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内裤穿头上,最新的时髦邪修?

作者 | 小在

来源 | 她刊

500

作者 - 小在

监制 - 她姐

内裤,上头了。

你没有看错。《蜡笔小新》的剧情走进了现实,2025年的内裤,开始出现在人们的头上——

日本品牌Jenny Fax推出了一款“内裤发饰”,售价高达850元人民币,一上架便被抢购一空。

500

这并不是时尚圈第一次把“内裤”玩出花样。

巴黎世家将男士内裤一刀剪成了女款短裙,售价4500元;Miu Miu也曾罔顾硌屁股的风险,推出一条价格4万、闪瞎人眼的镶钻内裤……

内裤从私密的裆部钻了出来,摇身一变,成为发饰、包包、裙子和鞋子,每一步,都走在时尚的前列腺上。

这些设计,说它丑吧,它偏偏卖得贵;说它时尚吧,它又不断挑战着审美底线。于是,人们一边吐槽“丑到没眼看”,一边忍不住点开看看它究竟卖多少钱。

丑、离谱、昂贵,却总能制造热议。它们为什么能吸引人?又为什么总有人愿意为之买单?

500

看不懂的时尚

时尚圈里的脑洞设计,堪称一部荒诞美学大全。

台湾设计师薛任芳在日本创立的品牌Jenny Fax,推出过一系列将内裤融合在内的颠覆性设计——

在其大胆而创新的设计中,内裤重见天日,成为可随身携带的包包。

500

内裤的可塑性,远超人类想象。它既能爬上头顶,化身发饰,也能下沉至脚下,成为鞋子。

500

该品牌以独特的“病态可爱”风格著称,一向不走寻常路,挑战大众对于“美”的定义,不断推陈出新。

恐怕连内裤自己也没有想到,它有一天会成为衣物的点缀,明晃晃地出现在胸前。

500

不过,先锋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只算得上小打小闹,真正把内裤从私密空间搬到大街上的,还是那些掌握流量密码的奢侈大牌。

2023年秋冬季,Miu Miu推出了一款售价4万元的镶钻内裤,让人不忍直视,又忍不住去直视。

500

网友们直呼这中看不中用的设计“太过歹毒”,疑惑这种发光发亮、还硌屁股的裤衩子究竟是谁在穿。

话音未落,杨幂、赵今麦等明星就穿着它拍摄写真,大放异彩。

而且,“闪瞎人眼”的“丑东西”出现以后,Miu Miu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不降反升,暴涨近93%。

今年,巴黎世家接棒内裤美学,把荒诞推向极致——

一条平平无奇的男士平角内裤,裆部来上一刀,腰头标上巴黎世家的logo,就成了售价4500元的短裙。

设计感稀薄到肉眼不可见,甚至有人调侃:是不是男士内裤库存太多,只好换个名头再卖?

500

另一边,Burberry也让人大开眼界,在“倒反天罡”的路上越走越远。

它曾推出一款被网友辣评为“好男人不包二奶”的T恤,在胸部分别凿出两个窟窿,仿佛是以辣眼睛为己任,精准地露出平日不可见之物。

500

有袒胸露乳,就会有裆下生风。

Burberry的一款“前露裆、后露腚”的裙子登上秀场后,该品牌的又一个名场面诞生了,所到之处,皆是一片问号,“这到底是为什么?第一次看着一件衣服笑出声来”。

500

无独有偶,法国时装品牌courrèges,一反常态地镂空了牛仔裤的裆部。正当人发愁该穿什么内裤时,有人提议,“里面刚好穿Miu Miu的钻石内裤”。

时尚在此处完成闭环。

500

令人大跌眼镜的设计,或许是源于对时尚的反叛、对传统美学的挑战,或许是想模糊掉艺术与日常边界的别出心裁。

不论怎样,普通人在看到这些时尚单品时,往往只会想到李安的那句“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然而,奢侈品的“离谱”,远不止于此。


500

除了贵,一无是处

关于奢侈品的讨论中,有一个永恒的疑问:为什么巴黎世家这么丑?

500

在“丑”和“破”的赛道上花样百出地赛出风采、赛出水准以后,巴黎世家成为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奢侈品牌之一,买不买得起另说,但多少都对它频频拉低人类下限的“作妖”有所耳闻。

社交平台上,只要有人改造日常用品为时尚单品,或者发出土味穿搭、“战损版”衣物,评论区里就会出现“千万别让巴黎世家看见”的声音。

500

图源:小红书@陈鹏飞214

巴黎世家本尊,也从来不让玩梗的人们失望。

最近,巴黎世家推出了一款可折叠托特包,外形酷似超市购物袋,售价8200元,华丽再现“收割智商税”的一幕。

事实上,这并不是它第一次“挑战传统奢侈品的界限”,将廉价日用品改造成奢侈品。

早在2017年,巴黎世家就以宜家购物袋为灵感,如法炮制出一款蓝色手提袋,价格翻了上千倍。

500

巴黎世家手提袋(左);宜家购物袋(右)

2022年秋季,巴黎世家又推出了一款售价1.2万元的包包,因为看上去和垃圾袋别无二致而受到关注。官方也丝毫不打马虎眼,直接将其命名为“Trash Pouch(垃圾袋)”。

500

图源:小红书@马克思白

打着“反时尚”的名义,通过对日常用品的奢侈品化,巴黎世家化腐朽为神奇,使原本在生活中没多少价值的东西,变得值钱,甚至昂贵。

吃零食剩下的薯片袋,经巴黎世家之手,就变成售价上万元的手拿包。薯片袋的样式多种多样,在北京,他们还贴心地推出了地区限定款“北京烤鸭包”。

500

巴黎世家薯片包北京限定款“烤鸭包”

洗完澡用的浴巾,加上系带和纽扣、往腰上一围,就逆袭为售价六七千的半身裙。

500

打包封箱用的胶带,在变成手镯、以“错视”手法映透品牌徽标的同时,也肩负起“测智商”的重任,开出上万元的天价。

500

钥匙上拴个发绳,就是马丽同款的、价值4000元的钥匙发圈。

500

就连漏洞百出的“乞丐鞋”,一双也能卖出一万二的高价,全球限量发行一百双,抢都抢不到,“你嫌它破,它嫌你穷”。

500

而巴黎世家显然不是唯一的奇葩。

整个奢侈品圈,早已刮起一股“设计师的精神状态太过美丽,我看不懂”的风潮——

在这个赛道,给运动鞋、洞洞鞋安装高跟,属于常规操作。这种堪称史诗级灾难的设计,虽然丑,但也称得上别具一格。

500

更敷衍的玩法,比比皆是。

Tiffany把办公室必备的回形针换成银的,改头换面成“书签”,身价立刻飞涨至上千元。

500

还有价格堪比一辆车的、8万一个的纯银“毛线球”,为“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赛道,再添上一员猛将。

荒谬的是,这个贵得令人迷惑的系列,竟然名叫“日常物品(Everyday objects)”。

500

没有人会自讨没趣地去计较奢侈品的性价比。《新周刊》曾经问设计师洪晃,奢侈品之所以奢侈的终极原因是什么?

洪晃只回答了一个字:“贵。”

贵,是奢侈品最核心且最显著的特性。即便承认了这个前提,不指望奢侈品能物有所值,人们还是不可避免地感到被嘲弄——

Gucci和Adidas曾联名发行一把售价上万元的雨伞,令人吃惊的是,商品的详情页上,明目张胆地标注着“不防水”。

500

还有人购买了Chanel的泳衣和沙滩裤,然后被告知“最好不要下水”。

名为雨伞,但不防水;穿着泳衣,但不要到水中去。花了大价钱,却是买罪受,简直荒天下之大谬。

所以,当人们总结奢侈品的特质时,往往会提到:它们贵且无用,还可能很丑。

这也无妨。槽点满满,不妨碍它们赚得盆满钵满,依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愿意为之买单。


500

奢侈,源于生活

在奢侈品的世界里,贵本身就是目的。

《奢侈品经济学》中提到过一点:奢侈品的价格必须足够高,这样才能彻底切断“功能”和“价格”的直接联系。

一个爱马仕包包,不只是拿来装东西的;一辆宾利车,也不可能只是用来代步的。人们之所以要拥有它,乐趣之一就在于,支付的价格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

一个人买下天雷滚滚的钻石内裤,未必真打算穿,而是要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标识——我拥有了别人不舍得买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这种“贵”必须得到大众的共同确认。

一位时尚公司负责人说过,奢侈品牌要花巨额做广告,不是因为指望普通人去买,而是要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离谱,才能使专柜中的奢侈品坐稳“奢侈”的位置。

500

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至于“丑”,那更是一种策略。

奢侈品牌想要的,是稀缺,是“别人模仿不了”的辨识度。

丑,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它能制造记忆点,让人过目不忘,也让人一眼就看出“这不是普通衣服”。丑得极致,就能成为话题,甚至成为潮流。

更何况,丑还迎合了当代的一种“反主流”情绪。人们早已厌倦了标准化的美丑定义,设计师干脆反其道而行之,把日常用品、贴身衣物推上台面。

只不过,这种“先锋”并非人人能承受,因为它昂贵。能买单的人少,才能让这份个性显得更稀缺、更奢侈。

当“贵”和“丑”叠加,就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

贵,让人觉得它与普通消费品完全不同,贵到不合逻辑。

丑,让人觉得它不是随便谁都能懂,丑得别具一格。

于是,贵和丑互相加持,最终造就了奢侈品独特的幻象:它既让人想笑,又让人想买。你越骂,它越火;你越看不懂,它越显得不一般。

最后,大家一起完成了一次对“奢侈”的再确认。

500

电视剧《无与伦比的美丽》,爱马仕包被吐槽“丑”

然而,审美与时尚,从来不是奢侈品的专利。

归根结底,奢侈品或美或丑,都是和普通人无关的昂贵幻象。

“巴黎世家”们不断把日常用品奢侈化,反而告诉我们:真正的美,其实就在日常生活里。

那些被提醒“千万别被巴黎世家看见”的创意,正是我们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和OOTD——

把一双舒适的鞋穿旧,喝完酒以后用瓶子来插花,将飘落到手中的花别在耳后,折一片芦苇的叶子,当成乐器来吹奏。

生活本身,才是任何价格都买不到的奢侈。

500

500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