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参加外卖大战的拼多多,在干什么?

拼多多的下一个十年走向哪?
作者/ IT时报 孙永会
编辑/ 孙妍
如果要为2025年电商平台的业态提炼出一件标志性事件,自然少不了“外卖大战”。也因此,不少人对拼多多发问道:“你怎么没有任何动静?”拼多多的回答是,集中精力惠商助农。
今年,恰好是拼多多创业十周年。十年时间,足以让一棵新苗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起初,它靠“拼单”和低价快速打开了市场,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也让其迅速在电商红海里站稳了脚跟。
但光靠便宜走不远,平台还意识到,必须往供应链的上游走。于是,从最早帮着“卖出去”,后来通过“百亿补贴”“千亿扶持”等政策,帮农户和工厂“产得好”“卖得好”:本质上,就是把赚来的钱,又将部分投回到平台生态里——补贴农产品物流、减免商家费用、投入农业科研……

一个现实问题产生,财报业绩不如前,营收增速放缓了。拼多多近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9月30日)显示,该季度营收1083亿元,较去年同期993.5亿元增长9%。相比于上个季度,增速有所回升,但与过往的“高歌猛进”成绩相比,有明显放缓的特征。
公开信息还显示,受“千亿扶持”等重投影响,拼多多广告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至个位数,创下该平台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而整体变现率的下滑,亦直接影响了本季度的业绩表现。
但对于拼多多来说,这是在用短期的“慢”业绩,换长期的稳固和升级。正如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所言,平台会继续坚持消费者导向,专注于电商主业,服务于广大普通人。

田间:从丰收到增收
山东莱阳素有“中国梨乡”的美誉,有着400年的贡梨种植历史。这里的梨,香甜多汁。
以往,当地种植的苹果和梨主要依赖出口和商超,最近几年,出口销量大幅下降,大批果子成了滞销品。为了解决困境,当地的年轻人在拼多多做起了电商,并通过“多多直播”成功开拓了销路。
“95后”付佳奇便是其中一位感触很深的新农人。2019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他为爱来到了女友的家乡烟台,开启了做农特产电商的创业之旅。但最初的传统货架模式表现不温不火,单日只卖20箱。后来,拼多多的“多多直播”功能带来转机。他摒弃“自卖自夸”,将镜头架在果园和仓库,直播挑果、打包全过程,这份真诚通过平台触达消费者,订单日销量飙升至1万箱。

但挑战接踵而至,面对全国各地同类型商家的白热化竞争,付佳奇和团队决定以追求“极致品质”为突破点——用专业的仪器测甜度,给果子拍摄100多张X光片检测是否有碰伤、病虫害以及着色度,糖度达到标准才会装箱……如此一来,付佳奇公司拼多多店铺的复购率高达36%左右,超过了98%的同行。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将农户分散的果园进行统一管理,大幅提升了当地水果产业的标准化水平。
“平台的推广费用在主流电商平台中算是低的,运营门槛也是相对较低的,很好上手。”付佳奇表示,平台的扶持极大地减轻了他们前期“引流”的压力和整体运营成本,让团队能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放在产品品控、供应链管理和客户服务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地方,而不是无休止的流量购买中。
可以看到,作为起家于农产品的新电商,拼多多在农业领域进行了长期投入。由其发布的《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显示,平台对农业的投入收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农货商家数量同样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00后农货商家的数量同比增长超30%,农产品上行的空间后劲十足。
而除了山东莱阳外,三季度,于今年4月启动的“千亿扶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电商的投入,“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先后走进湖北荆州、河南商丘、四川安岳、陕西米脂等地数十个农特产区,为各地商家推出定制方案,推动各大产区从规模化向品质化发展。今年9月,各地农产区迎来丰收季,拼多多投入10亿补贴资金、20亿流量资源包,联合平台30万农货商家上线“多多丰收馆”,助力各地农货及时出村进城,促进各地农户丰产增收。
此外,拼多多还长期投入农业科研领域,先后主办了“多多农研大赛”“全球农创客大赛”“科技小院大赛”等多项农研赛事,积极探索数字新兴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

车间:从传统到创新
在成立之初,这家企业通过“拼”的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产业带的存量问题,并带动各地产业迅速完成了规模化。截至目前,很多产业带已经进入了转型的关键节点。
零食、童装、羽绒服、汉服……过去这个季度,拼多多“新质供给”专项团队先后深入数十个产业带,借助平台的数字化能力,通过“减免+扶持”的举措继续为商家提质增效,促进商品、原材料等供应链各个环节实现“累进式创新”,积极破解同质化竞争的产业难题。
金冠黑糖话梅糖、雅客V9维生素夹心糖、友臣肉松饼……在福建晋江,众多家喻户晓的国民零食品牌,从这里诞生。
吴灿星是名“95后”,是金冠(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冠”)电商部门的负责人。这家成立于1982年的传统糖果企业,曾以“黑糖话梅糖”被消费者熟知。长久以来,金冠的消费场景集中在固定的婚庆场合,销售渠道也以线下为主。不过,随着近年来婚庆市场的变化,一度以“酸甜可口”为人熟知的黑糖话梅糖,也逐渐失去市场。以其为代表的老品牌面临行业寡头效应、渠道变革滞后和用户流失的困境。

于是,在平台“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和“千亿扶持计划”的加持下,留学归来的吴灿星自发探索,开始在新品上下起了功夫。考虑到现在年轻人结婚喜欢自己组装喜糖,去年,金冠将单颗黑糖话梅糖的重量从6.5克减至4克,克数减少,一袋中的颗粒数增多,性价比提升。同时,金冠也将更多精力投入研发大健康产品,提前布局未来赛道,如富含75%纯椰浆的椰子糖,刚上市就卖了十几万箱……
在其的带领下,金冠产品的线上销售占比也从最初“忽略不计”的零点几,上涨到如今占比10%左右,增长了10倍。
而在近一千公里之外的湖南邵东,变革同样在进行着。
在中国箱包产业带分布图上,这座县级市的坐标尤其醒目。作为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县城,凭着一股劲发展为我国箱包产业的“隐形冠军”,生产了全国七成以上的学生书包。
据相关媒体报道,邵东箱包业年产值已超260亿元,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家,箱包类个体户2469户,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2.5万人。
但长期以代工为主的模式也一度让当地面临“同质化竞争”的困境。邵东人愈发明白:“代工是学费,创新才是毕业证。”在拼多多的扶持下,当地商家借助平台的数据分析,进行精准的产品研发,先后涌现出了多个爆款品牌,推动邵东完成了从“代工腹地”向“品牌高地”的产业转变。
前不久,拼多多发布了《新质供给一周年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平台产业带商家数量快速增长,95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1%,00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4%,优质产品SKU数量同比增长超五成,产业带的品牌店铺也实现大幅增长,各大产业带正在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下一个十年
“拼多多有没有在弄AI?”“拼多多的下一步棋,会如何走?”互联网上,关于这家企业好奇的声音越来越多。
会拥抱AI吗?大概率会。但这些技术最终的指向,或许绕不开“农业”这两个字。从最早靠农产品起家,到如今持续投入“千亿扶持”反哺生态,农业是拼多多最熟悉的领域,也承担了最厚重的责任。
《IT时报》记者了解到,受益于“千亿扶持”在供给侧的持续投入,平台的消费潜力也持续释放。以西部地区为例,在免除物流中转费以后,宠物用品、户外防晒、潮玩周边等商品订单量增长了五成以上,极大地激活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力。
“从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的使命就是普惠最广大的普通人,为他们带去更多实惠和好服务。”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往前看,平台将沿着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使命,专注于电商主业,继续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

赵佳臻亦坦言,目前,电商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平台将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入到生态建设中,未来将推出更多类似“千亿扶持”的惠商举措,以更大的力度回馈生态和社会。
站在新的起点,这家企业的下一个十年拼图,或许早已写在那些田间地头的欢笑里,工厂车间的创新上,以及跨越国界的包裹中。这条路或许不那么“酷炫”,但可能是它认准的,最现实也最踏实的方向。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拼多多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IT时报》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