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跑”难住了大学生,一学期跑100公里合适吗?

来源:半月天

“校园跑”是近几年各高校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素质而推出的体育锻炼活动。学校对学生每学期的跑步里程数、配速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的学校直接将“校园跑”成绩,纳入到了体育成绩之中。但是很多学生对此却不是很认同,认为与成绩挂钩的“校园跑”变成了强制性活动,并不是每个人的体质都适合跑步这项运动,于是“校园跑”也变成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斗智斗勇……

01

理解学校

开展“校园跑”的初衷

学生:

校园跑真的是我后来喜欢上跑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帮助我考过大学体测的2400米。校园跑是我可以做到长跑的一个契机,现在我巅峰时可以一口气跑五公里,所以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Taka-Shu

校园跑给了我这种极其懒的人一个每天下去转两圈的理由。我属于能不动就不动,也没毅力坚持运动的人,因为校园跑我在大学期间竟然能维持体重在50公斤左右,各项指标都非常健康。@豆转星移

本科的时候学院也强制要求百公里跑,我和导员聊过这件事,我的观点是:不是学生不愿意运动,而是跑步这一项运动不足以囊括学生们的体力活动情况。导员给我的回答是:跑步的公里数是最直接(也最简单)反映运动量的。@Amee_H

老师:

读书多年当了老师,我挺支持校园跑的,形式单一确实消灭了热爱运动的同学的热情,但对于那些不爱运动、不爱出门的学生来说,校园跑确实是有效的任务,放下手机走出宿舍。“一刀切”任务是为了让全部人运动起来,可以优化更新,但不该取消。@狗儿要听狗儿歌

旁观者:

校园跑是性价比最高、最适合大众的运动。开发其他项目说起来简单,但是其他项目要么对场地设施有要求,要么对运动门槛有要求。跑步是最不容易出大的安全事故的项目,大部分情况下跑步最多就是摔跤。但是其他运动要么身体对抗激烈,要么运动幅度大,容易有骨折的情况。@Before sunrise

我为学校的要求打满分!跑步是最廉价的运动方式,入门门槛低,有双鞋,有条路就能跑。学校想方设法地帮学生提升体质,而学生却反对,一天24小时,花个20~30分钟锻炼,强壮的难道是别人的体魄?我们的大学生难道只愿花这些时间放在打一盘游戏或者看剧里,也不愿运动这二三十分钟?@Uran

问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靠自觉,有几个大学生会自己出来锻炼?所以是否需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如果尊重所谓的自由选择,他们会“用脚投票”选择不动!学校所需要做的是将身体健康和学生的个人利益挂钩。无论是和学分挂钩也好,还是增加锻炼选项也好,总之有用就好!@伟多多

每学期170公里都做不到吗?太“脆皮”了,感谢还有学校督促运动吧。到了社会谁还管谁运不运动,健不健康呢? 人总是在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当时只道是枉然啊!@王琼

500

02

上有政策

下有无奈和对策

老师:

部分学生对待校园跑认识不足,只当作学校任务来完成,没有认识到校园跑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当然,学校管理也是有漏洞,仅靠刷数据就能投机取巧,作弊低成本就能实现。@某教师

学生:

感谢校园跑, 2km的收2块,包学期25次收50块,挣了点宵夜钱。当时体测1km基本满分,3分30左右。@小康

夏天女生1.5km花2元,冬天花3元,我都是让别人跑的。@东坡夫人

我认为校园跑难的不是总公里数,而是“每次必须跑两公里,每次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否则不计入成绩”,每次跑步前都做心理建设。@Bee

本来自己想好好运动,选择篮球、足球、排球或者羽毛球进行锻炼。结果强制校园跑,限制形式、限制时间,也限制住了地点。我抵触的不是运动,而是强迫性、带有任务性质的运动。@列东

校园跑时间成本是很大的,大学生课余时间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有的学校操场很早就关门(规定路线大多在操场上),对于一些课余很忙的学生来说,就成负担了,而且运动有很多隐形时间成本,比如要专门换运动服、走到运动场地、运动后出汗换衣服、洗澡、洗衣服,即使只跑一公里,半个小时就没有了。@燊焱

为了锻炼,我也会在学校的操场晚上夜跑20分钟,那个时候吹着晚风,手机里面放着歌,和操场里的其他人一起跑着,坚持每周晚上跑个四五次,还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但是自从有这个校园跑App之后, 我真的被无语到了,不仅要在规定的地点跑,还要以规定的速度跑,要经过普通点和必经点,跑得快也不行,跑得慢也不行。而且一天至少跑1.3公里,最多只能跑三公里,一个学期100公里,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啊。 @王原祁

校园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是不友好的。我们学校用的App,每次点进去都会弹出一大堆广告,不小心晃动还会跳转,好不容易点击开始了,速度还不能过快,跑起来或者摆臂过大都会导致超速,与其称它为校园跑不如叫它校园走。走的时候还不能随便走,必须要经过系统随机产生的必经点,不然就算无效跑步。@K

不是很能理解校园跑,也许初衷是好的,但是一些在学习上特别用功的同学,每天都特别忙碌,根本抽不出空闲去完成强制性跑步,比如我身边有辅修双学位的朋友,天天满课,并且还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连轴转。还有一些同学的体质根本不适合每次4km还要求配速的校园跑,他们气血不足,医生建议不要剧烈运动,先把气血养好再说。更是让人不解的是,跑步前和跑步后要刷脸验证就算了,跑步途中还要随机弹出刷脸,一百米以内没有刷上成绩就作废,有时候光线昏暗没刷上也不做数,并且弹出频率特别高,学生也是没办法了。@明初

软件异常难用,已经在需要打卡的点绕了四圈还是没有打卡成功,还有几次因为软件的问题白跑,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异常崩溃、无法定位、打卡点太偏僻很害怕、软件录入的速度不够……@HE

我知道学校初衷是为了学生好,但是大三大四都要出去实习了,还专门规定只有学校的一个操场能够用于校园跑,实习期间根本没有办法回学校跑步。@言午

校园跑,没有正确的运动教育,没有人教我们怎么拉伸,怎么热身,怎么发力,把小腿都跑粗了,一点用没有,身体运动素质还是不行,反而更抵触这种跑步运动了。@狼牙土豆

我们学校地形就是依山而建,有四分之一的校园就在山上,校园跑的随机打卡点有时候就定位在山腰或者山里面,里面又没有路灯,上下坡跑步爬坡都不说了,为了打卡黑咕隆咚进山找位置,山里面信号不好还打不上卡!跑个校园跑跟野外探险一样!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怕!@+1

作为曾经参与校园跑活动的其中一员,总结一下遇到的问题。

一、跑步路径规划不合理

软件往往引导学生前往不适合跑步的区域,且必须到达指定位置,完成路径点位,整个跑步途中需要不停注视手机,进而导致整个跑步体验极差。

二、软件实时定位不准确

跑步途中,定位错乱,更新延时,学生跑到指定点位也不能及时刷新下一个点位,从而影响跑步整体的连贯性。

三、跑步软件平台不规范

校园跑平台内接大量第三方广告,操作误触率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下载不良软件。弹窗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校园跑软件的可接受度,在审美升级的当下,简直是逆潮流的存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03

校园运动该如何推进

学生:

换换运动形态吧,趣味赛、飞盘、真人CS等都可以搞。@开弓放箭

自己身体较弱,突然开始校园跑的确身体有点吃不消,而且要计入成绩,希望学校能考虑到学生间不同运动能力的差异性,循序渐进推进校园跑。@某大二学生

就我们学校而言,校方推出了参加体育类社团并积极训练可以抵扣校园跑次数的措施,使校园跑这项活动变得弹性化,更有“人情味”,同时也避免了“一刀切”问题的出现,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不错的措施,希望这项措施可以得到推广,帮助到更多同学。@南京一大学生

我们参加比赛或者活动可以减免,10天篮球省赛、一周校赛等等,参加观众席一场减两次,一天减四次,还有其他校级活动可以减免。只要参加得多,校园跑还得倒过来给我跑。@结庐在人境

学校应该去教:1、如何热身;2、跑步穿什么衣服(速干打底才会不容易着凉感冒);3、如何降速降心率;4、跑完拉伸;5、跑姿以及锻炼、控制踝关节;6、如何应对伤病;7、合理的跑步计划。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课应该教学的内容。@西红蛋炒茄

旁观者:

关键是得形成人们热爱体育的风尚,并且有运动场所。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上高中让死读书,上大学让猛跑步,太割裂了,得慢慢培养。@拾肆

把学分换成积分,用来换生活用品、校园周边、门票、消费券……既给大学生省钱,又提高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春来燕返

首先,推行多样化运动。根据学生不同体质进行科学区分,打破单一跑步要求,推行有针对性的各项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尊重个体差异。然后,规范校园跑地点,要选择在设施完备的橡胶跑道上完成,尽量减少对学生膝盖的磨损。最后,学校要严格规范监督校园跑,确保校园跑落到实处,成立校园跑监督小队,避免发生弄虚作假的情况,有效增强学生体质。@Ad maiora

我觉得,真正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与运动意愿,学校需要实现从“简单化管理”到“精细化引导”的理念转变。应该变“强制”为“激励”,变“单一”为“多元”。学校可以设计丰富的运动项目“菜单”,如游泳、羽毛球、瑜伽、健身、舞蹈等,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体质选择,以多元化的运动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采用更灵活的激励方式,如设立运动积分、兑换健身器材或场馆优惠、颁发“运动达人”荣誉等,取代单纯的成绩挂钩,让运动成为一件有吸引力的事。@绿水

记者:

坚持“校园跑”会让大学学习生活更有韧劲

半月谈评论员 白丽萍

校园跑在高校逐步推行,这是值得肯定的。当前,部分大学生身心脆皮,通过日常的校园跑,可不断提高大学生整体的体能和身体素质。但是让人遗憾的是,部分同学投机取巧应付校园跑,将校园跑变成压力和任务,想尽办法代跑作弊、刷软件逃避校园跑。这不仅违背了校园跑最初的目的,也暴露出校园跑措施还需完善,还未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校园跑,需要学生和学校的双向奔赴。学生们只有真正爱上运动,才可以在校园跑等活动中享受到快乐。学校也应采取多样的正向激励举措来灵活替代单一的监督和约束,同时还要做好人性化的服务保障。切忌一刀切,对于特殊情况的学生,应打通选择通道,优化校园跑的路线和方案,做好应急服务,让校园跑变成安心跑。

主持人说

让每个在校生都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学校和学生共同的追求。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并非抗拒跑步,负面态度更多集中在相关标准制定和配套服务上,例如:跑步地点、配速以及App操作等。理解“每个看似离谱的规定背后,都有一段更加离谱的故事”,学校制定的每个规定都有其原因,但是学校也始终应该将学生的安全和便利放在首位,针对学生提出的诉求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和细化,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更有趣味性的多元的体育活动,让强身健体的活动从“要求”变成“吸引”,让“好心”真的办“好事”。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