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视角:农村和小县城才是搞好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据地”

看了南开大学教授人口学会副会长的访谈文(人口问题的药方不在人口,而是做大经济法蛋糕和分蛋糕),我感觉大部分分析,还是城市视角,且是大城市视角。

把视角转到农村和小县城,这个情况是有很大不同的,分析内容和部分“结论”不见得适用。

只有把眼光从城市转向农村和小县城,那里还比较清闲,那里的育龄家庭,还保有生孩子的自主意愿,而且那里的人口“份额”很大(包括出去打工的人口),对人口增长有很大的潜力,应该把政策向农村和县城倾斜,加大补贴力度加大教育投入,国家支持幼儿园进农村,加强促进生育的多手段下沉。

有人肯定会说增加农村人口有什么意义……农村人土、蠢,素质不高,很多人对个别农村孩子并不排斥,但对促进农村生育倾斜政策是反对的,其实是没想清楚问题情况下的歧视。

促进农村人口会不会影响中国人整体素质呢?不会:

其一,中国人口素质是高的,难道不包括农村人口?实际上站在全球的角度中国人无论城市和农村都还算不错,农村人口也比国外农村人口素质高。不识字的农村大妈,要是从小给她一样的教育,大概率完全不同的命运。这里有一个基础素质,就是同样的低水平社会情况下,我们的基础素质就比别人高,在都赋予相同教育资源情况下,我们农村人口素质提升也比其他国家提升幅度更大。要对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有信心,他们有很大的弹性。

其二,素质和教育强相关,教育跟上,营养跟上,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头脑素质就上来了。

其三,如上所述就算农村孩子较城里孩子可能整体低一些,但并不会低很多,主要差距还是教育资源投入问题,相同的投入,投农村的效费比比投城市更明显,促进生的孩子更多。

其四,农村孩子的多样性为就业的多样性提供了基数,城里孩子成绩不好恐怕都不愿进工厂打螺丝,农村孩子愿意,他们是产业工人的最大劳动力源泉。

其五,农村孩子只能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吃苦和拼搏精神更强,当兵打仗,更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工作。

其六,要抓住农村小县城的生孩子意愿,抓住更好的时间窗口(越早越好),好好指定政策,在生孩,育儿,教育等方面全面倾斜农村。

其六,城里人往上捯三代,大部分是农村的,城里人为什么要有这个优越感呢?

且通过做大经济蛋糕的“解题思路”,也不敢苟同。做大经济搞活经济,提高了劳动力的经济活动强度,捆绑了劳动者的空闲时间,透支了劳动者未来的劳动,反而导致生孩子意愿下降了,经济发现问题几乎和人口增长是反作用关系的好吗——这个解题思路有问题,没有深入中国人口发展的细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