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夜(Halloween)背后的复杂故事

万圣夜(Halloween)是一个越来越具争议的场合。热爱者称对其欢庆是解放和浪漫——一个装扮和作乐机会。然而,批评者抱怨说,这个节日是强迫性欢乐的一个明显例子,是一种病态的喜出风头癖的借口,这是一场无耻商业化的怪诞盛会。有些人甚至将其视为邪恶的化身。

现在普遍认为Halloween仪式变得过分了,而对这些仪式怀有敌意的人既蔑视狂欢者的坏品味,又蔑视他们乐于平淡无奇的丑恶。基督教评论家经常指出狂欢者以回归异教徒的习俗和执念来纪念这一事件的可怕方式。他们在其中看到了神秘主义和迷信的卷土重来,以及故意模糊对错之间差别。

翻阅《牛津英语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我们看到Halloween是All-Hallow-Even的缩写形式:

500

(在旧凯尔特人的日历中,新一年从11月1日开始,所以10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是“旧年之夜”,即所有女巫之夜,教会将其变为万圣前夜)

在此,临时小结:万圣夜是与基督教节日相关,但它在基督教前就有一定意义,带有巫术般的神秘色彩。

在OED大量相关例证材料中,有一则引文涉及这一主题,它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公民报》:“The over-celebration of Halloween is part of the repaganization of our culture(过度庆祝万圣节前夕是我们文化再异教化的一部分)。”在2006年11月1日发表的原文中,大卫·沃伦接着评论说,“万圣夜,以前是基督教年重要事件——万圣节(the Feast of All Saints)之影”。这里的关键词是“影子”。对于沃伦来说,影已成为节日的实质内容,抛开了节日本身,并将节日推到了边缘。这是谴责现代崇拜万圣夜时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追逐黑暗而错过了教化。但是,如我们接下来所见,事实并不那么明确。

对于Halloween的热爱者和批评者来说,它都与超自然力量密切相关。例如,我们可以在OED的苏格兰语动词stroan(意思是小便)条目中看出这一点,苏格兰人John Service在19世纪80年代移居澳大利亚并在小说中赞美他的故乡:“Man, do ye no ken … that on Halloween the de[v]il stroans on the haws?”Service臆想中的魔鬼标记其领地,污染了野果(山楂和浆果类),这是一个小而生动的例子,表明人们普遍认为Halloween是天降祸端并被污染的时刻。

OED中在Halloween词条下的一则引文摘录自朱利安·霍桑的一篇短篇小说,“Halloweenis the carnival-time of disembodied spirits.(万圣夜是虚无灵魂的狂欢节)”当我们回到霍桑的小说中,我们看到故事叙述者在这里回顾了一段小插曲,即他跌倒后当他站起来的时候,听到了笑声:

500

从上下文来看,这段更有趣,因为它不仅触及万圣节前夜是鬼魂骚乱的时刻,却还遭到人们对此的普遍怀疑。霍桑的故事Ken’s Mystery《肯的秘密》,实际上刻画了一个年轻的美国人被一名华丽的爱尔兰吸血鬼迷住了的故事,这个吸血鬼的惊人显现使他永远伤痕累累。他将自己描述为“过于惊讶而意识不到惊奇(too much amazed to be conscious of amazement)”,这总结出万圣夜的黑暗魔法消除一个人的判断力。

OED从1947年的《美国家庭》杂志中引用了一条不那么充满灵异的观点:

“10月31日,家里的储藏室需要塞得满满的,因为从黄昏开始门铃就一直响,孩子们明亮的眼睛透过疯狂的面具凝视着你,稚气的声音像鬼一样地尖叫着、呱呱叫或低语着:‘不给糖就捣蛋!’”

就像平常的节日一般,这份1994年的儿童杂志发出邀请:“想让你的Halloween派对更添诡异色彩吗?”

以上的几条引文对比一下很有启发性:到了20世纪,人们喜欢让Halloween呈现出不安的幽灵般氛围。例如,许多流行电影都利用了这一场合的象征意义,常常聚焦于青少年角色。Halloween系列的电影以约翰·卡彭特1978年同名电影开始,而这一流派还包括大量其他影片,如恐怖电影系列、《死亡幻觉》、《驱魔人》、《怪兽》,以及《E.T.外星人》。

Halloween电影主要是一种美国现象。在美国,若是不赞同Halloween欢庆很可能是出于宗教信仰,或是对死亡的和恶魔般的事物的反感。OED在词汇necrophobia(对死亡或任何与之相关事物的恐惧)的引文中引用了1994年《时尚》杂志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及Halloween:

500

这个简短的引文有效地指出现代人围绕庆祝Halloween的矛盾之处:为诊断和具体化焦虑做好准备,寻找并指明恐惧的原因,并以此来供奉恐惧之物。

然而,对Halloween的敌意往往没有任何精神元素。有时它只是反社会行为的反应——以及轻微形式的犯罪行为招致重大犯罪的可能。短语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在OED中的很多引文来自《巴尔的摩太阳报》,它们传达出一种放任感觉,认为这种场合许可青少年不端行为。在1950年,报纸文章鼓励父母放任(“So let the kids go out tonight and have a grand time with their masquerading and trick-or-treating”),但在1954年,报纸的立场恰恰相反——“Now that the “Trick or Treat” season is upon us, let us hope that thoughtful parents will discourage the practice”。人们不可避免地想知道1950年到1954年间在巴尔的摩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的巴尔的摩失业、贫困遍布,于是犯罪频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似乎“不给糖就捣蛋”的语气开始变得更加温和,更加迪斯尼化(Disneyfied),而方式变得更加普遍。

还有一则更为骇人的错误做法出现在单词X-ray词条下,其中引用了某个作者回忆录中的一句话“Driving to amedium-security prison to have our children’s Halloween candy X-rayed for razor blades”。这里指来自城里的一个传说,大人们因为不满来捣蛋的孩子侵犯了自己的隐私,于是在糖果里加上毒药或尖锐物品等来伤害孩子们。这种现象在1985年提交给美国民俗学会的一篇论文的题目中得到了简便的总结:“Razor Blades in Apples: The Proto-Legend That Is Changing Halloween in America(苹果中的刀片:改变美国万圣节的原始传说)”。

500

Halloween和苹果之间的联系很深。至少可以说苹果的象征意义是千变万化的;它与收获、生育、年轻、罗马女神波莫纳(与果园和丰收有关)、爱情、好运和不朽,以及圣经中的禁果、诱惑、勾引和罪恶有关。而Halloween到来之时正是苹果丰收季,于是节日里会有苹果糖、太妃糖苹果和苹果酒等食物。至于太妃糖苹果的出现,人们说是机缘巧合。在1908的,新泽西的一位糖果商威廉·科尔布正在试做一种新型的红色肉桂糖,将一些苹果浸泡在调好的糖液里。他把这些苹果陈列在橱窗里,而客户的需求立竿见影。不过,万圣夜苹果的形象受到之前暗示的隐藏刀片影响渐有消失之势,但它仍是这个季节的有力象征。

以下的几则引文展示出这个季节的欢乐时光。2005年来自利物浦当地报纸的一条引文充满童真:Welcome [Halloween] party guests with an array of orange-glowing pumpkin lanterns. Creating them is now easy with the three-piece pumpkin carving set(橙色发光的南瓜灯列阵欢迎万圣夜聚会的客人们。现在用三件套南瓜雕刻组就能轻易雕出它们)。另一条与apple相关的引文来自1959年,说明英国不同的地方对万圣夜都有哪些昵称:

500

现在,大学校园非常关注对这种越轨行为的限制,尤其是古怪的万圣夜服装和化妆潜在的种族主义性质。2015年,耶鲁大学跨文化事务委员会发出一封电子邮件,要求对可能冒犯少数族裔学生的“文化上麻木不仁”的服装实施禁令,这引起了该大学西利曼学院副院长、心理学讲师Erika Christakis的强烈反应。她说道:“再也没有任何空间允许一个孩子或者年轻人......有些不合适或挑衅,或者是冒犯性的吗?......美国大学不仅是对成熟的行为,哪怕是某种倒退的,甚至是超越性的体验都曾是一个安全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它们已成为谴责和禁止的场所”。耶鲁大学部分学生发起了反对Christakis和她丈夫Nicholas(西利曼学院院长)的运动,辩称一些学生穿着挑衅性的服装是耶鲁大学“排斥史”的表征。

在这种狂热中,我们敏锐地意识到万圣夜的含义。英国《卫报》2015年的一篇社论称,“在英国,万圣夜就是一个完全的欺骗性节日......没有人会因为神学原因而盛装打扮,也没有人在等待门铃响起时想到死者。”然而那些指责它的人们也“成为乐趣的一部分。他们穿上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服装”。纵使我们对这篇文章中的语言还不足以赞同,但它也反映了本节日传统之一就是利用一定程度的反万圣夜修辞。万圣夜感觉像一个冲突区,充满密集的政治论点和夸张的情绪。

但大多数人只是模糊地意识到Halloween的起源。历史学家罗纳德·赫顿在讨论这个节日的典型观点时引用了英国异教徒联盟宣传册中的说明。这份宣传册的撰写人称,对于凯尔特人来说“在(迈出)寒冷而贫瘠的冬季门槛上”,万圣夜标志着又一年的开始,并且是“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之间的大门打开的时刻”;这是一个“与死者的灵魂交流的时刻,他们像狂野的秋风一样,可以自由地在大地上漫游”。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认为万圣夜庆祝活动有助于孩子们“适应那些看不见的、有时令人恐惧的梦想世界:这是一个成年人和儿童都能够伸出手去触及神话和想象的境界的时刻“,并且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这种说法值得展开探讨。11月1日是中世纪凯尔特人庆祝萨温节(Samhain)的日子。在OED有关Samhain一词的引文中暗示它是一个丰收节,也有“惯例”,向海神祭酒和献祭。但这些都是现代的解释(其中最早的解释可以追溯到1888年),而事实是我们并不确切知道中世纪的庆祝活动究竟是什么。在回顾各种现代叙述时,罗纳德·赫顿解释说“没有证据表明它与死者有关,并且没有证据证明它开启新一年,但是可以确定当时要特别提防和平息超自然力量”,并且他补充说,它在大众想象中的重要性是在“它强加为基督教节日并成为主要的亡灵节之一”时才得以巩固的。

这一基督教节日曾有几个名字,包括All-hallowtide和Hollantide等。万圣节包括All Saints’ Eve(万圣夜,即Halloween)、All Saints’ Day(万圣日,或称之为All Hallows或Hallowmas),以及All Souls’ Day(万灵日)。它在宗教历法中是在教皇格雷戈里三世于公元8世纪时确立,并且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由于格雷戈里四世和神圣罗马皇帝路易斯的虔诚而加强了它的地位,使其成为一个法定圣日。

传统上,All Saints’ Eve(10月31日)一直是一个守夜、祈祷的时刻,为随后的节日做准备。All Saints’ Day(11月1日)是纪念圣徒的时刻,尤其是那些没有独立节日的圣徒;在OED的说明性材料中,它被称为“庄严”和“表情肃穆”的场合。All Souls’ Day(11月2日),生者为所有逝者的灵魂祈祷,这是一种善行。现在已经不是很明确地区分圣徒日和圣灵日,特别是在圣公会教堂内,这二者的相关传统已经融合在一起。

万灵日有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那就是索灵(souling),在OED中将其定义为“四处走动寻求捐赠食物等的行动、做法或仪式”;随后的引文中提到了在英国斯塔福德郡和柴郡的一些例子。在其他地方,也有引文表示它指Soul-masse-Cakes,就是“在兰开夏郡,一些富人在万灵日施舍给穷人的某种燕麦蛋糕”,另一则引文提到“在万灵日那天,这里有个习俗,就是打开灵堂,点上火把,用鲜花盛装装扮”。

比这些特定习俗都更持久的是人们在10月31日的警惕和预警式的情绪。在这一天,基督徒守夜的基调并没有彻底背离这一节日异教徒仪式的基调,无论是否是基督徒,一种令人狂热的忧惧感浸润了所有纪念活动。其超凡和空灵的感觉使它成为占卜的好时节。OED的引文中有这样一条摘录,它描述了17世纪后期在万圣夜的一种迷信做法:“一些年轻女性...在万圣夜当天睡觉前不和任何人说话...于是...在她们的梦中就会看到自己未来的丈夫”。

与此相关的是人们相信在10月的最后一个晚上,生与死之间的帷幔变得薄弱。一些参与庆祝之人换上奇妙伪装——为了避免超自然之能,或是模仿它,或是避免被它认出。自16世纪以来,这被称为guising(伪装)。

奇装异服的反常精神很容易变成恶作剧或故意破坏,因为伪装的狂欢者难以被识别出来。通常,化装游戏者厚颜无耻地在夜间活动,他们用提灯照亮鬼魂般的装扮,曾经的提灯首选用萝卜制成。OED中“turnip-lantern 萝卜灯”的第一次引用可以追溯到1844年,turnip-ghost(萝卜幽灵,一种由萝卜制成的恶鬼或幽灵灯)可以追溯到1863年。但是为此目的使用萝卜似乎有更长的历史,在1838年的引文中描述了萝卜灯的详细制作方法,这种描述感觉像是传统的缩影,而非新颖创造。

OED中的pope词条下有则引文解释到“斯特鲁姆斯的儿童在万圣夜提着萝卜灯四处走动时,将教皇换便士(Penny-for-the-Pope)喊作乞要口号”。而在mischief night(恶灵之夜,最初指4月30日,现在指10月30日或11月4日)一词下的一条来自1865年的引文更能反映这个节日不守规矩的印象:三十年前,男孩子们在这个晚上经常去破坏财产,他们相信法律会允许这样。令人高兴的是这种做法在韦克菲尔德结束了,是时候忘记以前了。

传统上,Hallowtide(万圣夜)并不是唯一引发骚乱和胡闹的节日,而是其他节日在现代的衰落或缩减——一种普遍的节日模糊症状,以及节日特定传统和传说的衰落——让万圣夜脱颖而出。圣诞节现在是众人瞩目的年度仪式。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将圣诞节塑造成一个多愁善感的家庭活动,而不是社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减少了慈善、酒宴和快活的传统,呈现出吵闹的狂欢,而现代圣诞节的礼貌性商业主义和高雅的装备(卡片、饼干和精心装饰的圣诞树)似乎是对万圣夜公开、滑稽和耸人听闻病态形象的谴责。

至于美国万圣夜的流行,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大规模爱尔兰移民,特别是在19世纪40年代的爱尔兰大饥荒期间。OED引用了加利福尼亚州一家报纸的文章,该报道声称凯尔特人的影响范围更广:“19世纪末期,万圣节之夜的恶作剧传统来自美国、爱尔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的移民”。但具体而言,爱尔兰的传统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力。在其无法维持的地方,就适应改变;例如,由于萝卜在美国并不富足,南瓜就取代了它的位置。

 

越来越多的墨西哥裔美国人群体以及其对墨西哥节日(Díade Muertos)的庆祝放大了现代美国万圣节庆祝活动的繁荣。这个节日及其形象(特别是被称为calavera的糖或粘土头骨)的更广泛包容性引发了关于文化挪用的争论。它还融合了僵尸电影类型的复兴——以及盲目痴迷“活死人”产品的促销——制造一场让超市、酒类生产者和服饰供应商感到高兴的消费者蜂拥现象。他们非常有兴趣保护和增强目前对万圣夜的推崇,即今天这一场合似乎是商业、讽刺、黑暗创造力、道德炫耀、文化敏感性、青少年狂欢和真正毛骨悚然的致命碰撞。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