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边还老嘲笑人家袋泡茶不好,明明人家茶叶卖得供不应求

【本文来自《印度的东西,中国人喜欢什么我实在想不出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风洛
  • 也是真有道理,咱们这茶叶市场以次充好,炒作概念,虚假营销就没断过,搞的消费者提心吊胆,有很多次都变成了传销的标的物,引发了很多投机者的疯狂参与,最后倾家荡产,不能不说国际高端市场我们始终没做起来,自己也是要负一大部分责任的。

印度的袋泡茶是1个卢比1包,大约0.13元人民币,无论什么牌子都是这个价。只有大吉岭是2卢比/包。他们的茶几乎都是浓茶,19世纪末英国人还发明了CTC工艺,就是把茶叶碾成小球形的碎片,冲茶是非常的快,水倒满茶泡好,一秒钟都不耽误。人家还特地设计成一次冲泡就能最大限度的释放有效成分(大约85%)。袋泡茶谁会泡几轮?我们这边还犟什么耐泡......帮帮忙,我拿到过一次某县级比赛二等奖的茶叶,第一泡确定有茶叶气味,但是喝起来味道很淡,我想再试试,加了点水,然后就连气味都没了!我把鼻子埋茶杯里也闻不到了。

人家的茶够便宜,大概一斤65元RMB,比中国的高级货便宜得不像话,但比普通的要贵不少。我们这里是一亩茶园只有10%能买出像样的价钱,一半以上的只能卖10元/斤,人家的是大部分都能卖到65元/斤。对茶农来说当然很有利可图,对消费者来说,1毛多钱一包的那还不可劲造啊。300块/斤的茶叶你能泡一天,1毛3/包的你在乎一天几包么?卖茶叶的会喜欢哪种消费者?

大家都吐槽的东方树叶,我当初就觉得它只是贵了点,口味一般般,但绝对不难喝。现在你去看,三得利的乌龙茶等无糖茶,哪个不比它“难喝”?茶饮料唯一没搞定的是绿茶的口感保持期问题(不发酵的确实难保持口感),换成乌龙茶就没事了。

然后我们这边还老嘲笑人家袋泡茶不好,明明人家茶叶卖得供不应求——南亚次大陆消费的茶叶比自产的要多。实际我们的茶企都是积压严重。去抖音看茶甜甜的搞笑视频,她就是茶二代,天天想法子霍霍她爹,各种“败家”——用一级、特级茶叶做水果茶,十年老陈皮当赠品送,十万只不重样的创意茶杯、各种送周边福利努力处理她爹的库存积压,被大家嘲笑她爹身为行业龙头企业去年的利润率都跌了一半(但是库存终于清了不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