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被它视作眼中钉,竟然狂妄到想要联合伪齐皇帝刘豫共同灭金!

12世纪初,东北兴起的金朝灭辽吞宋,扶持伪齐皇帝刘豫统治中原,正是锐不可当。然而就在此时,一个与金朝接壤的小国却做起了入主中原,统一四海的美梦,整天幻想着如何灭金。哪个国家如此“胸怀大志”,它又为什么这么自信能消灭金朝呢?

这个充满自信的国家就是和金朝东北接壤的高丽。说起它为何如此有自信能够消灭金朝,那就要提到一个僧人了。

事情呢是这样的,高丽王朝虽然定都开城(上京),但同样重建了自高句丽灭亡之后荒废已数百年的平壤城,并以其为西京。妙清就是西京平壤的一名僧人,因为他号称自己会阴阳秘术,所以成功蛊惑了不少高丽重臣,也借此得到了高丽仁宗的注意。

妙淸等上言:“臣等观西京林原驿地,是阴阳家所谓大华势。若立宫阙御之,则可并天下。金国执贽自降,三十六国皆为臣妾。”王遂幸西京,命从行宰枢与妙淸寿翰相林原驿地,命金安营宫阙,督役甚急。——【高丽史】

500

因为之前高丽仁宗的外公李资谦引发的各种叛乱,导致开城宫阙在战火中被摧毁大半。妙清和党羽郑知常等人就趁机向仁宗进言,说上京宫阙多毁,西京林原驿有王气。如果在那建设新宫,必定能够吞并天下,即所谓“三十六国皆为臣妾”。

仁宗就这样被妙清一通大话骗的团团转,立马前往平壤,在妙清指定的地方下令建造宫阙。这时候已经是寒冬天气了,搞宫殿建设这么大的工程,肯定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等到第二年(1129年),新宫建成后,妙清又上言,请仁宗即刻建元称帝:

七年,新宫成,王又幸西京。妙淸之徒,或上表劝王称帝建元。——【高丽史】

说实话,建元这种事情在高丽光宗的时候就搞过,倒也不是没有先例。至于称帝嘛,反正高丽在国内也一直使用“皇上”“圣人”“皇后”这种称呼,开城也号为“皇都”,也不是那么破天荒的动作。

关键是,妙清等人觉得事情闹得还不够大,建议仁宗一鼓作气,组织军队攻打大金!!!

更要命的是,妙清等人觉得,灭金得南北夹击,里应外合。

所以我们高丽应该找个外援——这个国家就是南宋——它北边的伪齐(1130-1137)!!!

或请约刘齐挟攻金灭之。——【高丽史】

说实话,你哪怕渡海去找完颜构我都能理解,你想约刘豫一起灭金,这条大金的看门狗怕不是疯了才会答应你。所以这话一说出口,脑子正常的人都觉得太荒诞了,高丽仁宗也不是白痴,一直都没答应。

500

一次不成就再接再厉,妙清等人又装神弄鬼说上京地势衰败,所以宫阙焚毁,需要仁宗多去西京进行祈禳消灾解难。有意思的是在去西京的路上,正巧晚上遇到坏天气。仁宗一行人可谓受尽辛苦,本来晚上就不咋看得清路,又遇到狂风暴雨,侍从们走着走着“或陷泥”“或触石”,甚至还迷了路,差点把国王弄丢了:

侍从失王所之,宫人或有哭泣者。及晩,雨雪寒甚,人马骆驼死者多。

“咳咳,我之前预测到今天天气不好,本来都和风伯雨师商量好了。说我们高丽王要出行,你们别作妖。没想到这群狗神仙竟然食言而肥,太不像话了!!!”妙清面对众人如此解释道。

妙淸曰:“我曾知是日有风雨,语雨师风伯曰: '乘舆上道勿作风雨!' 既许之而食言如此,可憎之甚。”

等把仁宗从开京骗出来,又立马联络一大波人上书奏请称帝建元,并号称大同江有异象,在旁定都可以压胜金国,幸亏有人说迁都这种大事,百官还留守开京,不能光听妙清这几个人的话,才让仁宗拒绝了此事:

西京父老检校太师致仕李齐挺等五十人希妙淸知常旨上表请称尊号建元,知常等因说王曰:“大同江有瑞气。此神龙吐涎,千载罕逢。请上应天心,下顺人望,以厌金国。”

王以问之,对曰: "金国强敌不可轻也。两府大臣留守上都,不可偏听一两人之言,以决大议。”王乃止。

至于妙清口中的大同江祥瑞“神龙吐涎”,其实是他们预先把油灌进木桶里,再在桶上开个孔沉入大同江。油在江水里慢慢漏出来,肯定就会浮在水面上,太阳再一照,自然显得五彩斑斓。

不过古人也不是傻子,高丽大臣李俊阳就看穿了这个把戏,上书仁宗揭破。没想到仁宗深受妙清等人蛊惑,居然来了个“不报”。之后还加封妙清为“三重大统知漏刻院事”,并赐紫。

可是仁宗在继续宠爱妙清的同时,对妙清一党多次提出的称帝建元北伐的建议也同样“不报”。渐渐地,妙清一党失去耐心。

500

1135年,妙清等人干脆自己在大本营平壤城造反,建国号“大为”,改元“天开”,军号为“天遣忠义军”。

西北面兵马使李仲并诸僚佐,及列城守臣皆囚西京。凡上京人在西都者无贵贱僧俗皆拘之。遣人劫发诸城兵,掠近道牧马皆入城。

然而搞笑的是妙清等人到这时候还寄希望于仁宗会迁移御驾到平壤,大家一起成就万古大业。他们...还真是爱国啊。

为讨贼计,遂以富轼为元帅往征之。遣内侍柳景深、曹晋若、黄文裳往西京宣谕...西人开城门,引入观风殿。匡坐东,妙淸坐西,其馀文武集殿庭,皆戎服。景深等至殿门...馈酒食遣还云:“当奉表奏闻,仓卒未果,请先以此归奏!”付书一封云:“伏望主上移御此都,不然必有变。”辞甚不逊。

“以臣召君”的做法在古代可谓是万死难辞其咎。仁宗此时终于清醒了。派遣金富轼(朝鲜半岛最古老史书三国史记的作者)带兵平叛。【说来好玩,当时朝鲜半岛人起名字有个习惯,比如“韩希愈、韩方信、李希勣、金希磾、金富轼、金富辙”,你能看出来什么端倪吗】

在金大将的离间计下,妙清的盟友赵匡反水将妙清杀死。但这之后赵匡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日后估计也难逃刑罚,干脆再据守平壤造反。因为西京城池坚固,金富轼采用包围战,熬到平壤城内物资用尽,再发三路大军将其一举攻克,赵匡阖家自焚死。

高丽这场称帝灭金的闹剧,就此随着主演们的丧命终于告一段落。

500

【辽上京临潢府遗址。有趣的是几乎和妙清等人完蛋同时,伪齐被金国废除。刘豫一家被迁移至此】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