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雪上加霜”,台湾斥资百亿引进反无人机系统
凤凰网
2025年11月25日 11:24:14
民进党当局斥资百亿元新台币采购反无人机系统,要求必须引进以色列独有的“接管”性能,能针对闯入特定空域的无人机强制接管、没收,还要求系统供货商须针对大疆无人机独有的OcuSync通信协议技术进行破解。这在岛内引发诸多质疑。
提出要有“接管”性能
据台湾《联合报》24日报道,台“中科院”透露,本月已举行“关键基础设施无人机反制系统需求说明会”,协助当局各“部会”与公营机构制定采购方案。报道称,说明会提出的以黑客手法“接管”无人机的技术,目前为以色列Sentrycs及D-Fend两家公司独有,它们在台都有各自的代理商。其中D-Fend已在台示范系统性能,台军方与厂商也曾实地观摩。由于它们的系统号称能“接管”国际上各种品牌无人机,背后需庞大且能实时更新的数据库。
台媒24日称,按照台“国防部”的定义,所谓“接管”指的是“使无人机降落至指定区域,并能侦测到操作者位置”。这项作战需求首见于今年度台“陆军司令部通电处”计划,该计划耗资96亿元新台币采购635套便携式无人机反制系统。台媒同时注意到,台“中科院”的会议简报明确了译码通信协议对象:须针对大陆制大疆无人机独有的“OcuSync2、3、4、4+”通信协议。台“国安”官员声称,将研究让“中科院”在提供品牌正式需求文件时,取消针对大疆的门槛。台“国防部”则称,“接管”性能将须适用于所有无人机,不会单独针对单一品牌。
造成岛内产业空洞化
台湾联合新闻网称,空拍无人机在岛内的普及率非常高,其中大疆系列是台湾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保守估计有数万用户。若包括大疆以外品牌,用户数量则更多。而未来采购的便携式反无人机系统若具备“接管”性能,军、警、当局单位将具备不限时间地点远距离直接“没入”民众飞行中无人机的能力,引发侵犯隐私与财产的疑虑。
国民党“立委”马文君表示,“接管”涉及隐私、通信自由、财产权、刑事搜证界限等重大争议,必须设立专项法案,并严格限缩适用情境,民用空域与一般拍摄行为不可随意被“接管”。而选择以色列独有的“接管”技术,不只将造成岛内产业空洞化,更会让台湾被绑死在单一境外供货商上,更大风险是反制能力被外方控制。她同时表示,战场上不会只来大疆,满天的自制、改机、跳频、规避协定的FPV无人机才是真正威胁。
台湾无人机协会创会理事长吴修廉说,大疆无人机是全世界市占率最高的品牌,当前两岸关系不佳,台方要建立无人机“非红供应链”,但“拒红”会有些被动。
有岛内厂商抱怨,当前只有少数厂商愿投入研发反无人机系统,岛内军政部门却又要求具备特定“接管”技术,明显打击当局口口声声要扶植的岛内无人机产业。
“非红供应链”不符合现状
联合新闻网24日质问道,台当局采购这套反无人机系统,摆明就是冲着大疆而来,但这样的“情境设定”真的符合现状吗?《联合报》24日称,对执法电信警察而言,“接管”违规无人机可保存证据、开具罚单,但需要法令授权,“民众自费采购的无人机普及程度已如同家电,军方要加以接管捕捉,尤其是在外演习时定义不明的争议空域,须注意民刑事责任,才不至于衍生纠纷”。并且,这项“接管”技术目前还无法由人工智能自动操作,必须人力一对一接管,落地后还要另派人捕捉收回;系统要求侦测目标须达10个以上,“接管”却只能针对一架无人机。战时若面对携带爆炸物的无人机,恐怕又要派遣拆弹小组处理或击毁,且“接管”时还可能面对需将有爆炸物威胁的无人机引导至台方营区或场域,无异引狼入室。
《联合报》说,赖清德当局要在无人机产业上承担所谓“非红供应链”的角色,但要自制反无人机系统,先天就有法令不全、体制不良的问题,现在军政界合力要引进以色列独有的“接管”技术,对岛内产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对战场需求来说也不切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