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中国】2019年中国手机品牌前10名占7个,日本手机哪去了?

500

根据最新市场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Counterpoint Research 和 Canalys)的数据报告,2019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新鲜出炉,总销量14亿8610万台,同比下降1%。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销量排行中,国产品牌华为小米OPPO跻身前五,共计占据32%的市场份额,其中华为凭借2亿3850万台成功超越苹果占据全球第二。

500

2019年对于手机行业依然处于寒冬,市场的逐渐饱和使得销量增速出现下滑,但国产品牌凭借本土化优势在我国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并深入全球不同国家与地区进行精细化营销,销量表现抢眼,全球市场份额中表现抢眼,华为占据第二,小米与OPPO分列第四第五。

作为手机神话的苹果在19年开始出现疲态,前三季度销量一度不佳,Q4新机发布在价格策略上有所改变,凭借iphone中的低价格逐渐抢回部分市场,Q4表现强劲,最终全年销量1亿9620万台,占据全球13%的市场份额。

2020年已经到来,相较手机市场的疲软状态,5G的加速落地势必引发新一轮的换机热潮,出货量将出现逆势增长,而在新挑战到来之际,相信国产手机必然抓住机遇,在纷乱市场中逐步稳固其市场地位。

 

 

 

    

500

          

Matsunami Taijin

前企业策划经理(1979-2016)

former Manager, Corporate Planning (1979-2016)

谢谢你提出这样的问题。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如果作为一个一般的营销案例来研究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说说一些关于手机的历史商业模式和当代商业模式的演变史。

 

加拉帕戈斯手机

日本是最早开发手机的国家之一,它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名为“i-Mode”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设备,详情请参考维基百科:i-mode -维基百科。这款手机当时在日本非常流行,并很快成为了国内手机制作的标准。但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它太先进了,日本没能使它成为国际标准。

然而i-Mode非常受欢迎,日本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继续主导着国外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使得日本的手机市场与其他国家大不相同。当时,它被称为加拉帕戈斯手机,就是因为它独特的发展历史,就像加拉帕戈斯群岛上那些独自进化的生物一样。

苹果手机发布后不久,许多日本人选择了苹果,i-Mode很快就过时了。但是,由于国内力量的再次崛起,日本手机制造商很快推出了新的加拉帕戈斯手机。谷歌随后推出了安卓系统,并与苹果同步成为全球标准。

 

iPhone和Android统治时代:商品化和组装成本

由于Android系统是一个开源操作系统,它让任何人都可以很轻松地开发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这让日本积累的所有的技术优势都变得毫无意义。

日本手机制造商可以开发属于自己的Android手机:索尼也确实这么做了。但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就变成了组装的成本问题,对于日本,韩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在组装成本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就连索尼(Sony)也决定在台湾组装Xperia系列。

 

商业模式的转变

在上述转变发生的同时,日本企业也没有跟上液晶显示器制造的步伐。直到15年前,日本所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商都开始生产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也成为了一种普通商品。今天,除了有两家公司还在继续生产,其他的液晶显示器都不是在日本生产的。

当时,日本电子公司在手机市场做出的决定是,将工作重心从产品供应商转移到零部件供应商。(见下图,摘自《华尔街日报》2010年12月16日版的一篇文章,作者是亚洲开发银行。)

500

正如你们所看到的,日本公司从苹果手机上赚了很多的钱,在其他手机上也一样。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用于手机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索尼在这个半导体领域几乎占有完全的支配地位。日本公司还提供许多其它的部件,这些部件极具竞争力,它们结构紧凑,质量上乘。

总之,不断增长的手机市场让很多的日本公司受益不少。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流入了日本企业。你可以说,他们是赢家,而不是输家。

但是,看到统计数据显示几乎没有手机是在日本制造的,我认为这也挺让人难过的。

500

 

 

 

          

Jerry To

住在香港

lives in Hong Kong

因为在移动电话领域(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许多其他领域),日本不再是“技术上先进得多”的国家了。

在这里我看到有些答案中提到,日本转向生产手机的高科技部件,而中国则接管了整个手机制造业中劳动最密集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嗯,这一点并不完全正确,尤其是当我们从2018年开始。

据日本电子情报产业协会报道,日本的电子元件市场份额在过去10年里持续下降,而中国和韩国的份额则迅速上升。在手机零部件方面,日本的市场份额与苹果手机紧密相关,而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品牌(除苹果以外的前10大品牌都来自中国或韩国)使用的国内/非日本供应商比例要高得多。

在移动电话行业,手机制造商实际上往往比组件制造商更加有利可图。由于没有本土手机品牌的庇护,日本在零部件方面也在逐渐失去市场。这一点在最赚钱的组件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组件包括屏幕面板、系统芯片和内存芯片。JDI近年来一直都在苦苦挣扎,夏普被打包出售,东芝内存被出售,日本没有参与移动系统芯片的制造。这些都是在三星主导市场的时候发生的,而此时中国正在大规模投资屏幕/内存/逻辑芯片的先进生产线。

在与手机相关的芯片设计和无线技术方面,日本也远远落后于中国,而且这一差距每年都在扩大。中国有开发自己的移动系统芯片和基带核心的主要研发者,而日本没有。中国(以及韩国、美国和欧洲国家)在5G技术上大举投资,日本也这样做了,但其努力没有达到相同的效果。

虽然日本软银收购了ARM的大部分股份(它为移动CPU和GPU提供架构设计),但这并不意味着ARM现在是日本的技术。ARM仍然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公司,而且它没有将人才或技术转移到日本的计划。瑞萨电子是一家真正的日本大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但它的重点是汽车电子和更小的集成电路控制器,而不是最重要的移动电话系统芯片。

的确,日本在某些领域仍然很优秀。比如索尼的成像传感器,仍然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即使是高端智能手机传感器,现在也非常便宜(不到10美元),所以,虽然它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但相比于整个手机的材料成本,收入潜力依然有限。同样的,日本在上游半导体制造业(如SUMCO)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它们属于高端市场,在全球市场规模很小,收入潜力也很有限。这些公司可能在手机产业链中占有重要的一环,但他们并不是不可替代的,仅凭他们自己无法对日本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我想说,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是手机行业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但它的前景相当暗淡,除了在少数几个小地区外。主要原因很简单:如果你不能在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你就无法在技术上保持领先。

半导体产业是当今高科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核心产业,其资本密集度极高。建立一个生产系统芯片/屏幕/内存的工厂(其中任意一个,而不是全部)需要数十亿美元,有时甚至需要2倍的花费才能建成,而中国计划在未来3-4年内建造20多个这样的工厂。只有少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全球参与者,有时还要加上国家层面的战略投资,才有能力购买和维护这些基础设施。没有适当的经济规模,没有合理的雇佣成本与丰富的人力资源之间的平衡,没有针对全球市场生产的意愿,就玩不了这个游戏。日本没有表现出留在游戏中的决心,而韩国和中国却有。因此,日本已经失去了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优势。

500

 

 

     

500

          

Heng Zhang

在银行工作

works at Banking

因为制造成本是完全不同的。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不一样。除了运行内存之外,中国现在几乎可以制造所有的配件。中央处理器、LED屏幕和电池,这些都是由中国设计和制造的。

最重要的是,中国公司获取10%的利润就已经很成功了,而日本或美国公司即便利润达到50%也只能勉强生存。这就是区别。所以物美价廉的中国手机可以卖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在任何领域,只要有中国公司的存在,高价市场就会被打破。

我现在用的是小米5SP手机,它有6g的运行内存、128g 的手机容量、5.99英寸的LED显示屏和3800毫安的电池。我发现它比我妻子64g的iPhone 6sp要好用得多,而且一年半前我买的时候它的价格才380美元。而我妻子的iPhone 6sp花了800美元。同样质量的索尼Android手机售价是600美元。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手机能赢的原因。质量好,价格低。中国的公司,利润都不高。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政府要阻止华为进入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政府能看到未来的市场,将来中国公司必定会打败苹果公司。

500

 

 

          

Earl Kinmonth

汉字用户服务运营CEO(1989-至今)

CEO, Kanji Users Service Operation (1989-present)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美国不像中国那样生产手机?摩托罗拉曾经是移动电话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我买的第一部手机(在英国买的)就是摩托罗拉。

或者为什么芬兰不像中国那样生产手机?诺基亚也曾经在移动电话市场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

又或者为什么德国不像中国那样生产手机?我在英国买的第二部手机就是西门子的。

正如其他人所提到的,手机本身并不完全是高科技产品。任何人都可以设计出一款像样的手机,只需要购买现成的部件,然后让富士康来组装。

对于大多数消费类电子产品来说,情况都是一样的。

当精密制造对录音机、录像机、胶片照相机等等这类的产品很重要的时候,日本公司因其精湛的制造技术而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特别是在精密机械零件领域。而现在,大多数消费类电子产品都没有可移动的部件,它们是通过将元件插入电路板制造出来的。

明智的公司已经从生产消费型产品转向工业设备或服务领域。例如,精密医疗设备就是另一个增长领域。

500

 

 

 

          

Hans Pond 

商业和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不幸的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其中也包括了日本的一些商业领袖。

先进的技术并不能保证生意兴隆。市场上“最好的产品”也不总是赢家,但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那些符合市场需求的大路货才能生存下来,尤其是普通产品。

技术只是企业成功的诸多因素之一,而市场规模、市场营销、商品定价、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等等都是维持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如何平衡所有的因素,以及如何找到一个有利的战略基点,有时会更重要。例如,印度或非洲市场的庞大规模可以让少数品牌保持全球顶级制造商的地位,尽管它们的产品并非在当地生产。

不幸的是,在日本,移动运营商控制着整个手机市场,所有的制造商都必须服从。通常,日本人通过与运营商签订为期两年的合同来购买手机,很少有人会单独购买。即使是现在,这种情况也没有多大的改变。在运营商的控制下,日本的手机市场非常稳定,但这也意味着本地制造商作为下属公司在业务经营方面的自由度要小得多。制造商必须首先设计出迎合日本运营商的手机,这样才能被投放到市场与消费者见面。

日本一直落后于IT革命。当其他国家和他们的手机制造商已迅速将注意力转向由软件带来的虚拟体验时,日本和它的手机制造商却还在顽固地依赖手工制作的人工硬件。举几个例子,防水手机,基于CT技术的i-mode,它的大部分收入都流向了运营商,以及带有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的1seg手机! 一旦iOS和Android出现在市场上,它们所拥有的高速互联网接入和众多的应用程序,能给用户带来独特的多功能的体验,而这一切会让日本的手机很快过时。就像诺基亚、爱立信、黑莓等这些大公司也都消失了。

欧盟国家也正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和结局。

500

 

     

 

 

500

 

          

Anup Mohan

游历过五大洲/现居中国

Traveled to 5 Continents | Living in China

一项伟大的技术发明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它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被发明出来,却与它最常用到的地方相距甚远。近期的大多数技术创新和发明都出自硅谷,但它们被大规模地推广开来却是在中国。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枚导弹,它几乎不会对发射台造成任何影响。然而,一旦它击中目标就会摧毁一切。着陆后,它的撞击面积也很大。技术也是如此。伟大的技术发明本身并不能定义它的成功。“影响范围有多大”决定了一项特定技术的成功程度。

再回到这个问题上,尽管日本的技术可能比中国更好,但是,定义一项伟大的技术并不是因为它的发明,而是它的使用。

在手机技术的成长时期,对中国成为比日本更大的手机生产国起到关键作用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人口:2007年,日本人口1.28亿,中国人口13.1亿。这意味着,从商业角度来看,中国还有更多的人口有待渗透。

手机普及率:日本的手机普及率远高于中国。

经济增长:中国仍处于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增长体,而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其经济增长空间很有限。

商业机会: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在中国取得成功并让客户满意,那就意味着它可以赚到数十亿美元的利润。

劳动力成本: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劳动力至少比日本便宜10倍。

产业变迁:当日本更倾向于生产功能手机和翻盖手机时,世界正在转向触摸屏手机。建设工厂和手机制造都需要从头开始,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投资天堂:以上几点使中国成为了投资天堂,因为它有潜力为投资者创造最大的利润。投资者在这里能赚到更多的钱。

总而言之,中国手机技术的“影响范围”要比日本大得多。而且,财富往往伴随着机遇而来。

500

 

          

Wesley Nishi

尽管中国在技术上已经迎头赶上,但是今天,把消费类电子产品称为高科技产品还是有问题的。

关于技术,人们需要记住的一件事就是,“高科技”到底意味着什么。消费类电子产品曾经是一种利润高、价格低的产品。它们在技术上相对复杂,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生产出来。多年来,这个行业的产品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通商品。记住,就在10-15年前,一台40英寸的电视机可以卖到几千美元,而如今,一台42英寸的电视机只需要几百美元。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半导体和计算机。几年前,电脑的价格是几千美元,而且是为了能够使用多年而制造出来的。为了迎合这种消费心态,NEC、富士通(Fujitsu)、日立(Hitachi)等日本半导体公司生产了持久耐用的芯片。随着电脑的商品化(由于电脑变得便宜,人们经常购买和更换电脑),韩国和台湾的半导体产品开始注重产量,但寿命没那么长,价格也便宜得多,因为耐用性不再是消费者的硬性要求。

智能手机的情况也很类似。手机制造包含的技术并不是很高科技,任何公司都可以很容易地生产出来。人人都能用得起,利润率较低,具有成本优势的中国电子企业正在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话虽如此,智能手机里仍然有一些非常高科技的部件需要复杂的高科技制造。由村田电子(Murata electronics)生产的陶瓷电容器、索尼(Sony)生产的CMOS传感器、东芝(Toshiba)生产的NAND闪存等构成的高科技元件中,有很大一部分仍是日本的智能手机技术。但总体而言,多数消费类电子产品已不再是真正的“高科技”产品。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购买这些组件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我们的社会倾向于把这些非常普通的技术视为高科技,因为我们每天都得用到它们。话虽如此,但这些高科技可能很快就会变得很容易掌握,也不会再让竞争对手无法复制;换句话说,中国和其他亚洲公司将会找到制造它们的方法。像锂电池这样的技术曾经非常昂贵,但现在也已经变得很便宜而且适配性很强了。

许多日本电子公司要么因为利润率下降而倒闭,要么已经从消费电子领域撤出。他们已经向利基更高或者利润更高的行业调整了他们的技术方向。以富士胶片为例,他们仍然生产胶卷和照相机,但不为人知的是,他们有一个庞大的化学和生物医学团队,其业务就是开发新药。日立公司曾经为人们制造微波炉和电视,生产高速列车、蒸汽涡轮机、核磁共振扫描仪等。松下致力于开发高容量锂电池、航空电子软件系统等。东芝医疗(现隶属于佳能)生产诊断化学分析仪,核磁共振等。

话虽如此,日本电子产品确实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他们不擅长软件和集成。消费技术已经更多地转向软件、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我认为,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并不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而是一家服务公司。苹果并不生产iPhone,而是购买了制造手机的组件,而人们为手机支付的更多是为系统本身支付的钱(iTunes、iCloud、iOS等)。日本公司是为一个精益求精的世界而存在的,它们提供了高品质的工艺和耐用的产品。虽然这一点很好,但是被价格更便宜质量也足够好的竞争对手迎头赶上,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这一点从他们销售的产品中就可以看出。当人们转向自流媒体和云存储时,索尼仍然是生产CD和蓝光光盘的主要厂商,并正在推动MD光盘等产品的发展。

许多日本公司已经开始明白这一点,要么停业,要么放弃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根基,转向利润率更高的业务。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的回答有3点:1)消费电子不再是“高科技”;2)中国、韩国和台湾已经迎头赶上,而且拥有成本较低这一优势;3)日本制造商在软件集成方面能力较弱,因此他们的产品无法适应数字和云计算世界。

500

END

500500

公众号:樱落网

更多海外看中国译文,持续更新中

因敏感字限制,本文有删节。

如需查看完整版及更多译文可点击 这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