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有什么重大意义?

网文都是原文翻译(一般不做挑选),因此如果出现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言论皆不代表本网立场,请列位看官多多包涵。

500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有什么重大意义?

本文译自Quora,原标题: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China successfully completing its own navigation system to rival the GPS?

500

 

北斗全球组网——夜空中最亮的星 

500

 

 

     

Robin Daverman

世界旅行者

world traveler

事情是这样的,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并于1993年完成。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唯一的问题是——它属于五角大楼所有!如果五角大楼不喜欢你了怎么办?即使五角大楼很喜欢你,它会向你收取多少服务费呢?

这就是促使其他国家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原因。不需要考虑全球化,只要保证你头顶的那一片区域,而且仅限军事用途。当时唯一一个考虑全球化的国家是俄罗斯。俄罗斯在1995年完成了Glonass系统,比美国晚了两年。

那时,中国才刚刚起步。2000年,中国发射了两颗导航卫星,仅用于军事用途。因为商业收入不确定,成本也很高,而且所涉及的技术有点超出他们当时的水平……所以,它开始四处寻找,看是否能使用其他国家的技术,最后,他们去了欧洲。

 

之后发生的是一出史诗般的悲喜剧!基本上,中国人就像是乡下老鼠进城,他们对国际套路非常无知。欧洲联盟委员会和欧洲航天局于2002年开始资助伽利略计划,启动预算为11亿欧元。2003年,中国拿着现金去找他们,问他们,我能成为你们项目的一部分吗?好的,没问题!为此,中国支付了2亿欧元,给自己买了一个席位。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拥有这项技术了。

首先,欧洲人为伽利略计划争得不可开交。所以必须有两个控制点。德国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当然,中国人只负责付款不负责技术。然后中国就被排除在了任何决策和技术之外。

“……欧盟中一些更注重安全的人士认为,中国在这一主要战略类型的公用事业方面获得了太多机会,因此他们将其拒之门外。”

中国已经做好了要与欧洲在太空分享成果的准备。

随后,欧洲人希望中国放弃他们已经为自己的卫星争取的频段。后来,整个资助的事情就分崩离析了,因为一开始是“公私合作”,当五角大楼表示非常愿意免费提供GPS信号时,“私人”部分就退出了……

 

到了2006年,乡下老鼠受够了,收拾行李回家了。事实证明,卫星导航系统可能很难,但仍然比对付欧洲人更容易。哈哈!他们的北斗系统(BDS)在2018年投入使用,所以现在我们的天空中有四套完整的卫星系统——GPS(美国)、GLONASS(俄罗斯)、伽利略(欧盟)和北斗(中国)。实际上是3个,因为伽利略系统还不完整,只完成了2/3。所有新型手机的导航芯片都使用了这四个卫星导航系统,因为这些卫星系统就像天空中的灯塔——你得到的信息越多,你就能定位得越精确。所以每个人的手机就像装了卫星一样,就像这样,直接用于你的苹果手机应用程序。这意味着,这些全球卫星导航制造商都将彼此置于一个两难境地——他们都将免费,因为谁想收费,谁就会被踢出手机市场。这对全世界的消费者来说倒是件好事!

500

注:欧洲人之所以真的下定决心要发展伽利略,是因为他们都收到了美帝国主义者沃尔福威茨先生的来信,沃尔福威茨先生一手策划了“布什主义”下的伊拉克战争。

 

2001年12月,欧盟所有15个军事部都收到了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的一封信,敦促他们重新考虑伽利略系统。他认为,欧洲网络最终可能会占用美国军方希望用于未来GPS应用的频谱。他写道:“这将使我们在危机或冲突期间确保获得关键军事GPS服务的能力大大复杂化。”

沃尔福威茨接着指出,仅仅是平民就有能力扰乱战略卫星导航技术。他写道:“我不认为欧共体目前使用的民事论坛为全面评估安全影响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他的信适得其反,不仅没有把欧洲吓退,反而把他们团结在了伽利略周围。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是欧洲大陆对美国911后政策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他亲自为伽利略辩护。希拉克说,这项计划对于防止统一的欧洲联盟成为美国的“附庸”至关重要。他说,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必在太空事务上处处受制于人。”

为什么欧洲想要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计划?

2001年,欧洲人认为仅仅成为信息接收者是很可怕的,所以他们要独立,这值得他们放手一搏;但到了2005年,欧洲人对中国人提出了和美国同样的频谱需求,还能这样?难道他们不认为中国人会因为同样的原因奋起独立么?真是悲哀。

500

 

 

     

Richard Kenneth Eng

前ATI技术项目组组长(1993-2000)

former Project Team Leader at ATI Technologies (1993-2000)

至少,它展示了中国的技术先进性。在许多方面,它与美国不相上下。在此基础上,我对中国将其军队现代化充满期待,使美国不能指望在任何军事对抗中轻易“取胜”,不像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那样。

我认为中国也将挑战美国的太空霸主地位……

中国,这个词的意思是“中央王国”,从公元前221年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了战国七雄以来,这就是“黑发”汉人对他们伟大国家的称呼。对他们来说,“中央王国”就是整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北部和西部被巨大的山脉环绕,东部和南部面向大海,更远的地方只有沙漠和荒芜。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千多年,历经十六个伟大的朝代。

中国是中央王国,是人类世界的中心,它的皇帝是“天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但在十八世纪,这个世界被年轻的、咄咄逼人的西方列强入侵,他们拥有优越的武器和坚定不移的进步信念。令汉人惊讶的是,这是一场不平等的较量,中国至高无上、自给自足的神话被打破了。

 

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成了一个病入膏肓的东方老人,卡尔·马克思形容它为“一具被精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但是,从那场世纪型的灾难性的破坏之中,一个大国崛起了,它开始有能力与西方国家,以及它的东方对手日本和韩国竞争,并拥有无可比拟的实力。21世纪,此前它被称为“太平洋世纪”,再一次见证了中国再次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但这一次,它唯一的边界是太空。

500

500

 

 

     

Lance Chambers

自肯尼迪遇刺后就一直参与美国政治

Been involved in US politics since Kennedy assassination.

中国现在拥有了他们自己控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增加了中国的安全保障,同时能保证他们获得高度精确的定位。

这项技术对陆地、海上和空中的运输和导航都很有用,它还可以用于精确定位静态位置。

美国、英国和俄罗斯都有自己的卫星导航体系,今天中国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希望这些卫星能够追踪陆地、水上和空中的移动物体。

将35颗卫星送入轨道(其中30颗用于全球定位系统,5颗用于实验)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证明了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少数有能力取得这种成就的国家之一。30年前,中国就开始测试自己的技术能力,它能如此迅速地达到现在的水平,充分说明了中国有能力和决心成为领导者,并帮助塑造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将要生活的世界。

500

 

 

     

 

George Hsia

学习过哲学和心理学

studied Philosophy & Psychology

这一迹象明确表明,美国不再是从太空定位人类活动(军事和商业)方面不可或缺的一员。

美利坚帝国是建立在美元、美国军队、全球定位系统、自由M主思想、美国流行文化(“文化产业”)和美国媒体基础上的。由于美国滥用美元(经济制裁、量化宽松政策等),美元的主导地位已经开始崩溃,美军成为人类愚蠢行为(浪费和野蛮)活生生的例子,GPS不再是世界各国在地空通信的唯一选择,自由M主的思想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在美国本身也并不畅销,美国的流行文化也不是现在唯一存在的文化——这是近几年或几十年来各地文化蓬勃发展的结果。正如特朗普所指出的,美国媒体常常与“假新闻”联系在一起。总的来说,由于“皇帝的新衣”,美利坚帝国正在消失。

有趣的是,特朗普或美国媒体近来一直对中国的“知识产权盗窃”保持沉默。或许他现在明白了,中国没有也不可能通过窃取技术来与美国竞争,事实上,中国在许多技术创新领域甚至比美国还先进。或者他找到了别的东西(比如“巨型流感”或“中国病毒”)来给中国贴上标签,诽谤、妖魔化中国,把中国当做替罪羊,来愚弄他的听众。

500

 

 

     

Masao Miwa

政治和历史的牛虻

Political and History gadfly

这意味着与美国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谷歌地图需要GPS,中国的华为已经与谷歌断绝了联系,所以它与TomTom签订了合同改用伽利略系统。

在我看来,中国已经越来越独立了。据说北斗的精准度在0.5米以内。Tom Tom会转而使用华为的应用程序吗?它会是5G自动驾驶汽车的先驱吗?

卫星导航——维基百科

北斗——维基百科

500

-

樱落网专业翻译海外优质素材(包括新闻,问答,评论等),每日更新十数篇。

添加公众号:樱落花影 

点击菜单栏直接访问本网站(推荐)

500

如需查看完整版及更多译文可点击 这里

原文:https://www.quora.com/What-are-the-implications-of-China-successfully-completing-its-own-navigation-system-to-rival-the-GPS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