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腻妇女到乌合之众,陈安庆们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什么?

这两天,新京报我们视频被依法处理的事情,在互联网上炒的很热。有个所谓南方传媒学院的陈安庆写了一篇雄文,给新京报洗地。

那篇文章列举了新京报诸多正常的报道,然后笔锋一转,给批评新京报的网友们扣了一堆帽子——

我截图给大家看看:

500

当你批评新京报时,你就是乌合之众。

500

当你批评新京报时,你就是极左。

500

当你批评新京报时,你就是拒绝监督的官员。

500

当你批评新京报时,你就是恶棍。

乌合之众、极左、拒绝监督的官员、恶棍……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而网友们批评新京报的时候,批评的是什么?批评的是造谣、是抹黑、是用部分真相替代全部的真相,是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新京报,做的对的,做的好的,是应该的。这是它作为媒体应该做的。也是作为党的喉舌,必须要做的。

而新京报的各种造谣传谣,断章取义,歪曲误导,才是新京报的问题。

我们批评新京报,并不是批评它的正确,而是批评它的错误,好比一个人,做过好事,但是杀人放火了,该判刑还是要判刑,该枪毙还是要枪毙,两者并不矛盾。

因为新京报做过正确的报道,所以不能批评错误的报道,这叫什么专业?叫什么理性、中立、客观?

所以,陈安庆们到底是在讲什么?

不巧,又在他的“雄文”里看见了这样的口号——

500

新闻专业主义,是不是很眼熟?

上一次提新闻专业主义的,是另外一家被网友们批评的媒体,这里不点名了。

单纯就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给陈安庆讲解一下: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新闻专业主义在19世纪末开始形成,强调传媒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子系统的收集、整理、传播信息的功能和责任。在此基础上,它还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这种原则着眼于受众的知情权和接近权,以“公正、公开、公平”为目标取向,强调社会责任意识。

对于不同的国家,对新闻专业主义定义和标准不一定完全相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决定专业特征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

1、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

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或政治、经济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

3、新闻从业者是资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本准则是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念,而不是任何需要向社会主流灌输的意识形态;

4、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假观念,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利或经济势力;

5、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组织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传统上,新闻不是专业(profession),新闻工作者不被认为“专业士”(professionals)。最初的新闻工作者来自印刷行业的发行人或工人、学徒,是一些东奔西走道听途说的“包打听”,社会形象不好,经济政治地位也不高。一旦冠以“专业人士”的名称,美国新闻工作者社会地位陡增,职业形象焕然一新,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穿着体面、出入高层,进行社会信息鉴别的把关人、对社会舆论具有判断作用的仲裁者。

新闻专业主义追寻简单的事实(facts)——由此产生新闻的客观性。客观性是一种使新闻工作者将事实隔离于观点、从而避免个人偏见的规定,或机制,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neutral)立场上,以客观性的方法报道新闻、反映观点。 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报业是一种自治的体系,它必须对政府、对政党、对政客采取一种独立的和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可能保持它在公众中树立的“保护者”形象,便不可能拥有公众的信任。而良好形象和高度信任,是媒介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本之一。

关于大众传播媒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使命,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指出了明显的三项功能:巡视环境、组合社会和传承文化。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则使用了更简洁的表述方式——监视者(watcher)、论坛(forum)和教师(teacher)。自由主义者分配给媒介的“看门狗”(watchdog)任务,是大众传播媒介最重要的新闻舆论功能。

在实施媒介这些功能时,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

理想与现实的悖论常常存在于一切形态中。西方新闻从业者在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过程中,由于现实因素的规范与制约,常常陷入理想与现实的悖论,解构了西方所标榜的自由、客观、公正、独立的新闻专业主义神话。

新闻专业追求与现实表现的悖论——

客观、公正、独立、真实地描述新闻现象真相以反映事实的本质,并以服务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为实践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公众的信息需求和知情权利,这是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的核心内涵。但是,这种专业追求在现实表现中产生了困惑。

早在20世纪60至80年代,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媒介研究学派埃尔德里奇教授就已明确指出,客观在实践中的意义是千变万化的,而新闻是一定文化的构建。

影响客观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新闻文化的影响,形成传播者不同的文化差异和舆论环境,致使他们常常自拟一种即定的新闻操作模式和解读方式,从而,新闻从业者对客观与主观、公正与片面、真实与谎言、独立与依赖等概念的把握和判别存在模糊的、不可确指的多样性,意识形态的理解困难自然产生了实践的现实差异。

2、政府、国家和媒体所有者对新闻话语权力的直接操控,加强了新闻客观性中主流社会价值体系的蕴涵,使新闻的客观独立原则受到政府权力话语的挑战。如“911”事件之后,美国主流社会价值体系的右翼化,甚至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化,使北美主流新闻的客观独立原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北美新闻与政治民主之间关系话语的明显体现。

3、新闻价值要求与社会需求的悖论。从结构功能角度看,新闻对社会施以中立的把关人和“忠诚的看门狗”角色。在传播信息时,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进行取舍,凡符合新闻价值要求的信息,便责无旁贷地传播;反之,便铁面无私地舍弃。

然而,消费者对于他们想看的和想读的越来越挑剔,而主流媒体所做的仍然是把复杂多样的现实翻译成简单的、只有少数几种声音的符号世界。于是,新闻价值要求与社会需求成为抵触的两个概念,致使媒介真实和客观真实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正如格拉斯哥小组所论证的:媒体往往是为主流社会服务的,它往往反映的是一种精英意识。而实际情形表明,社会需求是大众化和多层次的。

新闻职业道德与效益利润的悖论——

新闻专业主义严格规范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从业者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须遵守职业的道德标准和团体组织的规范制约,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重。而新闻是由新闻行业的商业运作、政府以及他们的媒体顾问操控的传播技术,以及公民的品位和娱乐习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就增加受众和收视率而言,它们也是影响新闻机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润的主要维度。

而且,媒体不同传播样式以及同种传播样式的剧烈竞争,新闻从业者往往偏离新闻职业道德的制约,以迎合企业、政府及受众的特殊企求,尽力地传播政治信息,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媒介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流程以财团利益及其对媒介利益的影响为思考出发点。

相对应的,是另外一个概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种全新的无产阶级的新闻观,它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新闻观的过程中也吸收和借鉴了一些资产阶级关于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理论观点,阐述了一些关于新闻传播基本问题的看法。

所以,从报道新闻的指导理论上,从一开始就已经不同了。

结论:每一个高举新闻专业主义的人,媒体,新闻或传播学院的专家学者教授,都不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者。

那么,现在看明白为什么陈安庆们会把群众描写成油腻妇女到乌合之众了吗?

互联网上批评新京报的每一个人,如果去认真的翻看这些账号的内容,大多数都是自媒体。因为媒体资源新闻专业主义者们垄断了、占有了、掌控了。所以,即便是新京报的戴自更被依法处理了,拥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者依旧无法进入新京报,依然无法进入这些媒体工作。

在专业性并不比他们差,实践能力更强,却无法进入专业媒体平台工作的前提下,这些自媒体开启了自己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道路。

事实上,这些年,只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等央媒会对媒体做的错误报道进行批评。

而在真正意义践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自媒体发挥的作用远强于媒体。这就是目前互联网的一个现状,即便是专业媒体,很多时候也都是通过自媒体爆料之后才会进行跟进。

所以,陈安庆们不过是一群向着钱看的玩意儿,并不是什么媒体人,也不是什么专业领域的从业者。

从他的言行来看,更像是旧时代,媒体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产物,属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残次品,理应被互联网时代淘汰。

每一个新时代的媒体、自媒体从业者,都需要警惕自己成为陈安庆们,他们的专业主义,一点儿都不专业,甚至已经腐朽的散发出了恶臭。

就这样吧。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