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大阅兵彩排画面曝光:歼-16/20/35组成新编队,意味着有人掉队?
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式,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
彩排编队中没有了歼-10C的身影
2025年7月6日,受阅部队空中方队又实施了新一轮大规模演练,在磨合了这么长时间之后,各受阅梯队参阅机种、机型已经逐步明晰。之前让大家摸不着头脑的梯队混编的意图,也已经逐步明确了。
而在这么多混编梯队中,大家都注意到缺少了一个机型——没错,歼-10系列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大概七八年前的长空“三剑客”梯队,歼-20、歼-16、歼-10C,现在前二者都还在,只不过歼-10C被换成了歼-35A。
曾经的“三剑客”
而在整个主战机型梯队中,只有“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CY还作为领队机。此外歼-10出现的梯队,居然是比较靠后的飞行院校梯队,和教练-10A教练机坐一桌、出动了一些歼-10S型双座同型教组了一个梯队。
这个怎么说呢,怎么看怎么觉得这飞机满满的“边缘化”的感觉?当然,虽然离9月3日还有接近两个月时间,也不是没有调整的可能性。
但军迷们已经开始说俏皮话了,当年的三剑客现在已经变成了牛夫人啦~~~前不久还在印巴空战中“大显身手”的歼-10C怎么就成“牛夫人”了?这既有装备因素,更为重要的是空军军事战略上的因素吧。
歼-10诞生的背景
从装备上来说,当年装备歼-10型战斗机的时候,甚至装备歼-10C的时候,咱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四代机的有无、规模扩大的问题。
歼-10战斗机装备部队那还是2003年到2005年之间,那个时候咱们的空军有啥好飞机啊?从俄罗斯购买的那几批苏-27SK/UB、几批苏-30MKK,还有自己许可证组装了的歼-11。林林总总加起来的数量就这么一点,而且其中还只有三分之一能携带R-77型中距弹,具备21世纪初比较可靠的中距超视距拦射空战的能力。
所以就当时这种情况,空军急需解决的,是四代机装备规模的问题。四代机装备规模要持续扩大,而且最好都要具备完善的使用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的能力,歼-10战斗机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其一是极大地扩充了四代机机队,而且经过升级改进之后全部都可以使用PL-12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一下子超视距拦射能力超过了歼-11。
此外,当时装备歼-10还有这样一个加成,它是我国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的四代机,确保了我国航空工业相比国际先进水平,从先前的“望尘莫及”到达“望其项背”。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个型号是怎么高估都不为过的。
而在歼-10C型战斗机的时代,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当时,作为四代半重型战斗机使用的歼-16战斗机,还没有开始量产,作为第五代战斗机的歼-20也是一样,甚至差的还更远一些。彼时中国空军堪用的四代半战斗机,居然是临时从俄罗斯买来应急的那二十多架苏-35SK战斗机……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能怎么选?当然是有什么装备就用什么装备,哪款装备先成熟就装备哪款了。歼-10C正好符合这个条件,四代半战斗机,成熟的比较早,可以大批量装备迅速扩充四代半战斗机机队,形成战斗力速度快。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空军在装备歼-16战斗机之前,迅速装备了一大批歼-10C型战斗机用于提高自己四代半机队装备规模。
综合来看,中国空军在长达20余年跨度的时间里,装备了这么多歼-10系列战斗机。包括最早的歼-10,也有歼-10A,有过渡型歼-10B,还有终极型歼-10C,给八一队先后装备了一批歼-10AY、歼-10CY和歼-10SY,还发展出了出口型号歼-10CE(P)。
在航空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咱们完整地走完了第四代战斗机,四代半战斗机研发和装备的全过程,为后续研发五代机和新一代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空军装备的角度来说,歼-10和歼-10C都在最关键的时刻,迅速扩充了我们的四代机和四代半机队规模,其战略意义更是相当重大的。
歼-10跟不上战略转型
但是,从空军军事战略的角度来讲,歼-10和歼-10C战斗机装备的这些年,是空军军事战略开始大规模转型的年代。
纵观这二十年,咱们的空军军事战略其实是有一条主线的,那就是从国土防空,到服务于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再到服务于第一岛链范围内的军事斗争,再到前出第二岛链决胜数千千米。
相应的,对空军主战装备的要求,是作战半径必须越来越大,体量也必须越来越大。毕竟,轻型机的作战半径就那么点,只有重型战斗机,才具备前出第一岛链所必须的滞空时间、作战半径、武器携带量,重型战斗机才是中国空军真正的刚需。
而歼-10系列战斗机——很不幸,它的小身板可谓是有点先天不足的,它的机内燃油航程也就那么多,如果要飞大航程的话必须挂三个副油箱。而挂上了副油箱,它的机动性受影响就不说了,挂载的武器数量也受影响。毕竟,歼-10A咱们都知道,挂上三个副油箱之后,其实就两中两近的挂载方案。
这事实上就是歼-10A的设计初衷和最早的性能要求,并不是要求它参与类似于F-15和歼-11一样的空中战斗巡逻(CAP)类任务。而是采用类似于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一样的装备、兵力运用模式,在主要拦截方向上以持续的兵力输出建立防空拦截线,用中距弹、格斗弹各打一轮,迫使敌方放弃对面攻击意图,任务就算完成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歼-10系列战斗机,一开始就是一种比较特化的用于执行国土防空作战的战斗机。后面的制空作战,对面攻击什么的,都是附加的,它的小身板先天性能就已经被定死了。
显而易见,中国空军要前出第一岛链,和强敌争夺第一和第二岛链内的制空权,光靠一个用于国土防空的战斗机肯定是不够的。咱们需要的是重型战斗机,那种两台发动机的,作战半径动辄一千千米以上的,可以带八枚空对空导弹,甚至可以带着大电线杆子在天上飞的重型战斗机。
因此这样看,歼-10战斗机,随着中国空军打出去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要控制的空域纵深越来越大,已经不再符合中国空军的战略要求。毕竟,一个主打国土防空的机型,现在让它前出第一岛链,甚至还要在第一岛链之外参与作战,这多多少少是有点勉为其难了。
所以,不管怎么说,歼-10系列战斗机在中国空军中,这个地位其实是处于逐步下降的区间的。虽然它的战术性能非常优秀,虽然它的机动性在某种程度来讲不亚于歼-16,虽然歼-10CE在巴基斯坦照样把欧洲顶尖的“阵风”战斗机给按在地上打。但是,它在中国空军中,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战术性能的问题,纯纯就是需求问题,这是没办法的。
所以,从2017年歼-20、歼-16、歼-10C的这“三剑客”,到现在变成了歼-20、歼-35A和歼-16的这“新三剑客”。也许过几年之后,歼-16也得从“新三剑客”里消失的“新新三剑客”……体现出来的是中国空军军事战略思想和作战需求的变化。
也体现着中国空军决胜千里之外,从一支传统的担负国土防空的防御性军种到打出第一岛链、决胜第一岛链制空权、建立周边空域制空权的进攻性军种的坚定决心——从这个角度看,歼-10C从“三剑客”里消失也算美丽的烦恼吧。
歼-10的新位置
在从“三剑客”里消失之后,歼-10系列战斗机在继续承担部分国土防空职能的同时,似乎还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承担战斗教练任务。这得益于当时中国空军大规模装备四代机的需求,歼-10战斗机的同型教歼-10S装备数量很大,相比歼-11和苏-27UB之间的比例要大得多,结果现在有大量的同型教练机可以装备给院校使用。
而这些同型教很意外地承担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相比之前的教练机体制,现在的初级教练机和中级教练机的训练时间相应缩短,而在高级教练机和战斗教练机上的训练时间极大地延长。
尤其是在战斗教练机上,前几年咱们的主力还是歼教-7A和教练-9,这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第二代(第三代)战斗机。
从战斗教练机到战斗部队的主力战机,中间是存在比较大的性能鸿沟的,培训出来的学员很难直接上手。而现在歼-10S直接承担了战斗教练的任务,培训出来的飞行学员到战斗部队之前,已经完全掌握了基本的空战战术,后续无非就是继续提高的问题了。
彩排编队中出现的歼-10S双座教练机
所以,这大概就是歼-10S战斗机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居然成为了中国空军教练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担负着培养空军飞行学员的任务,继续翱翔在祖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