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恶心食物”到“断货王”:出海暴赚10倍的中国皮蛋,为何上演大反转?

500

这是深氪新消费第1946期分享:

东方美食正成为全球饮食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朱末

来源|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

封面图|AI生成

从“万人嫌”到“断货王”,谁能想到,小小一颗皮蛋竟因“供不应求”火上了热搜。

在美国的Costco门店,皮蛋刚上架就被一抢而空,一盒20枚装的皮蛋,即便因贸易战价格从13.99美元涨至17.59美元,也没挡住老外们对美食的热情,短短3天就售空了原本可维持3个月的库存,迫于“压力”,超市甚至不得不“论个”限购。

500

不光是线下超市,线上更热闹。YouTube、TikTok的博主们摇身一变为皮蛋“测评官”,各类新鲜创意层出不穷——“皮蛋牛油果沙拉”“墨西哥辣酱皮蛋”“皮蛋豆腐塔帕斯”,把皮蛋玩出了上百种新花样,最后还不忘“现学现卖”地点赞:“中国皮蛋,创意无限!”

曾几何时,皮蛋的海外形象堪称灾难现场。在全球美食格局中,中国皮蛋一度背负着“最恶心食物”的差评,被冠以“魔鬼蛋”之名,出口历程布满荆棘。强如贝爷,首次吃皮蛋时,也露出了难以下咽的表情,让一众网友感叹“食物链顶端的男人”也有吃不下去的东西。

500

2011年6月28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布“全球十大最难吃食品排行榜”,中国皮蛋赫然位列榜首。CNN对其的描述是“外观奇特,味道惊悚”,称“似魔鬼所生之蛋,散发令人作呕的气味。”与瑞典鲱鱼罐头并列人类食物史上的大灾难;英国《每日邮报》更戏称它是“存放千年的恶魔蛋”,颜色像“外星人拉的屎”。

2019年复活节,意大利警方在执法行动中查扣一家企业走私的800枚皮蛋,查扣走私物品本属于正常执法行为,但当地警方宣称这些皮蛋“不适合人类食用”。

然而,风水轮流转,如今的皮蛋竟靠着“独特魅力”,成功逆袭的同时,更是将足迹延伸至了全球39个国家,包括欧盟、美国、日本、英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更多中国皮蛋企业的产品正走进世界各地的超市和餐桌。

从“黑暗料理”到“真香体验”,那么问题来了,这场大反转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500

小小皮蛋内有乾坤

却在海外恶评不断

作为中国传统蛋制品的代表之一,皮蛋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关于皮蛋的起源,有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大约600年前的明代,在湖南益阳,一户人家偶然发现鸭蛋在石灰和茶叶的混合物中浸泡后,变得黝黑光亮,内里别有洞天,尝之风味绝佳,于是,这种处理鸭蛋的方法边流传开来。

虽然传说已无从考证,但《益阳县志》确有记载,皮蛋在当地已有数百年历史。制作皮蛋主要使用鸭蛋,传统方法是将鲜蛋裹上由生石灰、草木灰、盐、茶叶、黄丹粉等调制的泥状物,再裹上稻壳,密封保存一段时间。整个过程就像一场神奇的“魔法”,靠着复杂的化学变化,将一颗普通鸭蛋,变成了内里藏着松花纹路、口感Q弹、风味独特的中华美食。

500

皮蛋在全国范围内风靡开来后,又演变成了工艺各异的南北派系——比如安徽“无铅松花蛋”,强调无铅工艺与松花纹的完美结合,江苏高邮皮蛋以麻鸭蛋为原料,蛋黄流油起沙,口感鲜香醇厚,还形成了“端午食蛋”的地方习俗;广东皮蛋则注重溏心口感,腌制时间精准把控,蛋清晶莹剔透,蛋黄呈半凝固的溏心状态。这些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与工艺传承,共同构成了皮蛋品类的文化厚度。

500

可别小看一枚皮蛋,为了让这一传统美食更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和国际标准,国内皮蛋厂家背后没少下苦功。过去,皮蛋中的“黄丹粉”,因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铅而受到争议,媒体报道认为,长期大量食用含铅的皮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改变势在必行。

随着国家标准的修订,皮蛋迈入无铅时代,现代工艺普遍采用烧碱、硫酸铜和浸泡工艺,铅含量已经低到忽略不计;针对严苛的欧盟市场,从原材料的溯源到生产,国内皮蛋企业成功攻克了无铜皮蛋加工工艺的技术难关,新一代皮蛋涂膜锁鲜工艺的应用,有效解决了防菌防污问题。

500

尽管如此,皮蛋在海外依然摆脱不了“被嫌弃”的命运。2011年,CNN随机邀请路人评测难吃的食物,名列榜首的就是皮蛋,美食家哈洛德·马基更是犀利评价皮蛋“丑不拉几、黏黏糊糊、气味怪异”,皮蛋从此被贴上了“最恶心的中国食物”标签。

在YouTube、TikTok上,皮蛋更是经常被作为整蛊道具来“作弄”别人,有人假装不小心塞进同事抽屉,有人举着皮蛋对着镜头瞳孔地震:“这是我见过最‘地球末日’的食物。”

500

但中国皮蛋企业并未放弃,而是开启了“反向思维”。正所谓争议即流量,黑红也是红,这不从侧面说明,海外消费者对皮蛋有基本认知,对于想当开新市场的品牌来说,无疑是块绝佳的敲门砖——品牌无需从零培养用户认知,皮蛋的“恶名”便是现成的市场教育,只要善加利用,就能将“猎奇”转化为“尝鲜”的动力,打开市场与声量。

一场围绕皮蛋的“真香”风暴就此展开。

500

流量暴涨供不应求

皮蛋如何上演逆袭?

转机出现在去年12月1日,美国大型连锁零售商Costco开市客在美国上架了一批开平国产松花皮蛋。从上架那天起,皮蛋正式走上逆袭之路。

这批皮蛋的商品名是“preserved duck egg”,很多外国人更熟悉的名字是“century egg”,即“百年蛋”。因为皮蛋黑黝黝的颜色,颇为罕见的颜色造型,难免有不明所以的老外望文生义,还以为皮蛋是在地下埋了一百多年制成的。

皮蛋上架的消息很快在华人圈里传了开来,大量华人蜂拥而至,不少人选择多买几盒作为年节伴手礼,还有华人整车囤货,很快部分地区的皮蛋就宣告售罄,本来预定卖到农历新年3个月的货,被3天一抢而空,这强劲的购买力惹得老外连连称奇。

500

12月3日,专注挖掘Costco亚洲好物的网红博主The Sushi Guy,在YouTube和TikTok同步抛出“中国皮蛋开箱”视频,称皮蛋的蛋黄像果冻,蛋黄有奶油质感,吃感让人愉悦,并打出了8.1(满分10分)的评分,这条视频的播放量很快就超过了60万。 

500

热度之下,美国专业美食媒体TastingTable火速跟进,不仅详解皮蛋千年起源、草木灰腌制工艺,还贴心附上了蘸酱油提鲜等本土化吃法指南。此前大部分老外的吃法都是剥开壳直接往嘴里塞,就像国人会觉得鲱鱼罐头或者蓝纹奶酪很臭一样,外国人也无法直接接受皮蛋强烈的“氨水味”。

了解到皮蛋做法的多样性后,老外们尝试将皮蛋切成小块加入粥里,或者拌酱油和辣椒。尤其是“皮蛋+擂椒”的组合,剁碎拌匀,倒上一点生抽和香油,因为快手和美味而饱受欢迎,不少外国家庭渐渐爱上了皮蛋的风味,将其列入家庭菜单中。

500

这场由头部KOL与权威媒体联动的传播接力,让皮蛋开始了“绝地反击”。从众效应下,跃跃欲试的老外们点开测评视频,搜索食用攻略,涌入货架下单,用实际行动为争议买单。

TikTok上有老外第一次尝试斥皮蛋,表情从皱眉变成惊讶再到“嗯?”的享受;YouTube上有人用皮蛋做沙拉,本以为会踩雷,结果获得了朋友的一致好评。

500

最妙的是,这种对抗性关注往往比正面宣传来得更高效:吐槽者的攻击性言论自带传播势能,挑战者的“真香”反馈形成二次传播,两者叠加让产品讨论度呈几何级数放大。

500

到今年4月,因为多次断货和关税影响,皮蛋的价格陆续涨到了17万美元,依然拦不住老外们的购买热情。社交平台上,求皮蛋有货门店ZIP code(美国邮编,可定位门店地址)的评论盖成高楼,那些买到的人会受到所有人的羡慕。

皮蛋俨然变成了跨文化餐桌上的明星,成功进入了美国主流饮食圈。

500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皮蛋的“破圈”实验

皮蛋的“逆袭”,看似偶然,其实背后暗藏着完整计划的文化“闯关”。

要知道,Costco作为全球零售行业的标杆,其选品标准极为严苛,尤其是对于进口食品,更是层层把关,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中国土特产要进入Costco的供货体系,必须经过极为严格的质量、安全、合规和商业评估流程,整体流程大概分为产品合规、渠道对接、采购评估者三大阶段。基本上,作为“神秘东方食物”的一些土特产,在“产品合规与认证”这个基本门槛面前就会被拒,更何况皮蛋这种高门槛特种食品类目。

拿这次出圈事件中,给Costco供应皮蛋的企业“旭日蛋品”来说,为了能够顺利进驻Costco,旭日蛋品从4年前就开始做了大量的提前工作,除了重建工厂流程,更是提供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权威认证:NSF动物福利认证、美国食品零售业公会认可的SQF认证,乃至BRC英国零售商协会标准认证,进一步证明公司产品在质量、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表现。

500

Costco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甚至专门派遣专业团队飞来中国,对旭日蛋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从养殖基地到生产车间,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包装,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勘察。凭借着过硬的实力与精心的筹备,旭日蛋品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赢得了Costco的信任。

通常来说,中国特产主要通过华人超市销售,更习惯于做“乡愁生意”,市场相对好打开,但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产品的市场和影响力都受到限制。进入Costco,品牌的影响力就能够迅速得到放大,其他国家的Costco甚至其他零售商也会重新进行评估,这才是中国传统食品完成从“华人特色+文化猎奇”向“主流接纳+文化认同”跨越的正确路径。

一开始,皮蛋只被允许在春节时段销售,但现在已经成为日常商品。在美国,Costco、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将皮蛋作为常规商品上架,年销量超500万盒;在欧洲,意大利FIRENZE超市专门设立“东方发酵食品专区”,将皮蛋作为特色商品展示销售。

作为一次教科书级的“破圈”实验,皮蛋利用“臭名在外”的巨大反差形成流量引线,继而借助社交平台的发酵形成飓风级的网络效应,过硬的品质让皮蛋在流量红利之后,得以真正留在海外餐桌上。

500

可以看到,从2010年代至今,越来越多的中国美食,如火锅、麻辣烫、小笼包、米线、螺蛳粉等,已走入Costco、Whole Foods、Trader Joe’s等主流超市,收获无数好评,东方美食正成为全球饮食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话说回来,既然皮蛋都火了,下个“黑暗料理”臭豆腐还会远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INSIGHT《老外票选第一恶心的中国食物,成了美国Costco爆款王》

2.FBIF食品饮料创新《“劝退”老外的中国皮蛋,怎么就在美国的Costco卖断货了?》

3.第一食品资讯《被外国人评为“最恶心食物”的皮蛋,怎么就在Costco卖断货了?》

- End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