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帘的非遗传承
来源:新华网 2019年08月18日
转者按:纸帘是我国造纸术中的重要发明。纸帘的出现使得造纸由原始的“浇纸法”演化到先进的“抄纸法”。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纸张质量。使得生产薄、韧、白、透、匀的高级纸张成为可能。夸张一点说,纸帘的发明及推广,意义不亚于蔡伦改进造纸术。制造高级纸张需要细密匀净的高级纸帘。安徽泾县是我国著名的宣纸之乡,生产好纸必然有优质纸帘。目前泾县纸帘制造技艺已经成为安徽省级非遗。泾县纸帘的特点在于密而不腻,竹丝细如丝线,然不裂不断,保持良好的韧性,既能使纸张纤维均匀分布,又能使水迅速通过,堪称一绝。泾县纸帘工匠还能在纸帘上用线和竹丝编出花纹,这样抄出来的纸天然就有各种纹样。今天为观友们转一组泾县纸帘的图片,请大家领略一下纸帘之美。
安徽泾县被誉为“中国宣纸之乡”,宣纸产量大。宣纸帘是捞制宣纸的必备工具,其制作工艺于2017年被确认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纸帘又称为竹帘,是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的传统工艺产品,主要原料为当地的苦竹,经过选材、剖篾、抽丝、绕线、编帘、漆帘等40多道工序制成。
目前,小岭村生产的宣纸帘供应泾县大部分宣纸生产厂家,并销往福建、浙江等地。
8月15日,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村民在展示宣纸帘成品。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转者按:纸帘编织采用泾县当地特产的苦竹。因常常被用作制伞柄(纸伞和油布伞),故又称之为“伞柄竹”。禾木科。苦竹杆呈圆筒形状,高达4米,下部数节间长25-40厘米,直径约15毫米,比一般竹节要长,每节分枝3-6枚,长叶小枝1-3枚,生于分枝的节上,箨鞘细长呈三角形,箨叶披针形。花枝基部包以苞片,其上看生总状花序,总状花序含小穗3-10枚,各小穗含小花8-12朵,四、五月间开花,花呈绿色或淡紫色,是皖南山区的一种特产,可其出笋味苦无法食用,故名“苦竹”。宣纸制帘采用苦竹,主要是因为苦竹节稀,(短者尺余,长者达二尺),有利于制作无节的长竹丝。(资料来源: 宣城文房四宝协会)
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转者按:纸帘一般由帘子、帘床、帘尺等部分组成。帘子是用苦竹丝多根排列,以丝线贯穿其中编连成一个整体,然后涂上生漆(从漆树上割口流出来的漆),滤干即成纸帘子。帘床为承受帘子的支架,一般与16公分,宽93公分,档数在107根,档距内为1.4公分,外为2.5公分,档系艺杆制成,又称之为帘架。帘子和帘床可以随时装好或拆开。帘尺的用处是绷紧帘子使其保持平直。在捞纸前,将帘子与帘子床合起,以帘尺撑直,摆动入槽。捞纸后,取下帘尺,把帘子(帘面上有湿纸页)从帘床上提起,复倒帘子于平板上,湿纸页脱离帘面后粘附在板上或湿纸上。一张竹帘能重复用来捞纸,较为简便。如制一张四尺纸幅的竹帘,则需要做出161公分,84.5公分,每方寸须用竹丝三四十根,每十根竹丝距离间隔0.85公分,丝线距离为2公分。(资料来源: 宣城文房四宝协会)8月15日,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村民在编宣纸帘。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在泾县丁家桥镇的一家宣纸企业里,工人在用宣纸帘捞制宣纸(2016年4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8月15日,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村民在宣纸帘上刷漆。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8月15日,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村民在查看宣纸帘成品。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8月15日,在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放暑假的孩子和家人一起做宣纸帘。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8月15日,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村民在编宣纸帘。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8月15日,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村民在编宣纸帘。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8月15日,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村民将竹片切薄片,用于制作宣纸帘。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8月15日,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村民刮去竹片上的皮层。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纸帘修剪所用的工具 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260073127_264902
纸帘上漆所用的工具 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260073127_264902
编纸帘 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260073127_264902
纸帘编制所用工具 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260073127_264902
编纸帘 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260073127_264902
用棉纶线缝制纸帘 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260073127_264902
缝制纸帘所用棉纶线 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260073127_26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