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的“跷跷板”丨正经深度

500

文丨康康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4000字)

【正经社“银行升级战”观察之42】

500

近期,华夏银行屡屡曝出大新闻。

先是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名列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最后一位,营收增速名列倒数第三位,不良贷款率居首。

接着又传出以公开竞价方式批量出售总额达107.89亿元的信用卡不良贷款,起始价合计仅为2.45亿元,约相当于未偿本息总额的0.23折。

再接着又曝出因“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2025年开年以来最大的单笔罚款——8725万元。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实际上,这些事件背后埋着同一条暗线:巨大的盈利压力使得华夏银行的规定动作严重变形。

1

交出近20年来最差成绩单

8月27日发布的半年度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营收同比增长-5.86%,不仅至少创下本行20年来的新低,而且大幅低于42家A股上市银行1.03%的平均值;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95%,同样至少创下本行20年来的新低,而且成为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两家增幅低于-7.00%的银行之一(另一家是贵阳银行,归母净利润增幅为-7.20%。)。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双双下降,一方面源自利息净收入的下降,另一方面源自非利息收入极不稳定。

华夏银行仍然是一家主要靠传统存贷业务驱动的银行。最近几年来,该业务的盈利能力持续弱化。根据WIND提供的数据,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收的比重分别达86.00%、83.03%、79.20%、75.58%、63.89%、67.16%。

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净利差一降再降,2020年华夏银行的净利差还高达2.59%,到2025年6月末就已降至1.59%,5年间整整下降了1个百分点;同期,贷款总额同比增速还不断下降,从2020年的12.62%迅速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2.31%。

净利差的不断收窄和贷款总额增速的不断下降,使得华夏银行的利息净收入自2020年以来持续下滑。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6.96%、-2.88%、-6.67%、-5.18%、-11.89%、-3.60%;利息净收入2020年还达819.67亿元,到2024年便已降至620.63亿元,2025年上半年只录得305.74亿元。

与此同时,非利息收入还表现得极不稳定。

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的营收结构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那就是非利息收入占营收的比重持续上升,2020年还仅占14.00%,2025年上半年就上升至32.84%。

其间的问题亦逐渐显露出来,那就是非利息收入结构中,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占比不断升高,致使非利息收入波动不断增大。

根据年报披露的数据,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投资收益加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4.47%、39.83%、43.08%、52.86%、67.30%、56.51%,基本保持了上升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的下降。同期,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分别为84.93%、56.88%、53.13%、28.12%、15.51%、20.71%。

一般来说,主要由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构成的交易类收入占比过高,会导致非利息收入波动加大。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3.86%、21.91%、19.98%、16.65%、54.11%、-10.16%,相邻年份波幅甚至高达64.27%。2025年上半年非利息收入下滑,主要跟公允价值变动净收入出现1.86亿元的亏损直接相关。

2

“厚此薄彼”的绩效考核指挥棒

更多精彩,详见:(华夏银行的“跷跷板”丨正经深度【《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