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 VS 渐冻症,差异究竟在哪?
运动神经元病和渐冻症指的是一类疾病的不同叫法,本质上没有区别,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定义与概念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
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被称为渐冻人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 “渐冻症” 来指代整个运动神经元病群体。
临床表现
肌肉无力和萎缩:这是两者最主要的症状表现。患者通常从手部小肌肉开始,如大鱼际肌、小鱼际肌等,逐渐出现无力、萎缩,表现为手指活动不灵活,难以完成精细动作,如系扣子、写字等。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向上发展至前臂、上臂、肩部,以及向下蔓延至腿部肌肉,导致全身肌肉无力、萎缩,最终可能无法行走、站立,甚至影响吞咽和呼吸功能。
肌肉痉挛和束颤:患者的肌肉会出现不自主的抽搐和颤动,即肌束震颤,可肉眼观察到皮肤下肌肉的跳动。同时,肌肉还可能出现痉挛,表现为肌肉突然的僵硬、疼痛,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
锥体束征:可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腱反射亢进等表现,这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时阻力增大。
疾病进程
两者均呈进行性发展,一般来说,病情会在几年内逐渐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多数患者在发病后 3-5 年内可能会因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但也有少数患者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生存期可能较长。
治疗与预后
治疗现状:目前无论是运动神经元病还是渐冻症,都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临床上主要采用综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利鲁唑是常用药物,可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等机制,延缓病情发展。
预后情况:总体预后较差,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随着病情进展而严重下降,最终往往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死亡。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如早期进行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