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要给中国摆一道“鸿门宴”
最近外媒有个爆料:马克龙想要拉中国参加明年在法国举行的G7会议。七国集团向来是美国这些西方主要国家的“富人俱乐部”,此前俄罗斯2014年因为克里米亚危机被七国集团认为“价值观不合”而被踢出,这次突然传出拉中国来参会,这是要传递什么信号?

法国总统马克龙(图源:路透社)
笔者认为,马克龙大概是想在中美之间发挥一点平衡作用,想显示一下法国有点特殊价值。
大家可千万别让这种障眼法给骗了。还记得10月底特朗普来釜山和中国领导人会晤前发的帖文吗?直接用“G2”把中国架起来了。这类把中国高高捧起的说辞咱们看一乐就行,现实中这种“煮酒论英雄”式的称号很多都是西方国家喜欢搞小圈子的体现,他们的外交理念是价值观外交,和我们的外交风格完全不一样。G7是西方的小圈子,而中国的理念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G7这种“多边主义”实质是伪多边主义,中国不感兴趣。

2025年6月,七国集团领导人在加拿大举行的峰会上合影留念。(图源:路透社)
仔细看看近些年的G7可以发现,最近这些年G7很喜欢拉一些新兴国家参加他们的峰会。比如“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从2019年以来,每年都受邀和G7一起开会,并引以为傲。今年6月印度一度还担心因为与主办国加拿大有外交纠纷而不被邀请,最后关头加拿大放行了,印度举国欢呼。可以说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够参加G7,得到老牌列强的认可,是印度这种发展中国家求之不得的。今年11月在意大利举行的G7外长会上,就有巴西、印度、乌克兰等8个国家的外长参会。
往深了看,这侧面说明当前的世界是G7更需要其他国家的参与才能解决很多他们关切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G7刚成立时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近70%,而到2025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这一比例已降至约28.4%,即便按汇率计算也仅44.3%。成员国人口占全球比例不到10%,G7的实力和话语权早已不是当年的列强了。所以多拉印度这样的新兴大国进他们的价值观小圈子,成为近年来G7的一种战略。
回头看马克龙提出拉中国参会的这个战略实际上并不稀奇,因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已经举足轻重,大部分西方国家也承认,没有中国的参与很多事情无法解决。但每年G7一开会,中国又经常被他们拉出来当成靶子和价值观敌人来骂,好像离了中国或者俄罗斯,这个会就开不成了。这样看来,G7的邀请恐怕也不是为了与中国进行真诚的国际合作与沟通,而是把中国当成一个“价值观不同”的异类防着。换句话说,是G7需要中国来参与解决他们关切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乌克兰危机、核军控等,把中国拉上后,他们的发难和指指点点则更加方便。
比如前段时间刚刚结束的G7外长会上,他们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多次提到中国,但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G7的“共同价值观”让他们在台海、南海问题,乌克兰危机,贸易、核军控等多个议题上集体指责中国。试想如果中国参会,势必少不了被G7国家一通说教。

11月11日至12日,七国集团(G7)在加拿大尼亚加拉举行外长会。会议不仅老调重弹所谓“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和两用物品”,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声称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企图”“支持台湾参加相关国际组织”,并对“中国军事力量扩张以及核武器库迅速增加”表示关切。(图源:法新社)
国际合作并不是零和博弈,中国对国际合作的态度一向是开放积极的,但老牌G7国家始终因为积极推行价值观外交而主动把中国置于对立的位置上。可以说价值观外交既是他们用来拉帮结派搞小群体的黏合剂,却也是让他们放不下身段去真诚与别国合作的傲慢架子。
有这个问题的当然不仅仅是G7国家,整个欧洲因为欧盟影响和价值观外交理念的带动,很多小国在这个问题上只知道愚昧地跟从,对G7推行的价值观随声附和。G7一领头,这些小国一窝蜂地冲了上去。这些小国面临的困境是,如果不反复强调价值观外交,那么根本无法解释他们为何能做出许多违背自己国家利益的事,最后造成恶性循环。“价值观”成了他们行为方式自相矛盾的障眼法和最后的遮羞布。
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国家的滑稽表现数不胜数: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计划访华,先是表态希望同中国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和良好合作,这是由中德紧密的经贸联系决定的。但瓦德富尔在来之前又对中国的乌克兰危机态度、稀土和台湾问题一通指责,最后取消了访华行程,让人错愕不已。
波兰也是如此。今年9月,波兰关闭了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给出的理由是俄罗斯骚扰边境,潜台词却是希望中国施压俄罗斯解决乌克兰危机。但波兰迫于欧洲其他国家压力,又重新开放了中欧班列枢纽。而在这中断的短短13天里,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家纷纷找到中国希望班列过境他们那里,用以分散中断压力。波兰原本能征收高额过境费,如今这笔收入却因为其盲目行动而大大减少。更不用说荷兰政府了,它为了讨好美国还强行接管了安世公司,结果导致ASML股价暴跌,花农因失去中国市场示威抗议,自身还面临巨额赔偿风险。
这些国家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他们所秉承的所谓价值观,真是各自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吗?还是单纯帮着领头的G7赔本赚吆喝?美国的特朗普政府都秉持“美国优先”,狠狠收割这些共同价值观盟友,这些小国家一边抽自己的脸一边喊强硬的话给中国听,实在太不明智了。
其实欧洲国家并不是一直这样短视。关键的转折点始于2021年:欧盟加强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指责和“价值观输出”的力度。标志性事件是欧洲议会于2021年5月冻结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批准进程,并以人权问题为借口,把经济合作与价值观议题强行捆绑。自此,和中国相关的很多问题都受到意识形态偏见的影响。虽然《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已于2024年重启谈判,但"价值观外交"是有惯性的,习惯了表演的欧洲官员想要放下架子却很难。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图源:美联社)
而在欧洲内部,不秉承价值观外交的国家会被视为“异类”。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是少有对中美俄同时友好的欧洲领导人,甚至从特朗普最介意的购买俄能源问题上博得了特朗普的点头和同情,但欧尔班却被欧盟视为“欧洲价值观的叛徒”。“价值观外交”在欧盟眼里逐渐沦为争相表演对俄或对华强硬的秀场,谁表现得越强硬,谁越能在欧盟以及G7之间获得喝彩。
还是让秉持“美国优先”的G7领头者美国亲自训斥他们吧。意识到“价值观外交”多么迂腐的可能也是美国自己,美国忽悠别人手段多样,自己从不忽悠自己。美国在大西洋横行霸道打击委内瑞拉,当被欧盟指责“违反国际法”时,鲁比奥直接恼羞成怒:“我认为欧盟无权决定什么是国际法,他们还希望美国派遣具有核能力的'战斧'巡航导弹来保卫欧洲。”
综上,笔者认为,中国不会接受马克龙的邀请参加G7会议。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而G7这种带有霸权色彩和价值观偏见的小圈子,与中国的外交理念格格不入。正如中国一贯表态的,愿意参与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合作,但坚决拒绝霸权态度和双重标准。



金金乐道编辑部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