握了令人惊讶的技巧,来应对持续不断的性骚扰。

哺乳动物、昆虫、鸟类、鱼类⋯⋯目前还很难说性骚扰以及对应的反抗策略是否普遍存在于动物界。“相关界定难以进行,但这确实是近些年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而且我们认为,这些行为在动物界极其寻常。”法国蒙彼利埃进化科学研究所哺乳动物行为专家埃莉斯·于夏尔(Élise Huchard)赞同道。

可以肯定的是,在大自然里,繁殖的过程并不总是愉快的双方合作。雄性总是想更多地交配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后代,而雌性则更倾向于寻求最佳交配伴侣。因此,雌性一旦受孕,便无心再交配,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顺利孕育上。

雄性则会持续强迫雌性交配,并且往往不择手段。“其中一种手段便是性骚扰,辅以威胁抑或暴力来实现交配。强迫往往采用多种方式,比如恐吓,即惩罚某一拒绝交配的雌性来提升往后被其接受的可能性。”哈佛大学生物人类学教授理查德·兰厄姆(Richard Wrangham)强调道。还有些雄性动物采取孤立雌性的办法,使其无法接触其他异性。总之,类似的强求手段还有很多,一些物种的雄性甚至强制交配:猩猩就有这种情况,而雄性海豚还会成群结队地围住一只雌性,阻止它逃跑并强行交配。

因此,雌性动物常常需要增强自己的技巧来驱赶或者骗过骚扰者。对付持续不断的性骚扰颇为耗能,会直接威胁它们的生存。“以狒狒为例,发情期雌性遭受的攻击是非发情期雌性的四倍,身上的伤痕也要比后者多一倍左右。”埃莉斯·于夏尔指出。这甚至会导致它们死亡,尽管“遭骚扰的雌性发现抵抗比顺从付出更大代价,已经选择了屈服”。

那么,有哪些雌性动物能成功抵御雄性的侵扰?它们采用了怎样的方式?

500

峻蜓

01

装死

峻蜓(Aeshna juncea)完成交配后,雄峻蜓会飞走,雌峻蜓需要独自面对其他觊觎自己的雄性——后者蛰伏在产卵地附近,伺机拦截前来产卵的雌峻蜓并试图强行交配。为了躲开,雌峻蜓找到了非常管用得到对策:从空中掉下来,倒在地上装死。雄峻蜓往往会在坠落现场盘旋片刻,接着毫不犹豫地飞走。蓝眼晏蜓也会使用这招。不过,这类雌蜻蜓更多时候都像摔跤运动员一样和骚扰者搏斗,直到摆脱对方。“为了避开雄性,多种蜻蜓都有不少妙招,”进化生物学家拉西姆·哈利法(Rassim Khelifa)评论道,“它们会藏在植被里,通过振翅、扬起腹部向雄性表态自己不感兴趣,甚或干扰空中交尾。”

500

白颈蜂鸟

02

乔装

白颈蜂鸟Florisuga mellivora在幼年时,无论雌性或雄性,背部都有闪着金属光泽的绿羽毛。在成长过程中,雄鸟继续保留这些鲜艳的颜色,雌鸟背部的羽色则会慢慢蜕变成暗绿色。然而,根据2021年8月的一项研究成果,20%的雌鸟也会像雄鸟一样保留充满光泽的羽毛,并且这一特质居然可以用来劝退那些大献殷勤的雄鸟!鸟类学家观察发现,雄鸟对暗绿色羽毛的雌鸟更感兴趣。这些“假小子”需要应付的雄性交配企图因此减少;此外,在争夺资源时,它们也较少遭受其他雌性乃至其他鸟类的骚扰。

500

孔雀鱼

03

藏匿

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是一种原产自南美洲的小型淡水鱼。雌鱼每个月仅有3天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以宣告它们处于繁殖期,然而雄鱼的骚扰却无休无止。2011年,有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雌孔雀鱼掌握一种惊人的防骚扰策略:它们藏在一群更有吸引力且正在释放性信息素的雌鱼中,让这些鱼负责引诱虎视眈眈的雄性,它们便能喘口气来寻找食物;同时,这样也能避免因躲避雄性耗费过多精力而落入捕食者口中。事实上,这并非孔雀鱼唯一的抗骚扰技巧。为了对抗性骚扰,它们使尽了浑身解数:藏到植物里,躲在石头底下,甚至不惜冒险潜入急流。

500

萨克斯滨螺

04

混淆视听

大多数雌性蜗牛在爬行时会分泌一种黏液,雄性能根据黏液痕迹追踪雌性的位置。而同属腹足纲的萨克斯滨螺(Littorina saxatilis)找到了一种对抗雄性骚扰的好办法:瑞典的研究人员于2010年证实,雌性萨克斯滨螺能分泌一种具雄性气味的黏液以掩盖自己的性别。因此,相对于其他腹足类,雄性萨克斯滨螺需要花两倍的时间来找雌性。

500

南象海豹

05

抱团

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的繁殖期持续两个月左右。在此期间,过半雌性会同步发情并寻找那些最大的雌海豹群加入。一旦有外来雄性入侵,它们可以互帮互助,从而分担遭遇性骚扰的风险。毕竟,雄南象海豹的求爱方式相当暴力。一旦遭到抵抗,雄性会毫不犹豫地将雌性按在地上,并凶狠地咬其颈部,导致雌性严重受伤,甚至死亡——据美国研究人员估计,每1000只海豹中,有一只因抵抗性暴力而死。

500

暗脉菜粉蝶

06

引发反感

在某些种类蝴蝶的交配过程中,雄性会产生一种抑制性欲的信息素,并将这种信息素转移到交配对象的腹部——暗脉菜粉蝶(Pieris napi)产生的这种信息素为水杨酸甲酯,而红带袖蝶产生的是罗勒烯。之后,雌蝴蝶便能在受到性骚扰时释放这些化学物质,以减少自己的吸引力,从而回避骚扰。

以上的动物界的观察结果,难免会让人联想到人类世界的类似行为,特别是“#MeToo”运动,提醒人们强奸和性侵现象比大众想象的更广泛。“以上描述的动物强迫性行为在人类社会也存在,并且是长久以来就存在的,考古学家有证据证明这一点。22000年前的考斯顿克维纳斯雕像(The Venus of Kostenki)呈现双手被绑、头戴帽兜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另一种在考古界比较熟知的强迫形式:邻村男性诱拐女性。”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学家戴维·朴茨(David Puts)阐述道。

这是否说明性暴力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早有渊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行为可追溯到很久以前,它们普遍存在于整个动物界,在人类的近亲即其他社会性灵长类中间尤其常见,”埃莉斯·于夏尔回答道,“但这不是人类实施此类行为的借口。”同样,这也绝对不代表此类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不应拿“进化”当借口。因此,研究动物的性暴力及其背后原因,也是更好理解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但愿,由此能更好地防范人类的相关行为。

撰文 Lise Gougis 

编译 邹伶俐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