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的这次的问题并不是出在刀会断,而是出在他不以市场需求去做刀

【本文来自《张小泉断了,王麻子飘了,中国刀剪还能靠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认真的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刀这件事情,现代的冶钢工艺已经相当的成熟,如果你愿意,买块弹簧钢直接磨出一把刀都问题不大(当然要淬火回火)。而且比市面上大多数刀都要好。所以阳江的小钢厂的作用我很好奇,因为钢材都是越大的钢厂,越成熟的大工业体系的,钢越成熟稳定,种类越多,头一次听说小钢厂带来更好的钢。

张小泉的这次的问题并不是出在刀会断,而是出在他不以市场需求去做刀,面对国内市场,用欧洲工艺,西餐厨刀原本就是追求硬度大于韧性,文章提及的日系则是更薄的西式刀,所以更加追求硬度。实际上日系刀比普通的西式厨刀更容易断。早期的客服回复就是很明显的答案,如果是普通中式菜刀,正常应该问你是怎么拍的才对,如果是磕到刀背或者受力点其实确实容易断或者裂,又或者直接退货,毕竟可能有瑕疵品(淬火很难说的),而客服直接的回复就是不建议拍,证明其实就是普遍现象。

另外国内功能刀具市场,其实很小,在国内搞高客单价刀具,组合刀具并不合适,很多家庭买组合刀具,其实是看中了刀架,所以只能走营销路子或者工艺品化的路子,不然就是需要往国外打,但国外刀具其实也是平民化路子,真的工艺品刀还是定制片路子。

最后是关于西方刀具企业,他们并没有占据多大的市场,他们自是在自己西餐厨具的阵地玩的不错,然后一定程度渗透了中式厨刀市场而已。大多数家庭用的还是中式刀,只不过并不是谁家都是南张北王的客户罢了,加上作为消费品,厨刀是个长周期品类,所以这类比实际使用价值溢价不少的刀买家少。而消费端另一头中餐厨师方向,他们也买高价刀,但张小泉这类企业的专业性又满足不了厨师的实际需求,加上这类人员专业性更强,虽然用刀频率高,但是保养的更好,替换频率也不高。消费端两头打不开局面,源于既不够专业,又不够亲民,然后又没有能力打造高溢价的工艺品级别刀具,最后就走向了营销为主的盈利模式,必然中的必然罢了。

最后结尾,刀具市场原本准入门槛就不高,以现在的冶炼工艺,拿块单钢磨出一把刀根本不是问题,一个刀场需要解决的只有热处理和成本控制问题,所以刀具大企业其实对小企业也没有竞争优势,这就像在菜场买菜,市场价格是一目了然的,并不是摊子大就优势大,如果加上运输成本,往往还是离消费者更近的厂商的优势更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