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中国四大领先车企浮现
北京车展,中国四大领先车企浮现最近观察车市,学习了很多知识。个人认为,中国四家车企有不可复制的领先优势,排名不分先后,按销量次序介绍。
1. 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
比亚迪2023年销量302万辆,2024年预计增长20%。比亚迪放弃燃油车业务,电动车销量全球第一,供应链全掌控,电池市场份额次于宁德时代,创新很多,仰望高端品牌能做起来,“电比油低”对燃油车发动攻击引领行业风向。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地位实至名归,全球声誉都不错。
2. 汽车国际化先锋:奇瑞
奇瑞2023年销量188万量,出口93万辆约一半,这在中国车企是唯一的,20年出口业务的积累,燃油车不仅没成包袱,还很赚钱。出口不卷价格利润丰厚,高端品牌星途在国外比国内声望还强。这让奇瑞在中国车企里能用差异化打法,如从欧洲入手(学习华为手机),传欧洲豪华品牌用奇瑞电动车平台。这次北京车展,奇瑞包三个高铁拉3000海外客户去芜湖。奇瑞定下了销售额1万亿的目标(2023年3000亿),海外业务的优秀,让国内市场有底气,新能源汽车营销差,也能差异化进步。
3. 汽车智能化领先者:华为
华为不造车,但其实已经算是汽车业重量级选手。智选车模式,让好几家车企代工,自己负责营销卖车,这是业界创新。华为主打智能化和自动驾驶,发挥了IT业优势,问界已经成功,一举成为中国豪华车销量第一。50多万的M9大定超8万,加上国外订单一款车就能卖500亿。2024年销量目标60万辆,都是豪车。华为模式需要高利润,只能做高端车。华为的高科技实力和逼出来的全球最强研发能力,对行业竞争者形成降维打击。
4. 新能源汽车营销创新者:小米
小米只出了一款车,技术水平和手机差不多,优秀但没有绝对优势。小米最厉害的是吸引流量的能力,创造了让整个车圈都震惊的巨大流量,外溢吸引了车圈无法想象的流量。小米汽车出现后,互联网流量思维在汽车业中已经是必须的,新能源车销量就是流量乘以转化率,没有流量不可能成功,老板要自己出来打流量。小米创造了28天锁单75723辆的营销神话,年销10万辆只是开始,小众的轿跑车卖了这么多。以巨大流量为基础,小米继续推出纯电SUV、低价走量车都显然会成功,只要产品用心做好用好看就行,不需要太多创新,客户掏钱的理由够了。小米还有手机全球营销的天然优势,国际化必然成功,冲击全球五大车企都敢想了。
随后,车主果断发送转移指令,而M9竟然自己开出了地库,在室外的停车位找了个安全的地方停下。
这不仅仅是一辆车的智能表现,更像是一个懂得自我保护的生命体。在极端天气条件下,M9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避免了潜在的危险。这样的智能水平,让人不禁感叹:这辆车快成精了啊!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智能科技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贴近人们的生活需求。智能车不仅能够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还能在关键时刻保护我们的安全。这无疑是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巨大福利。
缺乏技术底蕴和德行支撑,就靠乌压压的炒作,长久不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就是起得快,倒得快。例子多了去了。
缺乏技术底蕴和德行支撑,就靠乌压压的炒作,长久不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就是起得快,倒得快。例子多了去了。
看看另外三个,国内销冠,外销之王,智驾引领者都是硬核头衔。
可营销创新是什么鬼?
让这种毫无技术底蕴和对专业技术没啥尊重态度的企业入局已经是对电动车行业先行者的羞辱了,对于把这种毛头小子尊为行业领袖的人,我也只能送你一个范志毅的表情包了。赚钱不寒碜,但是也得有底限吧?
大米有流量不假。但大米的手机销量都掉到other了。几千块的手机销量推不动。大米手机搞高端多少年了,一直不成功。说明消费者根本不认可大米的技术和实力。
然后几十万的车,消费者连实车都没见过,试驾都没有过,就蜂拥去抢?这有可能吗?跟大米手机完全反差。
大米大大的海报宣传智驾全国都能开。然后角落小字标注全国是指主要城市。这种完全公开当大家面的,都这样玩假,这样侮辱大家。你猜大家看不见不能验证的订单数据,锁单,会不会玩假?
如果真有那么爆,几天时间就卖了全年产能。那大米现在赶紧收购工厂啊,对不对。每个月能卖十万,一年不说百万辆,五十万辆易如反掌。
接下来大米可能创造一个传奇,几天时间订单7万 ,第一个月卖了7万,全年下来还是卖了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