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数学家不同,大牛物理学家往往是“物理”好,而不是智商天赋高。

【本文来自《“考上北大之后,我发现天赋就是100%,努力很难去超越”,大家咋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因为牛顿的引力公式过于简单,所有的点源调和场都满足平方反比率。说调和场可能复杂了点,简单说,你先想象一个自点源发出的场,不增不减就这么保持着匀速向外发散,看,是不是一层层形成了很多球面,然后每个球面上的场的量都保持不变,所以强度(或者直观理解成密度)是不是就和表面积成反比了?从而和半径也就是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然后加上引力荷就是质量,自然和两者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这么说不理解的话,把引力一头忽略体积的大球拆成一堆相同质量的小球,每个小球都有一样引力,大球受到的引力显然正比与小球总数,也就是总质量。另一头的无体积大球也是一样,所以最终是两者的质量相乘。

剩下的部分牛顿引力没有提及怎么来的,于是就放到一个系数G里。牛顿引力公式就出来了。

说起来一大段,但脑子里过一下连五秒都用不到。虽然数学上不严谨,但物理学家经常这么想问题。

我中学学物理时就是这么理解牛顿引力公式的,理解了之后无需记忆,随手就能写出来。动量什么的,我都是这样理解的。当然,后来通过更加专业的学习之后,更加理解了这些其实就是调和场的连续性(或者说守恒律的微观形式)和广延量的可加性。

你要是知道黑洞辐射的贝肯斯坦-霍金熵最初就是这样数信息数,口算数出来的,会不会非常惊讶?这种从基本性质出发,口算推导的能力,就是物理学家口中的“物理”,算是做物理的基本要求。大家熟悉的于敏就是个中高手。和数学家不同,大牛物理学家往往是“物理”好,而不是智商天赋高(威腾除外,他那冬瓜脑袋一看就很厉害)。

另外,像我当年这样普通天赋、喜欢物理的中学生,90分钟的物理考试一般30-40分钟完卷,剩下将近一个小时时间不够推个牛顿引力?我可是因为不爱记东西,导致历史常年徘徊在及格边缘啊。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