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冷知识:唐朝生活在太原的“韩国”贵族
山西和韩国很远吗?很远,翻山越海数千里。但唐朝时真的有一批入唐“韩国”贵族生活在这里。
太原市西南的天龙山石窟第15窟中,有一篇唐朝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7)年的题记,一般称之为“勿部将军功德记”,记述勿部珣夫妻开凿这座石窟的原因。
这个名叫“勿部珣”的人按照功德记的说法,在中宗年间已经是唐朝“天兵中军副使,右金吾卫将军,上柱国,遵化郡开国公”。
功德记中更是提到他“本枝东海,世食旧德...历官内外,以贞勤骤徙天兵重镇,实佐中军”,可见这是一个在唐中宗年间镇守太原的一位入唐外国人重臣。
而勿部珣将军他的妻子更不一般,是名将黑齿常之的女儿——“内子乐浪郡夫人黑齿氏,即大将军燕公之中女也。”
众所周知,黑齿常之原本是韩国西南地区的百济国将军,百济灭于唐朝之后,包括他家在内的一大批百济贵族入唐继续得到优待为官封爵。
而勿部珣既然被记载为“本枝东海”,又娶了黑齿常之的女儿,很明显他自己也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百济移民。
所以太原天龙山石窟里的这篇题记,实际上就是一对入唐百济人贵族夫妇为家人祈福的发愿文:
为先尊及见存姻族敬造三世佛像
上文也提到了,撰写题记时,勿部珣时任“天兵中军副使”,天兵军是武周及之后唐朝设置在太原的军镇:
天兵军。圣历二年四月置,大足元年五月十八日废。长安元年八月又置,景云元年又废。开元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张嘉贞又置。十一年三月四日,改为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
勿部珣正好是在“天兵军”第一次罢废后的第二次复设后任副使并出资雕凿石窟佛像,可见他这时候已经与妻子举族迁移到太原,而且身为天兵中军副使,右金吾卫将军,上柱国,遵化郡开国公的他毫无疑问还是彼时太原最高军政长官之一。
我们已经不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唐中宗时代,威风凛凛的勿部珣将军与黑齿夫人登上天龙山看到的风景是否与今天相似。但我们能知道的是,根据洛阳上世纪初出土的黑齿家族墓志,黑齿夫人的兄弟黑齿俊在石窟雕凿的两年后就病逝了,享年仅31岁。看来神佛终究没有满足这对夫妻希望家人平安的祈愿。
当然,如今的太原人应该也不会想到,大唐时候会有一对百济人夫妇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说不定谁的祖先当年还见过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