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严禁男人拍照

作者 | 鹿

来源 | 视觉志

每逢“十一黄金周”,全国都像按下了“迁徙模式”:高铁座无虚席,高速路成停车场,景区里人满为患。

而在“人人出游”的背后,还有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拍照留念。

500

可就在这个环节,不少人笑不出来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当你兴致勃勃交出手机后,你的男朋友/老公会把你拍成什么样。

是“消失的她”,画面里只有风景没有人?

还是“鬼见愁”,角度奇怪到堪比灵异大片?

抑或是“拍完就分手”,把女友拍得像深夜恐怖片里的路人甲?

500

这些图片早已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形成热搜话题,评论区里一半人笑到头掉,另一半人哭喊“实名羡慕别人家的女友照”。

明明是想留下美好回忆,结果却因为“直男式摄影”成了笑话。

这个十一,出游的照片该怎么办?也许,是时候认真聊聊了。

500

“不可描述”的画面

如果说十一出游最大的“玄学”,那一定是——把手机交给男朋友拍照。

因为结果往往和你心里期待的“大片”完全是两回事,甚至可能直接毁掉一整天的好心情。

网络上对此流传的一句话很扎心:“交给男人拍照,就像把青春交给空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些年网友总结出了“直男摄影”三大经典类型,看过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500

先说“消失的她”。这是“直男摄影”的入门级灾难。这类作品的核心思想是:景色永存,人类可以忽略。

很多女生出去玩,心里想着“我要拍一张人景合一的美照”。结果男朋友拍完递过来一看——啊?人呢?

只见大好河山,蓝天白云,绿树青山,主体人却像空气一样消失不见。要么是被挤到画面边角,只露半个肩膀;要么整个人被花草树木挡住,仿佛在玩“找不同”。

500

比如这张,画面宏伟壮丽、色彩斑斓,完全可以当建筑系教材。唯一的问题是女朋友成了照片里的“隐藏彩蛋”,要拿放大镜才能找出来。

500

还有长城这张,女朋友兴致勃勃摆好pose,结果在密密麻麻的游客里,她的存在感甚至不如一旁靠墙犯困的小男孩。

500

如果说“消失的她”至少还能欣赏风景,那么“鬼见愁”就是彻底的灾难大片。

直男摄影最爱的拍摄方式是——从下往上怼一张特写,把人的下巴拍成双层,把鼻孔拍得格外抢镜,再配上阴影和逆光,效果堪比午夜灵异剧。

500

比如这张蓝绿荧光照,活生生拍出了“西湖夜游·怨灵惊魂”;

500

还有这张海边夕阳,原本的氛围应该是偶像剧女主奔跑入海的唯美场景,结果拍成黑黢黢的“海妖出没警告”。

500

更离谱的是夜景这张,光影拉得七零八落,女朋友被拍成半透明漂浮物,像刚走错片场的《聊斋》女鬼。

图片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锅。有人调侃说:“不仔细看的话,还真以为是哪个恐怖电影的宣传照。”还有人说:“直男摄影的一大信条就是,永远不帮你避开最丑的角度。”

500

500

最狠的还是“拍完就分手”系列,往往能让人瞬间失去恋爱耐心。

比如骑鸵鸟合影这张,原本是浪漫的“女孩骑鸵鸟”,结果男朋友抓拍得刚好让鸵鸟脖子替换了女友的脸,直接进化成“鸵人混血”新物种。

500

还有这张与“鸵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人模狗样”。

500

还有餐厅这张,别人情侣约会是烛光晚餐,这位男友拍出来的效果却像女朋友被恶灵附身,翻白眼、面部扭曲,下一秒感觉就要扑上来咬人。

500

再看这张喷泉照片,本来是想营造“人在水边,岁月静好”的文艺感,结果男朋友快门一按,喷泉的水柱正好对准位置,画面秒变“不可描述”。

500

最后压轴的是这张海边黄色裙子三连拍,本来想要“风吹裙摆·仙女下凡”,结果拍出来的动作僵硬又鬼畜......

500

看完这些图,你就会发现:直男摄影的统一美学是——让你消失,让你恐怖,让你丑到亲妈都不敢认。

于是朋友圈里别人家男朋友交出的作品是“氛围大片”,你家男朋友交出的作品是“表情包收藏夹”。

还得是这届网友会总结:“把手机交给男朋友,就等于交给了FBI,他们一定能把你拍到案发现场里去。”


500

直男摄影:全是敷衍,毫无耐心

如果说“直男摄影”翻车图能形成全国统一现象,那问题就不只是个别发挥失常,而是背后有着一套“直男逻辑”——心理、审美、技能,三方面一起掉链子。

先说心理层面。对很多男人来说,拍照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任务。就像打卡、像完成作业,甚至比打扫卫生还敷衍。

女生会把拍照当成旅行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前查好攻略,想好姿势,还要找准角度,等光线合适才出手。

男生呢?往往表现出一种“行了行了,赶紧拍完好去下一站”的急躁。

很多网友吐槽过:女朋友调相机十分钟,男朋友摁快门两秒钟;女朋友拍他能拍出“韩剧男主”,他拍女朋友能拍出“身份证补办照”。这种耐心的差距,直接决定了成果的天差地别。

500

再说审美差异。女生要的不是简单的“拍到人”,而是“氛围感”——光线要柔和,背景要有层次,动作要自然,最好还能有点“小心机”的显瘦显高。男生的理解却很朴素:能看清脸就行,甚至连“好看”二字都不在考虑范围内。

有个女孩晒过一组图,她让男朋友在海边帮忙拍夕阳氛围照。她心里的画面是“夕阳余晖下,回眸的仙女”,结果男朋友拍出来的效果却是“黑乎乎的剪影路人”,像极了环保宣传片的配图。

她哭笑不得地说:“我想当女主角,他非得把我拍成群众演员。”这种“我要氛围感”与“他只管拍清楚”的差异,注定了翻车不可避免。

500

最后是技能短板。说得直白点,很多直男没学过什么构图、光线、角度,就连“拍照要横平竖直”都掌握不稳。他们的习惯动作是——手里有手机,眼睛一瞄,快门一按,完事儿。

于是才有了各种灾难现场:人物永远在画面边角、脸歪眼斜、逆光到五官全黑,或者把背景拍得无比清晰,人物模糊得像飘忽的魂。

更别提表情捕捉了,女生在镜头里还没来得及笑完,男朋友早就“咔咔咔”连拍三张,结果表情全是张嘴、半眯眼、尴尬笑。

500

这些差距集中到一张照片里,就是“直男摄影”的本质:他们没有想把你拍美的欲望,也没有耐心去调细节,更没有技能去弥补缺陷。

对他们来说,照片只是一种“有或无”,不是“好或坏”。

说到底,男人拍不好照片,并不是他们有意要“整蛊”,而是他们根本没把“拍照”当回事。心理上敷衍,审美上差距,技能上缺位,三重夹击下,才有了“消失的她”“鬼见愁”“拍完就分手”这种全国统一笑料。


500

无药可救,唯有自救

直男摄影固然可怕,但网友们也不是坐以待毙的。毕竟人生苦短,假期更短,谁都不想把难得的旅行记忆全交代在一堆“鬼见愁”翻车照里。

这届网友早就进化出了三大自救流派,堪称“出游拍照生存指南”。

第一派,自力更生型。核心思想就三个字:靠自己!她们坚信“求人不如求己”,于是随身必带自拍杆、三脚架、防抖器,甚至有的女孩还买了能自动跟随的智能支架。

你以为她们在景区轻轻一点,男朋友会帮忙调整角度?不,男人的任务只有一个——帮我看包。剩下的全靠设备和自拍定时器。

社交平台上甚至有人总结过一份“一个人旅游拍出氛围大片指南”,点赞过万。内容大意就是:不要幻想男人,带好自拍杆和定时器,你就是自己的最强摄影师。

500

第二派,互助同盟型。说白了就是找“外援”。网友们的共识是:与其把希望寄托在男朋友,不如把手机交给路人小姐姐。毕竟女孩懂女孩,那些在景区互相帮忙拍照的小姐姐,总能抓住角度、光线和氛围感。

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帖子专门感谢陌生小姐姐,标题都是“救我于男朋友的魔爪”。评论区齐刷刷点赞:“姐妹才是姐妹的避风港啊。”

500

第三派,升级求生型。这是最“科技感”的一派。思路非常清晰:既然男人只会按快门,那不如让他专心当“人体自拍杆”,剩下的交给AI和滤镜。

现在市面上的修图、美颜、智能构图功能越来越强大,只要有一张原始素材,立刻能修出堪比旅拍的效果。

500

比如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假期旅拍服务火爆,不少景区出现了专业摄影师扎堆揽客的现象,一小时就能帮你拍出几十张大片。

有人调侃说:“直男摄影拯救不了的审美,AI和旅拍都能替你补齐。”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说明大众对“直男摄影”的忍耐真的快到极限了。

500

说到底,设备能救命,小姐姐能救场,AI能补救,但直男拍照,永远是个无底洞。与其苦口婆心教育他们构图、打光,不如直接接受现实。

可转念一想,拍照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永远完美,还是留下真实?

朋友圈的氛围大片,可能三天后就没人记得,但那些直男拍下的灵异照、丑照、翻车照,则会让人终身难忘。

未来某一天,当你翻看相册时,或许会发现:美照只是“我去过”,而丑照才是“我活过”。

那么,你十一假期的出游照,是谁拍的?

拍出来的效果,是氛围感十足的仙女小姐姐,还是史诗级灾难大片?

敢不敢晒出来,让大家看看?

说不定,这一届“直男摄影大赏”的冠军,就是你。

最后,还有一张神秘的旅游照供大家品鉴,拍照的直男,已经达到了将人物和风景融为一体的至高境界,以至于该照片问世至今,依然有无数人,找不到画面中的人物究竟在哪儿。

你能找到吗?

500

500

500

监制:视觉志

编辑:鹿

视频号:视觉志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