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未与任何车辆接触槽罐车为何爆炸?冲击波比巡航导弹威力还要大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经初步勘查,爆炸车辆运输液化气,经初步调,浙江温岭发生爆炸的槽罐车未与任何车辆接触匝道发生爆炸,冲出高速。
浙江温岭市液化石油气槽罐车爆炸事故,截至目前已造成19人遇难,172人住院治疗,其中重伤人员24名。
6月13日16时40分左右,一辆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原计划由宁波开往温州,行驶到G15沈海高速往福建方向温岭西出口下匝道中段时,突然发生爆炸,引发周边民房及厂房倒塌。
爆炸后的现场惨烈,槽罐车车体在爆炸后发生了解体,卡车车身部分残骸飞向了匝道内侧的绿化带,匝道右侧部分近20米护栏从车道炸飞,槽罐罐体则被炸飞到距爆炸点距离约三百米处。途经现场的一辆汽车行车记录仪的视频记录到,一辆汽车直接被炸飞到4层楼高,现场还发生了二次爆炸。
上游新闻报道,此次爆炸事故中,受损最严重的是良山村的台州甲乙机电有限公司,事故发生时,正是工人上班时间,因距离爆炸现场最近,也成为受损最严重的地方。
“从这次爆炸产生的后果来看,我觉得这次伤害至少比巡航导弹产生的威力还要大。”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金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一些化工厂发生爆炸,液化气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他也是第一次遇到。
“我不知道这个槽罐车大概装了多少,现在国内有些槽罐车是改装过的,改装后可以装上百吨的液化气,至少也可以几十吨。储存这样巨大能量的槽罐车一旦发生爆炸,后果非常可怕。”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但是他强调,目前无法确认这辆槽罐车有多大,装载多少液化石油气,“首先得确定它有多大的容量和载重量”。
据金涛介绍,液化气出现泄露爆炸,一般有三种原因:第一是现场出现交通事故,液化石油气槽罐车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气罐裂开,液化气泄露;第二是装罐的阀门出现问题;第三是司机故意为之,但是事发地点在高速出口而非人流量更大的地方,从逻辑上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6月14日,浙江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在微博辟谣,发生爆炸的槽罐车未与任何车辆接触,排除了交通事故这个因素。
运输液化气的槽罐车为什么会发生爆炸?
就此,6月13日晚,澎湃专访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副教授麻庭光。
麻庭光说,从前述视频可以看出,爆炸现场的冲击波非常强。“这是化学计量比的外在表现”。只有液化石油气和空气预混到一定的化学计量比才能发生。也就是说,泄漏的液化气和空气处于“最佳”混合状态,反应非常剧烈。所以,他推断,液化石油气泄漏之后,挥发成蒸气,与空气混合,之后才产生了爆炸。
麻庭光进一步解释说,根据网上公开的视频及官方通报,他认为,爆炸发生前,槽罐车可能是先发生了碰撞、翻车等事故,导致槽罐车起火。随后,液化气泄漏、挥发、与空气混合,最后产生了气相爆炸——大爆炸。
麻庭光表示,通常液化石油气泄漏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因此本次事故的泄漏过程、挥发过程和爆炸过程,还有待深入的调研。
6月13日下午16:40左右,G15沈海高速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附近高速公路上一槽罐车发生爆炸,并冲出高速公路,事故导致周边部分民房及厂房倒塌。目前已造成10人死亡,百余人受伤,200余间民房受损。
大溪镇村民郑先生告诉澎湃新闻,13日下午,他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店内的玻璃门被气浪震开,所在地的窗户也被全部震碎。第一次爆炸发生之后,现场还有小的爆炸声传出。
现场视频显示,高速路上,先是有车辆起火,随后起火点发生了爆炸,附近车辆明显感到震动。另有网传视频显示,附近多辆车烧起来,周边店铺、居民住房的玻璃被爆炸的冲击波震碎,有居民称爆炸导致附近树木“烧焦”
针对液化气等危化品的管控与运输,澎湃新闻注意到,就在此次事故发生半个月前,2020年5月30日,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联合制定了《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一版)》(以下简称“《目录》”)。在《目录》中,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都属于易燃气体,危险性在于: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目录》在管控措施指出,要强化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管理。其中要求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充装和发货查验、核准、记录制度,加强运输车辆行车路径和轨迹、卫星定位以及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从源头杜绝违法运输行为,降低安全风险。利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强化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运行轨迹以及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的在线监控和预警。加快推动实施道路、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运单管理,重点实现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的流向监控。
网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