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2000不缺人不缺钱,不缺技术不缺生产能力。进度只会比PD35更快
【本文由“吴钩霜雪月”推荐,来自《俄罗斯副总理:计划向中国飞机提供重型发动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俄罗斯又开始意淫了,还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还在做老大哥的美梦。
第一,PD14在法国赛峰集团此前的技术合作下,是目前俄罗斯最靠谱的新一代商用涡扇,它与CJ1000A是同级。
PD35是宽体客机发动机,与CJ2000同级,但目前研发进度与CJ2000差不多甚至略微落后,比如标志性的大直径复合材料风扇,俄罗斯2020年宣布成功拿出样机,但中国2019年就达到同样节点了。PD35声称2030年测试,估计是指装上飞机实测,中国CJ2000则已完成高空台试验,下一步地面长试,也将进入飞行台和实机测试。
根据PD35此前研制进度屡屡推迟的情况可以看到,俄罗斯在高温合金、耐热陶瓷基材料上技术积累不够,钱也是个大问题。人才更是完全断档了,最后一批有项目经验,苏联解体时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工程师已经七老八十。最近十年连一直稳定生产的AL31FN,都生产质量直线下降。
而CJ2000不缺人不缺钱,不缺技术不缺生产能力。进度只会比PD35更快。
第二,俄罗斯没把握按时搞定PD35,打算降级搞出来一个推力更小(一个35吨一个26吨)的PD26来打时间差,先不说PD26能不能按照俄罗斯方面设想按时达标,C929的研制进度稳扎稳打,不追求迅速搞定,而是稳字当头,不需要进度提前缩水的发动机,不然整机状态还得调整,反倒欲速不达。
第三,俄罗斯在新一代发动机核心机、热端材料、复材等领域已经不强于或者部分弱于中国。所谓完整的生产能力那是苏联遗泽,是落后的生产能力,不值得吹嘘。中国最迟在2035年前肯定也会有这样的能力。
第四,俄罗斯想要让自己的航空工业融入蒸蒸日上的中国供应链分一杯羹,我们绝对欢迎。民用航空工业很大,我们不打算吃独食,而且分工合作非常有好处,一来扩充产能,我们生产不过来,俄罗斯他们帮我们做零部件配套,可以最大程度提升飞机产量抢占市场。二来,更多国家参与生产有利于开拓世界市场,俄罗斯、巴西都有能力生产世界先进水平的合格分系统和零部件,他们进来了,卖我们的飞机就等于卖他们的飞机,这南美和俄罗斯市场不就来了?
但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盲目自信和对于中国同行水平的缺乏了解也是惊人的,比如新闻里提到想要向C929供应复合材料机翼。俄罗斯MS21和C919同级,也采用复合材料中央翼盒,但俄罗斯人居然不知道,C919的复材中央翼盒,早就由哈飞公司攻克技术并量产了吗?连距离俄罗斯最近的哈飞的技术情况都不了解,还想加入中国产业链,属于不做市场调研功课,可见俄罗斯人仍然盲目骄傲自信。这种态度和做法,不利于中俄加强航空工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