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GDP数据应该没造假,但核心问题在外资占比和基尼系数
宁南山的一篇《台湾人均GDP将突破三万美元大关》一文激起千层浪,一些思想偏左的人认为台湾的GDP数据造假。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实事求是,盲目自大要不得。
台湾的GDP数据应该水分不大。仅半导体产业一项,台湾的产值就超过全球半导体产业总产值的六成,台积电、联电、联发科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都排名靠前。另外,不仅仅是半导体产业,整个电子产业台湾都有很强的竞争力,虽然面板被大陆反超,但陶瓷电容等电子零部件依然比我们强。以苹果手机供应商为例,虽然供应商数量上中国大陆已经超过台湾,但是台湾的供应商依然占很大比例。可以说电子产业是台湾经济的核心支柱。再加上航运、化工等台湾的传统优势行业,支撑台湾三万美元的人均GDP并不离谱。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客观理性地看待台湾的产业现状。台湾现在的优势产业,就是咱们产业升级的目标。等咱们把台湾的优势产业全部挤垮,还愁台湾不回来吗?
另外,GDP数据还可以用税收、就业、进出口数据佐证,大幅度造假的可能性并不大。除非像三哥那样。
有人提出来台湾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水平不像是人均三万美元的经济体。台湾的核心问题不在于GDP数据,而是外资占社会总资产的比例和基尼系数。
台湾资本市场全面开放,很多台湾的公司都是由外资控股。比如台积电,大约八成的股权被美国控制。企业盈利分红之后,本地资本会将分红用于消费或者再投资,进入经济的扩大再生产循环,而外资则大概率会将分红抽离。如果外资占比过大,每年抽离的资本过多,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这就像人的体内有了寄生虫,虽然看着体重不轻,但是身体一定不会强壮。
另一个方面则是基尼系数。电子产业不是一个能吸收大量就业的产业,尤其是能吸收大量就业的组装环节还被放到了中国大陆。台湾大量的农民、渔民等底层民众,经济生产能力和收入并不会比江浙福建等地的农民、渔民高多少。极少部分高收入人群并不能改变整个台湾的社会面貌,只会使他们的居住地变成富豪区。所以台湾的平均生活水平并不会被大陆高很多。
其实不光台湾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被欧美资本控制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和中国大陆一样人均一万美元的墨西哥,其社会面貌、生活水平就和大陆的偏远地区差不多。台湾人均三万美元,整体看上去不会比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好太多,甚至很可能比不上上海和深圳。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台湾的GDP有水分。但是从全球范围看,实际上问题可能不在台湾,而是咱们的GDP可能太瓷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