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留住体力劳动岗位,美国不准港口自动化,办公室不准用AI
军情作家陈曦
2025年11月26日 17:54:18 来自河南省
《华尔街日报》发布的一篇长文聚焦中国正在兴起的AI制造潮:当美国科技巨头大谈用AI治愈癌症时,中国已经把人工智能直接推上生产线。
报道形容,中国的AI目标并不比美国低,但优先顺序不同:它不是从宏大愿景开始,而是从现实出发,把AI变成生产力,直达生产线的深水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中国去年安装了295000台工业机器人,是美国的九倍;全球131家灯塔工厂中,有45家在中国大陆,而美国只有3家。
对中国而言,AI不是画饼,而是立刻就能拿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继续前进的底层动力。

中国工厂
如果说AI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已经改变了制造业的内部节奏,那么港口的AI化则重新定义了中国的对外竞争力。
在天津港,和华为合作开发的系统把过去24小时的调度工作压缩到10分钟。
上百辆无人驾驶集卡车在港区穿梭,昼夜无休,整个港口的流程不再依赖人工调配,而是依赖AI处理成千上万变量的能力。
与此同时,港口内部还上线了PortGPT系统,负责监测视频与图像,未来可能直接替代人工安保岗位。
根据世界银行和标普全球市场情报的数据,全球前20个最高效的港口里,有一半在中国大陆,天津港名列其中。
中国的港口自动化推进几乎没有阻力,无人车辆可以大规模落地,AI调度可以在数个港口同时展开,效率提升换来的是更快的货物流转和更高的竞争力。
港口作为供应链的起点,其速度直接决定中国出口的生命线。
AI让这个传统意义上的老行业再次焕发新能量,也让中国在全球物流竞争中稳稳占据上风。

无人卡车
推动AI在制造业全面铺开的背后,则是中国对产业链未来趋势的现实判断。
AI可以把复杂的生产自动化,把不稳定的人力环节数字化,把不确定的流程变得可预测,把过去依靠经验的生产管理变成算法调度。
当外部风险越来越多时,中国必须不断创新,而AI就是其中的一个答案,让中国把供应链速度进一步拉开差距。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执行体系能够让这些技术从试点迅速过渡到全面铺开,一旦某个方案在一家企业成功,它就会在整个行业以极快速度复制。
与美国相比,中国并不依赖某一家科技巨头,而是依靠千万家工厂把AI变成真实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AI泡沫
对比来看,美国号称AI领先,但实际上,在应用方面,落后得非常多。
美国港口因为工会压力,连自动化都无法推进,2030年前禁止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甚至连办公室都不得使用AI。
而在中国,无人卡车已经成为常态,港口调度十分钟完成。
美国政客把AI当成选举工具,科技巨头把AI当成讲故事的舞台,谈的都是科幻的未来。
而中国则在两条腿走路,展现出来的就是未来已来,一些科幻的场景,已经开始在中国落地,比成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
这就是中美之间的差别,中国选择了让AI落地,美国选择了用AI在股市吹泡泡,而时间不会等待任何国家,技术更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