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黑马到维权常客:追觅困于最后一公里

2025年9月柏林IFA展上,追觅科技大放异彩。

500

其Z-Fresh系列冰箱搭载的“5%超低氧恒鲜技术”成为焦点,该技术首创超低氧速降科技,突破行业15%的瓶颈,还能根据不同食材智能调节氧含量。凭借此技术,追觅Z-Fresh系列冰箱获中国家电院与IFA联合颁发的“年度创新成果奖”。

追觅作为智能清洁及家电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其产品引发了广泛关注,同时也伴随着诸多争议。

马达上的帝国

追觅科技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逆袭史。

2015年,清华“天空工场”学生团队大胆创新,把航天气动技术应用到吸尘器马达上,使实验室马达转速从3万转跃升至10万转,一举打破国产吸尘器长期低端代工的局面。2017年12月,追觅科技在苏州成立,并成功跻身小米生态链。

此后八年,公司保持每年1-2次的核心技术迭代频率,到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超2024全年,被业内赞誉为“隐形冠军速成班”。

在核心技术领域,追觅构建了“马达+流体+降噪”三位一体的核心能力。根据追觅科技官方核心技术创新白皮书,其量产马达转速达20万转/分钟,效率达58%,累计申请专利超4200项,发明专利占比34%,并主导制定6项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公司获得多项国际认证,形成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算法的闭环技术体系。

产品布局上,追觅围绕高速马达拓展出扫地机、洗地机、吸尘器、高速吹风机四大主线。扫地机采用LDS+机械臂+热水洗抹布方案,追觅科技在「敢梦敢为」2025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官宣,在22个国家市占率第一;洗地机具备滚刷零贴边与正反自清洁功能,在东南亚Shopee连续三年类目冠军;吸尘器在欧美高端市场与戴森竞争。

品牌与渠道方面,追觅定位“高端科技普惠”为品牌支点。根据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来源,追觅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线下门店超6000家,线上入驻多个平台,在22国扫地机市场位居首位,成为唯一能在高价位段与戴森、iRobot正面硬刚且胜出的中国品牌——高端份额、零售额增速、会员总量三项行业第一,直接刷新世界对中国智造的价格和品牌天花板。

然而,在高速技术发展的背后,追觅的服务能力未能同步跟进。当消费者为其顶尖技术支付溢价时,所获得的却是参差不齐的售后服务体验。这种技术与服务之间的落差,正逐步考验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这段高速成长的故事蒙上一层阴影。

增长神话下的信任赤字

追觅高歌猛进之际,一组数据却揭示出繁荣表象下的结构性隐忧。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共有6869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追觅,有消费者表示在购买追觅扫地机器人后频繁遭遇建图失灵、清洁效能骤降等问题,且售后服务体验普遍不佳。

500

快速攀升投诉数量,正暴露出追觅服务支撑体系的明显短板。

用户社群舆情失控,放大了品牌承诺与真实体验之间的落差。根据12315消费者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数据,追觅科技2025年新增8件投诉公示,涉及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问题等。此类问题通过社群舆情放大后,不仅直接冲击品牌口碑,更对其高投入的研发叙事构成了严峻挑战。

服务网络覆盖的不足,直接制约了用户体验的底线保障。根据追觅官方信息来源,售后服务工程师仅约为2200+。与其他品牌相比追觅在下沉市场覆盖上仍显稀疏,导致部分县域用户需跨省寄修或自寻第三方维修,运费与时间成本被迫自担。

备件供应链的响应迟滞,进一步拉长了维修周期。在售后本已覆盖不足的背景下,即便是简单故障的维修也可能耗时长达一个月。在这个追求即时体验的时代,追觅的售后响应机制却仍停留在低效运转状态,不断消耗用户对其技术创新的信任与耐心。

由此,企业陷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恶性循环,销售规模的快速扩张,暴露出服务网络与供应链的支撑不足,引发用户投诉与口碑下滑,追觅正以透支长期信任为代价。归根结底,所有恶性循环的破解,都始于对商业本质的回归,即为用户创造可感知的长期价值。

打通“最后一公里”

当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之间出现断裂,再亮眼的增长数据也难掩其根基的动摇。追觅凭借顶尖的马达技术在清洁电器市场杀出重围,却在规模扩张中陷入了“高增长、低口碑”的泥潭。产品可靠性与服务体验的“最后一公里”,正成为这家技术新贵最难攻克的壁垒。

500

首先,将产品质量作为首要目标,构建覆盖产品规划、设计、生产到售后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定义阶段即纳入可靠性指标,从源头把控质量。同时严格控制新品上市节奏,杜绝为追求速度牺牲质量。建立内部质量红线制度,核心指标未达标的产品一律否决,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完善用户反馈的快速响应机制,及时收集市场问题并反馈至产品改进流程,形成从设计到服务的质量提升闭环。

其次,构建以销售需求为导向的柔性供应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提升需求预测准确性,实现精准生产与采购,避免库存积压或短缺。推动渠道库存透明化,建立跨区域库存共享与调剂机制,优化库存利用效率。优化售后网络布局,在重点区域设立备件中心仓库,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实现产品与备件流通的高效协同。

再有,将用户体验指标纳入各部门核心绩效考核,设立客户满意度与产品可靠性的双重考核门槛,推动各部门关注用户价值。改革售后团队激励方式,以服务效率和用户评价为核心激励依据,促进服务优化。建立跨部门质量改进小组,赋予其对产品改善的直接决策权,实现从问题发现到解决的闭环管理。

从清华实验室的初心出发,追觅需要回归产品本质,将技术创新真正转化为用户信任。当每一台扫地机都能稳定运行,每一次售后服务都能及时响应,技术才能真正创造价值。这不仅是追觅的破局之道,更是所有追求高端化的中国品牌必须跨越的关口。

在智能家居的竞赛中,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只是技术参数,而是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的深度信任。谁能打通这“最后一公里”,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