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栋院士:要整体降低高考难度,尤其是数学和物理
李亚栋:教育要解放人,要整体降低高考难度,尤其是降低数学与物理的难度,大学以后可以在研究生阶段拔高。本来学生可以学得很轻松,我们现在是在中学阶段“虚拔”,导致基础教育阶段很“卷”,这样很容易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首先,要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考试负担,为好奇心与兴趣的产生留出空间。要激发学生的“两个热爱”——热爱读书、热爱运动。创造力来源于悟性,悟性的基础是知识的积累,当悟性提高了,学生执着于对某个方面、某类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学习乃至科研兴趣则会自然地生发出来。热爱运动能让学生变得阳光自信、抗压能力强,有助于培养自律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爱好体育的学生不缺自信,他们往往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挫折,现实搞不垮他们。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科研过程的起点是“怀疑”,然后通过假设去证明“怀疑”,过程中可能还会有其他新的发现。好的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产生“怀疑“。
最后,允许学生发展个性。很多成功人士诸如企业家、科学家、政治领袖等,都是有个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强的人。家长、教师要允许学生说“不”,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守护、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不能武断地说某个人行、某个人不行,不要毁了他们的自信。
公开资料显示,李亚栋,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安徽宿松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李亚栋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后进入清华大学任教,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2年6月-2025年6月期间担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李亚栋曾先后获得200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4年8月,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他还担任学术期刊《Nano Research》《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主编、《Science Bulletin》化学执行主编。
在专业领域,李亚栋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合成化学研究,目前致力于挑战金属团簇、单原子催化剂以期实现非贵金属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探索实现催化新反应,解决催化剂均相催化异相化实验室与工业化技术难题。(光明日报出版社《教育家》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