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主席:中国出现假冒俄商品现象表明其市场需求旺盛 具有巨大消费需求

      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鲍里斯·季托夫在第六届俄中中小企业实业论坛期间向记者表示,中国市场上出现假冒俄罗斯商品虽是不良现象,但这也从侧面证明俄罗斯产品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

      季托夫介绍称,俄罗斯中小企业正在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省份积极开展业务。

      季托夫强调:“这些企业带来品质卓越的俄罗斯商品,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

      他补充道,俄罗斯出口中心已在中国设立13个俄罗斯商品推广平台。

      季托夫表示:“众所周知,对我方至关重要的是,虽然出现假冒产品问题确实不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劣质产品不会被仿冒,这正说明俄罗斯产品具有巨大市场需求,因此才会出现这种问题。”

      他指出,俄罗斯出口中心对产品质量负责,建议消费者仔细查看产品包装,若贴有俄罗斯出口中心的认证标识,则表明该产品品质优良且确为俄罗斯制造。

      第六届俄中中小企业实业论坛于11月23日至25日在中国西安举行,今年论坛的主题是“绿色经济时代:俄中产业合作新机遇”。本届论坛由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支持下举办,约有500名商界和政府机构代表参加。

      -------------

500

      中国市场上假冒俄商品现象的出现,确实表明俄罗斯商品在中国的市场需求旺盛,但同时也暴露出市场监管和消费者辨识能力的不足‌。

      市场需求旺盛的表现

      消费者偏好:伪俄货以俄式包装、文化符号或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尤其年轻群体对异域风情和品牌认同感较强 。 ‌

      销售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伪俄货在相关产品中占比约30%,部分品类(如食品、日用品)销量显著增长。

      假冒现象的成因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难以通过包装或标签准确辨别商品真伪,尤其对俄文标识缺乏专业识别能力 。

      监管挑战:部分商家利用跨境电商或线下渠道规避监管,导致假冒商品流通 。 ‌

      政府与市场的应对措施

      政策干预: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等机构已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打击进出口环节的侵权行为,并加强网络平台监管 。 ‌

      消费者教育: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提醒消费者查验产品原产地、有效期等信息,避免购买无明确标识的商品 。 ‌

      市场影响与未来趋势

      对正品冲击:伪俄货可能导致正宗俄商品销量下降20%以上,影响中俄贸易信任度 。 ‌

      品牌化发展:绥芬河等口岸正推动俄货集散地品牌化,通过规范化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 。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关注官方认证标识,以降低购买风险。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