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慧:刚官宣组团出道,成渝就要一起申奥?

大家好,我是在观察者网和你一起长知识的王慧。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段时间非常有意思的两条新闻:四川省体育局说,川渝将共同申办2032年夏季奥运会,目的是提升成都、重庆两地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过了一会儿,重庆市体育局说,我们刚看到这个消息,不知道啊,正在核实情况。

成都和重庆,相爱相杀几十年,两座城市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默契,这种默契让这两个城市彼此都相信一句话“我是你大哥”。不过,申奥这么大一事儿,俩“大哥”为啥出现了单方面官宣的操作?是私下没沟通好?还是在试探民意?

要是真是这样,有个数据可以参考一下。有个民意调查“你希望成渝举办2032年奥运会吗?” 有3.7万人参与投票,其中1.3万人选择了“希望”,1.7万人选择了“不希望”,5000多人选择“中立”,1300多人选择“推荐其他城市”。

四川省体育局发言人赵军说,川渝两地分别成功举办过多项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各类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果举办奥运会,在不用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就能带来巨大综合效益。所以,联合申奥是他们的工作规划,目前两个城市正在沟通。

说实在话,成渝要是共同申办奥运会,是有很大成功几率和落地空间的。这俩兄弟城市单个拎出来,经济实力都比不上老牌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但要是联手,那就另当别论了。按照2019年中国城市GDP数据,这两个城市加起来,可以直接超过排名第一的上海。再说,跟2008年主办奥运会时的北京相比,成渝现在的实力可是强得太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俩西部“大哥”怎么就想起来一起申奥了呢?这事儿四川体育局说的很明白,是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这里必须划重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个战略是让成渝绑定CP,官宣出道的国家级战略。对这两个城市来说是重大利好,也可以说是这两个城市的“高光时刻”。

这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充满魔力的“圈圈”。

最近几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的重要抓手。2018年11月,中央又专门制定文件,明确“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1月,中央首次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到了10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作为国家战略,要将成渝地区打造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这意味着,巴蜀大地将成为我国经济第四大增长级,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是国内外公认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它们由北向南,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用大约3%的土地,聚集了18%的人口,贡献了38%的GDP。

现在加上成渝,如果我们做个连线,地图上会出现一个占全国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形成“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国区域经济版图。

改革开放之后,东南沿海地区一直是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而整个西部虽占据71%的国土面积,GDP却仅占全国20%左右,这里一直缺少一个国家级的经济圈带动。

那么,担此重任的为什么是成渝地区呢?


我们先来看看区位,这里的区位优势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成渝地区承东启西、联通南北,多项国家战略,比如“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等都在成渝地区交汇,这也使成渝地区成为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可能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成渝地区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战略枢纽:向东,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向西,中欧班列可以从成渝直达欧洲各国;向南,成渝直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陆海新通道已经常态化运行;向北,成渝均已开通直达俄罗斯的国际班列。

这种得天独厚、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使成渝地区从内陆腹地摇身一变成为我们国家开放新前沿,拓展了外循环的新空间。

说到这里,必须得提一下2020年的一个热词——双循环。双循环也是一项顶层设计,就是指我们国家“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很多人都觉得,像“双循环”这种国家级的大战略和个人无关,其实恰恰相反。比如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出生证”上明确写着:这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大举措。当成渝地区被国家点名,在成渝地区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因此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在自觉不自觉间成为这一历史使命的担当者。

相比较而言,虽然成渝拥有外循环空间,但相对于其他三个更为成熟的城市经济圈,这里所带动的主要还是内循环。这一地区有能力承担起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激活西部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从而带动整个西部的更快地崛起。

当然,这个经济圈的建设离不开重庆和成都两位带头“大哥”良好的经济基础。他们一个是直辖市,一个是副省级城市。“你争我斗”几十年,如今都是GDP过万亿的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不是各地可以自诩的,而是由中央确定的。在一个地区同时出现2个国家中心城市,真的非常不容易,有些地区,比如说原本工业基础十分发达的东北,目前还一个都没有。在重庆和成都两座经济强市的带动之下,2019年成渝地区实现GDP近7万亿元,占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多年来,一直有人拿重庆和成都的经济发展做比较,这两个城市的人,也非常在意这些个数据。其实从GDP看,两个城市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总量上,重庆2019年全国排名第5,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成都则位列第7,重庆略胜一筹。但人均GDP ,成都又扳回一局。

在300公里的距离内,出现两座势均力敌的特大城市,互相竞争在所难免,何况在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前,两个城市还是四川一家人。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关系,使这两个城市在分治23年的时间里,“口水仗”一直没停过。

成都人要是玩一句“至死不渝”的梗,重庆网友会立马接一句“乐不思蜀”。重庆人觉得,自己已经是西部老大了,不过成都根本不把这个当回事,成都要建国际大都会、东方伊甸园、中国西雅图......面对如此野心勃勃的邻居,重庆人调侃说,我们根本不敢睡觉,因为一觉醒来不知道成都又玩出了什么花样。

开玩笑的时候,成都人会说重庆人粗鲁,重庆人说成都人不耿直;成都人说重庆是大农村,重庆人说成都是“吸血鬼”......中国足球联赛中四川队和重庆队的“川渝德比”,两地球迷之间也是剑拔弩张。

然而,巴蜀大地的幽默就在于,当全国吃瓜群众还在乐此不疲地围观成渝打闹时,这对欢喜冤家已经悄悄地把许多城市甩到了身后。就在看热闹的外人还以为他们在“锤子”、“铲铲”互怼时,人家直接官宣CP,正式出道,带着身边的一众小弟一起打造“西南最强天团”。

中国有句话这么说,“要想富先修路”。成渝地区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之前四川砸锅卖铁也要建的高铁,最近终于有了着落。包括成达万、渝万、成渝中线、渝昆、西渝等5条高铁正在加快推进,有的正在做批复前的最后准备,有的即将开工建设,近期可能出现成渝地区高铁建设密集开工的现象。

这些高铁将为成渝地区的出川大通道,而在“内联”方面他们正在建设成渝1小时交通网,实现成渝两市1小时通达、成渝两市至区域内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今年年中,川渝联合发布了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9个,总投资约4516亿元人民币。这些交通设施建成之后,区域内各地民众相互串门就更方便了。

除了互通之外,成渝最近还在积极地互摊家底。比如说,四川生产了全球50%的苹果平板电脑,微型计算机年产量超过全国的1/5;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球的40%,手机产量约占全球1/10。

两地信息化产业互补性非常强。比如说,四川是国内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大户,重庆则引进了国内优秀的晶圆制造商。两个板块一合作,整个集成电路的产业就齐全了。

实际上,川渝的电子信息产业体量仅次于广东和江苏,排在全国第三位。借经济圈这一契机,两地直接联手签约,要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链,培育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现阶段两地会围绕成渝交通,通过高铁、高速、沿江体系,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走廊, 把成都、重庆、宜宾、泸州、内江、遂宁、南充、广安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较好、有区位优势的地区都捆在一起。另外,双方会在成渝双城建设10个产业合作园区,鼓励两地企业合作,彼此采购,努力实现川渝两地企业物料的本地配套率从过去的20%-30%提升至70%-80%。这会给当地带来许多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大家不妨多多留意。

成渝地区之于中国是十分独特的存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长期扮演着战略大后方的角色。二十世纪60年代,新中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时,地处西南腹地的四川(含重庆)以广阔的战略纵深成为国家“三线建设”布局的关键所在。1965年到1978年,全国工业投资的1/8、国防军工投资的1/4集中在四川,为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如今,在双循环格局中,这里又担起重任,成为我国经济最大的回旋余地。成渝接下来要唱的这出“双城记”,会伴和着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在它们独特的幽默中出彩依旧。

最后,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这个四川火锅和重庆火锅到底有啥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