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上竟然也设立过可怕的“东厂”,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提起东厂,《新龙门客栈》中残忍冷酷、武功高强的东厂番子形象常令人不寒而栗。可在真正的明朝历史上,除了京城,在今天的河南洛阳也有另一座“东厂”存在。只不过,这个东厂并非明朝皇帝设立的......

500

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25个儿子朱彝被封为“伊王”,封国定为洛阳城。因为明代亲王可以世袭,且不会降级,所以伊王的后裔就在洛阳城里一代代生活了下去。

明朝亲王的生活待遇十分优厚,但是却没有什么人生自由。除了扫墓和迎接皇帝之外,被禁止“出城”,换言之你封地在哪,基本上一生都要在这一座城的城门里待上百分之99的时间。即便是深受数代帝王恩宠的襄宪王,也不过被明英宗允许一年可以出城游猎三五次罢了。其他的亲王大多只能在王府中度过一生。

所以,在优厚的物质条件与被约束的人生自由的对立之下,许多地方上的藩王行为陷入了放荡。第7代伊王朱典楧(1544-1564年在位)就是如此。

祖制藩王不能随意出城,于是他就把注意力放在了王府的扩建上,甚至连方城王府和桐城郡主两位宗亲的府邸都被他强行夺走。到后来连洛阳县狱、儒学文昌祠及法藏寺佛殿也被他以扩建王府的名义强占了。祸害完宗室和地方官署还嫌不够,继续“辟占官街五道,抑买民房百余家”。更无耻的是,虽然修王府的主意是他自己想的,但却要朝廷出钱,不断派人到县里要工程费,最后竟然强逼洛阳百姓一千余人给他当免费劳力。

如此“专心致志”之下,新建的伊王府自然华丽无比,“崇台连城,拟帝阙”,都和皇宫的规格差不多了:

府第为砖城一座,重城一座,各有重门环城。红铺十座,自王正宫外建槐椿、清和、鸳鸯、腾光宫殿,百花台,乘风御气阁凡十一所。

建造完了王府,这位7代伊王又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他派人到处去抓捕妇女入府。别想歪了,他不光是为了宠幸人家,而且还逼迫这些被掳入王府的妇女们的家人拿钱来赎,真是一个敛财狂魔:

遣内使军校大索军民妇女入府,选留不中,令以金赎。

自己瞎胡闹也就罢了,还带着儿子一起胡闹。伊王父子两人有天竟然突发奇想,跑去了河南卫校场演武一天,临走时候还把校场里的大将军炮给偷走了:

一日,父子戎装,率其宗仪校从,控弦持戟,千骑前驱出城至河南卫教场演武竟日,剽其大将军等火器而还。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伊王为了好玩,“立东厂缉事,钩索小民过失”。于是乎,明朝在北京之外,河南洛阳也出现了一个东厂。明朝伊王朱典楧成为了它的主人,堂堂亲王就在洛阳城里当起了侦探社的总头目。当然了,这个洛阳东厂的影响力只存在于伊王的封国洛阳城中,所以知道它的人并不多。

500

而明朝时期的洛阳,既不是经济重地也不是军事重镇,所以这个“洛阳东厂”所能做的事情恐怕也就是探听一下谁家的老婆昨晚偷人了,谁家的小叔子又和嫂子搞上了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就算你只是为了玩,私下设置“东厂”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严重的僭越皇权的行为。礼部曾经出公文要求伊王改过,没想到礼部的文书在伊王看来连窗户纸都不如。

500

时日一久,朝中的正直之士终于看不下去了,嘉靖四十三年(1564)二月初六,嘉靖皇帝下诏,革除朱典楧爵位,削除世封,父子二人一并禁锢。伊王与他的“洛阳东厂”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中。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