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27万平方米新厂房曝光!年产100架歼-35?总师:像制造手机一样制造战斗机
关于沈飞的传奇还在继续!7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走进中航工业沈飞公司,探访沈飞公司的歼-15T型战斗机机库,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新型舰载机总师孙聪。
孙聪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这样一个概念。说我们未来要像制造手机一样制造战斗机,实现战斗机的快速更新换代,之前可能二十余年实现一次更新换代,未来可能五年时间就换代一次。
这边央视刚刚播出中航工业沈飞集团的新闻,另一边更大的新闻接踵而至。7月8日,辽宁新闻播出了辽宁省政府主要领导在沈阳调研、视察沈北新区沈阳航空航天城的视频。
报道中曝光的沈飞新厂房
同时,还拍摄了正在建设中的、于2024年完成封顶的27万平方米沈飞新厂房。这一单体厂房面积之巨大,建筑之宏伟令人震惊。看来,这里可能就是未来我们像制造手机一样制造战斗机的主要厂房了。
厂房长度超过750米(图源:百度地图)
如何理解孙聪院士的“像制造手机一样制造战斗机”?辽宁新闻里播出的、位于沈北新区沈阳航空航天城的沈飞新厂房,将如何“像制造手机一样制造战斗机”?咱们来斗胆试着说一说哈。
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
首先是孙聪院士的“像制造手机一样制造战斗机”,咱觉得这句话其实是有两层含义的:
“百式系列”战斗机
第一层含义是明确了未来战机在技术上的快速迭代。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上世纪50年代左右那个比较短的时期,战斗机也一度做到了技术上的快速迭代,大批飞机公司一哄而上,搞出的战斗机型号层出不穷。最典型的,比如美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推出的“百式系列”,几乎一年有一个新型号推出,将战斗机的总体设计水平以极快的速度往前推进。
当然,这种战斗机设计领域的快速迭代,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战斗机研发技术门槛的越来越高,研发投入越来越大,总体设计、航电系统越来越复杂,战斗机的研发和制造周期很快慢下来了。
到第四代战斗机(苏-27、F-15)时代,一个型号从概念设计到装备部队,动辄以15年左右计算。而到第五代战斗机时,一个型号从概念设计到装备部队甚至多达20到25年——战斗机在诸如总体构型、气动外形上,可能已经很难做到快速研发、快速迭代、一年一个新型号了。
但是,以新型高度综合化的任务计算机和核心处理器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综合航电系统,却让战斗机的航电、火控系统架构具备了快速升级,快速迭代的能力。只要核心处理器算力足够,且所有接口和通讯协议做到标准化,那么就可以对战机的航电系统进行频繁升级。
不仅可以通过类似于手机的更新版本一样,为“手机”增添许多新功能,更可以通过直接更新部分可以即插拔的硬件,来提高战机航电火控系统的技术性能。这就是所谓的“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的第一层含义,快速迭代,提高性能。
有第一层含义,那当然还有第二层含义咯?当然有了,手机给咱们以怎样的印象——现代民用电子工业的产物,制造高度精密,当然产能也非常大。就比如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在卡塔纳克和班加罗尔的两家工厂可以达到一年3000万部的产能。流水线组装,步进式制造,自动化生产,这就是手机制造业给我们的印象。
F-35脉动式生产线
而现在,我们的航空工业大概率也要做到这一点了。其实要说脉动式生产线,航空工业早都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在战术飞机,还是在战略性飞机的制造上,我们都已经做到了步进式节拍式组装。
看来下一步我们的打算,不仅仅是要流水线组装飞机,还要极大地提高流水线组装的效率。通过对物料准备、设备传送、单个工人组装动作的精细化安排,让步进式生产线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每一步的组装时间有所缩短,提高产能,从而做到像制造手机一样大批量制造战斗机。
既然提到要像制造手机一样大批量制造战斗机了,那咱们就要又回到文章开头,说一说这个沈北新区沈阳航空航天城了。大伊万在2011年的时候,曾经和哥们(咱们的小编)一起去过沈飞博览园,其中的一角可以一窥沈飞集团的部分生产厂房,这厂房之巨大令大伊万震惊。
但是后来在“谷歌地球”上一看,我们所看到的沈飞厂房其实只是生产联合体、联排厂房里一个非常不起眼的部分,沈飞的主体厂房是我们所看到的厂房面积的数倍、数十倍……真正的沈飞厂房究竟有多庞大,工业巨兽的实力究竟有多强悍,真是难以想象。
沈飞的新厂房
那么此次官宣封顶的沈飞集团的27万平方米新厂房,在航空工业究竟又是一个什么体量的存在呢?
做个对比吧,我们都知道F-35战斗机都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生产基地制造的。该基地坐标北纬32.7713,西经97.4482。基地的主体是一座巨大的单体结构厂房,这座厂房的总面积连带一些辅助设施,就是27.5万平方米。
目前为止,很少有能够反映这座厂房全貌的照片流出,但是根据判断,F-35战斗机生产线应该是单向流水线式的。从南侧开始备料,然后部装,最后总装,从单体式厂房的北侧移出车间,转道到厂房北侧的总装测试,试飞站等,在完成试飞后转移到跑道一侧的连排机库等待正式交付。
沈飞新厂房
所以毫无疑问,这次沈飞集团新封顶的27万平方米厂房,它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沃斯堡的F-35战斗机生产基地是一个体量的存在。而且考虑到这27万平方米仅仅是第一部分单体厂房,后续还有大量的配套建筑还没有来得及建造呢。甚至连沈阳航空航天城自己公布的规划图,27万平方米的巨型单体厂房就有两座之多,还有大量的连排配套厂房……
这座新的沈飞集团可能最后的生产基地面积,会大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沃斯堡基地在沈飞集团的面前根本不够看。至于俄罗斯之类的国家,航空工业早已没落了,完全无法跟我们相提并论了。
这么大的生产基地,这飞机的产能得有多大啊?咱就这么说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开始设计的F-35战斗机产能是一年300架到400架,当然最后没有这么多,也就一年100多架。
这其中的因素既有订单数量有限,美国空军吃不下这么多,生产出来没人要,所以没必要火力全开,也有F-35战斗机采用的是全球供应链保障模式,全球采购物料导致供应链难以全程管控,一旦供应链出现延迟则可能导致批产速度放缓。
而我们不存在这种问题,我们的产业链全部是自主可控的,所有零部件都是自己配套的,真要暴兵起来,那速度必然会快的多。
我们未来真的要这么大的产能,真的要这么多飞机?确实要。目前沈飞的生产任务可以说极为繁重,首先是歼-16和歼-16D还要继续生产,然后歼-15系列舰载机的新型号歼-15T、歼-15D、歼-15TD,起码要准备足够四艘航母使用的数量,这个规模小不了。
随后的大头是歼-35和歼-35A,我们都知道空军和海军对歼-35系列是寄予厚望的,空军打算用它来进一步扩充机队规模,海军则将它作为新一代海军舰载机使用,而且这飞机未来还有外贸订单。这么繁重的生产任务,沈飞集团确实需要一个巨大的厂房,来确保产能和交付能力。
而在歼-35系列战斗机之后,则是新一代作战平台、新一代作战平台搭配忠诚僚机的批产。这个数量绝对少不了,而且很有可能是会和歼-35并线生产的,这也一样需要庞大的生产厂房、智能化的制造车间。
沈飞新厂房
此外,说了这么多军用飞机,别忘了民用飞机也一样是沈飞的业务大头。现在中国商飞还只有C909和C919两款机型,但是2030年之后,C919的交付数量可能会达到一年200架左右。更别忘了,后面还有对标波音787-9的C929呢,估计在其中沈飞会有相当多的部装配套。这么大的产能,这么大的交付数量,那不建造新厂房肯定不行嘛。
所以,也难怪我们未来会像制造手机一样制造战斗机了。无论是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我们都处于产能爆发的前夜,未来能达到怎样的高度,现在完全难以想象。
还在建设中的厂房
话说这一代的军迷确实是太幸福了,能够看到我们的航空工业走上世界之巅,我们当年畅想的追赶超越F-35生产线和波音公司总装线的目标,将在我们这个时代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