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充电公桩已达431.6万个,但今年国庆还是出现了“叫号充电”现象?

据潇湘晨报报道,9月30日晚11点,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十一假期出行期间,京哈高速凌海服务区充电桩已开始叫号充电,现场有人举喇叭喊出“54号、55号”。

记者就此事致电辽宁高速平台服务区总务室。工作人员表示暂未了解到网传视频内容,并介绍目前高速服务区整体运行平稳,未出现严重排队现象。

“昨天凌晨可能因部分车辆在服务区停留,导致短时车辆较多,但目前并未出现需取号排队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解释说明。

另据红星新闻,国庆假期第一天刚到,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就迎来“排队叫号”模式。

不少网友在社交账号上反映,9月30日晚至10月1日凌晨,进出北京、杭州、武汉、长沙和广深等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出现了充电桩排队等待1至4个小时的现象。为避免混乱、保持秩序,不少充电桩服务人员开始排队叫号。

辰女士从广州出发回湖北老家,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到达湖南一服务区时,新能源车充电排队已经叫到49号了,最终,她在服务区等了3个小时才充上电。

500

不同于城市内的充电场景,高速公路的车流潮汐特征注定了新能源汽车充电供需间的“拧巴”:日常使用率太低,节假日高峰期又排不上队。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预测,今年国庆期间,全国超三分之一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将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

500

500

500

500

根据乘联分会整理的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分析,2025年8月的充电基础设施的公桩总量达到431.6万个,8月公桩数量较上月增长11.4万个,相对去年8月增量6万个。随车私桩目前有1303万个,8月较上月增长53.8万个;8月公桩单桩月均充电1877度,较去年8月1624度增长较好。

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按公桩的充电利用率是私桩的3倍,也就是3:1的关系,则2025年1-8月充电设施与纯电动的销量占比达到0.77,基本是1:1的关系,由于公桩安装暴增,总体车桩比的增量已经达到1:1的相对宽裕水平。

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老旧充电桩技术落后、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亟待提升。部分低线级地区的电动车购买的反悔率有所提升。相信随着规模不断提升,调整难度小,电动车提升潜力大。

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需要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新老旧交流低功率桩,增加高功率直流快充的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助力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1、充电桩总体状态

500

充电基础设施为电动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

2021年的公桩数量增长34万个,随车私桩增长60万个,公桩年增量同比2020年下降18%,私桩年增量同比2020年下降32%。

2022年的公桩数量增长65万个,随车私桩增长194万个,公桩年增量同比2021年增速92%,私桩年增量同比2021年226%。

2023年的公桩数量增长93万个,公桩年增量同比2022年增速达到43%,随车私桩较2022年底增长245.7万个,私桩年增量同比2022年27%。

2024年的公桩数量增长85万个,公桩年增量同比2023年下降8%,随车私桩较2023年底增长337万个,私桩年增量同比2023年37%。

2025年8月的充电基础设施的公桩总量达到431.6万个,8月公桩数量较上月增长11.4万个,相对去年8月增量6万个。随车私桩目前有1303万个,8月较上月增长53.8万个;8月公桩单桩月均充电1877度,较去年8月1624度增长较好。

2、充电桩月度增长状态

500

2025年8月底公共充电桩数量较2024年底增加81.5万个,增速较快。2025年8月底私人充电桩数量较2024年底增加379万个,增速较快。

2025年8月底换电站数量较2024年底增加503个,近几个月增速较快。

充电桩是私人充电为主导。据调查,一般通过自有充电桩、共享充电桩以及小区或公司内的公共充电桩充电,各自占比在 22%-26%之间,总体达到75%左右。不足的受访者在小区外路边的公共充电桩等地充电,部分受访者在商场、影院等地附带的公共充电桩充电。

3、各地公共充电桩特征分析

数据待更新。

4、充电企业特征分析

我国充电桩运营商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1)充电桩生产制造与充电网络投资运营一体化企业,主要是使用重资产模式,专注自有资产运营,并与其他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开展合作,包括星星充电(隶属于万帮数字)、特来电(特锐德)、万马爱充(万马股份)、普天新能源、上海依威能源、深圳车电网(科陆电子参股)等。2)电网自建充电桩网络,包括国家电网(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和南方电网(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3)大型车企集团自建充电网络,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上汽安悦、广汽能源等,其中部分车企的充电网络建设运营会外包给资产型充电运营商与第三方充电服务商。4)充电网络第三方运营商,如云快充、小桔充电(隶属于滴滴出行)、深圳汇能等,采用轻资产模式为主,聚焦庞大的充电桩长尾市场,为区域性的运营商提供Saas 服务,本质是IT 服务商。

500

国内充电桩运营行业存在资金、场地、电网容量和数据资源四大竞争壁垒,目前已呈现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目前的直流充电桩的发展规模较大,头部的运营商表现较强。广汽能源的充电桩8月平均充电达到14446度,每月都表现很好。蔚来的充电桩充电量达到2743度左右。特斯拉达到2803度,都表现很好。而部分老旧充电桩的充电平均仅有月均100多度,主力充电企业的月均充电在千度水平,充电电量差距几倍到几十倍的效益差距极其巨大。特斯拉各月数据保持稳定,数据很不错。

500

充电桩细分为直流桩(快充)和交流桩(慢充)两类。直流充电桩:体积较大,具有高电压、大功率和充电快的特点,对电网要求更高,通常建设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公交车等场所,因此数量较少,占比在20%左右。交流充电桩:相对单价较低,安装相对容易,通常为私人所有,因此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占比超过80%。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直流桩逐渐走向大功率的发展方向。

从国际对比看,公共的专用充电桩的效益最好,公交等固定充电需求的有序充电效果很好。公共直流充电桩数量和直流充电桩密度在全球范围内均呈增长趋势。中国在直流充电桩推广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例如,2024年中国公共网络中直流充电桩的份额超过42%。与此同时,中东在直流充电桩方面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直流充电桩份额在2022年增长了7%,达到21%以上;直流充电密度则增长了125%,达到每百公里道路1.3个直流充电桩。上述两方面的数据都将进一步快速增长。

5、充电桩的满足需求能力分析

500

2025年8月的纯电动乘用车国内零售69万台,新建11.4万个公桩和53.8万个私桩。纯电动乘用车的国内零售规模,公共充电桩如果与私桩看做1:1的用户服务数量对比,则2025年1-8月车桩比是1:1,充电桩是相对充足的。这里要拆分出插混充电较少的特殊性。也就是上海模式的,只烧油不充电的需求特色。

但如果细分功能看,按公桩的充电利用率是私桩的3倍,也就是3:1的关系,则2025年1-8月充电设施与纯电动的销量占比达到0.77,基本是1:1的关系,由于公桩安装暴增,总体车桩比的增量已经达到1:1的相对宽裕水平。

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私桩慢充是发展趋势,要占到90%以上。目前私桩发展稍慢,严重影响电动车普及。

根据调查,自有充电桩用户的各项满意度(充电桩充足性、布局合理性、充电价格、结算准确性等方面)均高于选择其他受访者。私用桩为车主私人享有,满足在家充电需求,通常随车配建,客户群体庞大,是基础充电设施的绝对主力。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