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跑100公里,为啥一堆人在反对

有的大学要求一学期跑个一百公里,好多人在反对。听起来100公里是挺吓人的,但掰着指头算算账,一周也就摊上五公里。那“20分钟跑完2公里”的达标规定,更是成了不少人的槽点。可你仔细算算,这速度一小时也就六公里,说句不好听的,跟快步走路差不多,小区里吃完饭遛弯的大爷大妈都能达标。就这么点运动量,愣是被包装成了“不可承受之重”,这事儿本身就显得有点奇怪。

我就纳闷了,同样的大学生,能在游戏里熬夜刷副本“跑图”几十公里不嫌累,能连着刷几小时短视频手指划到抽筋,能追剧看文一坐就是半天不动窝。那时候,怎么没见谁喊“身体受不了”、“这是压迫”?一到要为自个儿实实在在的身体健康付出点行动了,立马就变得弱不禁风,各种道理都来了。这到底是身子骨真不行,还是心眼儿活泛,学会说话了?

总有人把“强制”二字挂在嘴边批判,说要“自由选择”。可拉倒吧,真给他们完全自由,我敢打赌,绝大多数人选择的肯定是在宿舍里瘫着。结果就是,精神在游戏世界里飞,肉体在现实世界里垮。优化方式当然可以有,比如增加游泳、打球这些选项,或者给坚持下来的人发点奖励,这都没问题。但核心就一条:必须得动起来!在这件事上搞“自由化”,就是对年轻人未来的不负责任。

想想我们小时候上学哪有什么接送?走半个一个钟头是家常便饭,也没觉得这算个事儿,心里揣着要上学的念想,脚下自然有劲。现在条件好了,路平了,交通工具发达了,人反而“脆皮”了。说到底,可能不是腿脚不行,是心里那口“
气”泄了。现在锻炼身体,练的不仅是胳膊腿,更是给精神补补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