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交出“成绩单”,中国用户为什么连苹果手机也不认了?
苹果交出了iPhone 17系列首销“成绩单”。
财报显示,苹果公司2025财年第四财季总净营收为10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为274.66亿美元,同比增长86%,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苹果第四财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0%。其中,来自于iPhone的营收为490.25亿美元,同比增长6%。

无论从营收、净利润,还是从iPhone产品营收数据来看,苹果公司该季度的表现都算不错。受财报因素影响,苹果公司盘后股价上涨超3%,突破52周最高价。
不过,在大中华区,苹果公司的表现并不好。财报显示,2025财年第四财季苹果公司在大中华区净营收为144.9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50.33亿美元,同比下滑4%。
往年用户都会吐槽苹果公司“挤牙膏式创新”,但今年iPhone 17系列的表现显然超过iPhone 16、iPhone 15、iPhone 14等机型,特别是iPhone 17系列入门款的储存空间提升到256GB,更是让iPhone 17得到了“加量不加价”的称号,新款的橙色配色也让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在外观上有着超级高的辨识度。iPhone 17系列发售首日,iPhone 17 Pro Max被黄牛最高加价1500元。
iPhone 17系列在中国市场的开局看起来特别顺,可为什么到最后出“成绩单”的时候,却出现强烈反差,营收不增反降,中国用户为什么连苹果手机也不认了?
首先,加价抢购只是少数现象。iPhone 17系列发售首日,郭静的互联网圈从苹果位于苏州中心的Apple Store 零售店看到,店门口确实有人手拿多部iPhone 17产品在于其他人交流,但大多数人仍是在店内活动,要么排队等着取iPhone 17,要么在产品区了解新产品。排队购买iPhone 的巅峰是号称“一代神机”的iPhone 6,后面几代机型的排队抢购现象就愈发下滑。

一方面,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上可以线上抢购;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凭运气在App Store上购买,只不过要等到10月中旬左右才能发货,用户又不是等不起。
所以,不能单纯看最开始的疯狂高价抢购iPhone 17 Pro Max现象,这种人毕竟是少数,黄牛们吃的也是不愿意等的消费者,用户但凡等一等,比如,到一个月后发货,就不需要从黄牛手中加价抢购。iPhone 17 Pro Max发售后,也就前面几天听到有人疯狂加价购买,后续就没了声音,不能用最开始的抢购来代表后面的销售表现。
其次,花五六千块钱换一部新手机,还是有点儿“奢侈”。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其自身的可支配收入相匹配,过去iPhone 之所以火爆,是因为消费者本身有钱且愿意消费,但现在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存钱,花五六千块钱换一部新手机,还是有点儿“奢侈”。
如果是刚开始用苹果手机的用户,对于新iPhone可能还会有点儿“小惊喜”,但对于iPhone老用户来说,iPhone一代一代地换,外观看着都一样,新手机跟旧手机的区别并不大,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隔代机型当中,即上代iPhone 16系列的用户,对于用iPhone 16系列的用户来说,iPhone 17跟iPhone 16的区别并不大,除非他特别喜欢橙色款手机,否则,新手机带来的差异化并没有那么强烈。
当iPhone 17失去新鲜感,并且再加上换iPhone 17也要五六千块钱,心里还是会舍不得花这笔钱。
iPhone 17的定价区间本身也是一种门槛,就算消费者本身觉得iPhone 17产品够好,但他没这个消费能力,想也白搭,最终只能退而求次换其他手机品牌。
实际上苹果这次iPhone 17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非常好,华为、小米、一加、vivo、OPPO以及三星等厂商并没有产品能够跟iPhone 17直接竞争,iPhone 17的竞争对手一下子少了很多,但即便是这种情况,iPhone 17卖得也没iPhone 16好。
其实并非中国用户不认苹果手机,而是消费者圈层和消费者范围问题。
与苹果手机情况不同,国内手机厂商对于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感知度非常强。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小米、一加等手机厂商这次采取了两种策略,即顶配版的旗舰机型照样出,但是它们的中低端机型,价格相对便宜的机型同样也在加速上线,比如一加15和一加 Ace6、小米17和REDMI K90。国内的手机厂商更务实,不管市场如何,把销量先冲上去。

苹果手机在秋季并未推出低端机型,但是它又不可能刚上线就降价,这就导致它在销量面前,出现高开低走的局面。
不过,苹果虽然在硬件上表现不佳,其在软件方面依然强势。
财报显示,苹果公司2025财年第四财季来自于服务的净营收为287.50亿美元,同比增长15%,系苹果所有品类增速最快的产品。苹果公司的服务营收已超过Mac+iPad+可穿戴设备、家居产品和配件的总营收,由此可见,App Store、Apple Pay、Apple TV等产品的营收能力有多强。整个2025财年,苹果公司来自于服务的净营收为1091.58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库克表示,iPhone Air在华上市推迟是大中华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苹果公司在2025年秋季推出的iPhone Air产品确实够“亮眼”,但iPhone Air直到10月17日才开启预购,10月22日正式发售。
iPhone Air的问题在于,为了做到“史上最薄的iPhone旗舰”,它仅支持eSIM、不兼容实体SIM卡,而eSIM在国内办理并不方便,“办个 eSIM 怎么这么难”话题甚至一度登上热搜。iPhone Air的eSIM高门槛劝退了部分用户,除非是苹果的真爱粉,否则,用户并不会拿它当主力机。iPhone Air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电池续航短,iPhone Air的电池容量仅为3149mAh,如果用户把它当主力机,那就很容易一会儿就要充电,也不方便。
其实,提到“祛魅苹果手机”问题,在国内市场早就开始了,只不过受苹果系统的影响,iPhone+Mac+iPad+Apple Watch+AirPods这一整套产品搭配上,只要用户使用过任何一款苹果产品,那么其他产品都用苹果,用起来最流畅、也是最舒服的。不是用户认不认问题,而是不得不用苹果,而用苹果产品,又受“舍不舍得买”因素影响。
现实的情况是,要么一买一个不吱声,要么坚持用旧手机。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


 
						
 郭静的互联网圈官方账号
郭静的互联网圈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