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身见证的是,在疫情前德企、日企就已经纷纷把研发迁到中国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大陆制造强国的最大软肋》评论区,标题为大水风添加】
- 翰英
- 你这套说法最大的问题,是把“技术门槛”和“市场逻辑”讲得过于简单化,甚至把现实产业链当成可以随便开关的水龙头。**“工业软件中国一定能做,只是市场不做”**这种判断,本身就是对产业复杂性严重低估、对现实世界运作严重误读。
第一:工业软件不是你说的“只要想做就做得出来”——它是几十年生态积累的系统工程。
PLM、EDA、CAE、MES 的壁垒从来不是“几万行代码”,而是几十年跨行业适配、参数库、客户流程沉淀、认证体系、生态工具链。
这不是靠“想做、肯投钱”就能复制的。
否则你来解释:
• 为什么欧洲有SAP,亚洲却没有一个同级别替代品?
• 为什么日本制造业全世界顶尖,却做不出像样的EDA?
• 为什么韩国芯片全球领先,却只有用美国EDA?
难道这些国家的工程师“不想做”?
还是他们都想赚快钱?
显然不是。
他们是真的难。
第二:你的“欧美封锁=帮中国让市场”逻辑完全错误。
真正阻碍国产工业软件成长的不是“有没有市场”,而是:
• 产业链需要长期深度绑定老系统
• PLM/EDA/CAE的迁移成本极其高
• 国际供应链高度集成
• 工程师习惯与企业流程深度绑定
你切断供应后,中国确实会加速自主化,没人否认;
但那是中国被迫补课,不是你说的“稳赚不赔市场机遇”。
你觉得“封锁=给中国送钱”,可美国商务部、国防部和硅谷巨头都不认同这种幻想。
为什么?
因为他们比你清楚:
切断供应链=双方都承受巨大成本,美国也要付出产业生态受损的代价。
第三:你把稀土的逻辑完全误读了。
你说西方不炼稀土是因为“利润小、不划算”。
问题是:
• 稀土开采环保成本极大
• 初期投入巨大
• 市场价格长期被中国压低
所以他们选择把脏活累活外包给中国,不是做不做得出来,而是综合成本不划算——这点你说对了。但是你忽略了关键:
稀土产业是可复制的,但工业软件生态根本不可复制。
你可以复制一条稀土生产线;
你不能复制一套西门子、达索几十年积累的数字工业体系。
这是本质区别。
第四:你最后的逻辑等同于“我可以关门保护市场,所以我一定能追上”——这是典型的理论化自信。
现实产业不是这么玩的:
• 你限制进口可以保护市场
• 但你无法保护生态成熟度
• 无法保护人才经验深度
• 无法保护产业链迭代速度
你把工业软件想象成手机APP,随时能关门造车。
但实际上它更像航空发动机、波音飞控系统、ASML光刻机——
不是你说“有钱就能做”的那种东西。
⸻
总结:
你的论证有三个核心误区:
1. 把几十年工业软件生态当成“想做就做”级别的平面问题。
2. 忽略供应链结构性风险,把封锁浪漫化为“送市场”。
3. 把稀土产业复制逻辑错误类比到工业软件这种不可复制体系。
一句话:
产业现实远比你想象复杂,真正的技术壁垒从来不是“有没有市场”,而是生态深度与长期积累。
严格来说,你这套观点不是“挑战干部”,而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之后得出轻飘飘的结论。
你用固化思维跟我谈逻辑,看似写了一大堆,但其实你通篇都没有举出能反驳我的有力事实和逻辑,我好歹还提出了一个市场逻辑,你这通篇翻译过来逻辑就是“真的难”“就是难”“做的越久越NB,这就叫生态”“韩日这么NB都不行,中国一定更不行”“因为这个产业包含A、B、C……真么多部分,所以难”(不知道逻辑在哪)。
你这套说辞可以用在5年前说国产汽车产业上,5年前你一样可以问:
为什么德国有奔驰,亚洲却没有同级别替代品?
为什么日本制造业全世界顶尖(网络延迟有点大),却做不出像样的豪华车?
为什么韩国汽车全球向量领先,有钱人一样开德国汽车?
你所说的任何所谓“复杂系统”“产业链”都不可能有汽车产业链长(汽车产业链是所有工业品里最长的),你所说的任何所谓“生态”“老系统”都不可能有百年汽车产业那样“生态化”,那样深度绑定老系统。那么,现在事实又是怎样?
还有,你的最大问题是对中国产业的不了解,把任何东西都默认为从零开始,但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链也是20-30年的厚积薄发,你没看到,你就认为等于0。
就在1年前的今天,你这套说辞还可以用在国产大语言模型上,然后还是估计你还是这套“不是市场!不是应用!是真的难!人家OpenAI那么多算力芯片训练了那么多年才搞出Chatgbt4.0”“你看全球多少公司接入了Chatgbt?OpenAI已经深度绑定了全球大模型应用,不是你一朝一夕能破局的”“马斯克牛不牛?囤了那么多芯片,都没搞出像样的大语言模型”“不是中国没市场,是真的做不出来!李彦宏都承认了”。然后1天之后DeepSeek刷屏了?在这之前,你听说过DeepSeek吗?DeepSeek是1天搞出来的吗?DeepSeek的母公司是去年才成立的吗?
而且,你的类比逻辑不正确。欧洲、日本、韩国能跟中国比吗?市场体量、工业规模、产业链完整程度在一个量级吗?中国才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我亲身见证的是,在疫情前德企、日企就已经纷纷把研发迁到中国,因为他们在本土闭门造车跟不上中国市场发展速度,所以欧美日韩都应该是反例,而不是类比。
以上我已经用事实,反驳了你的所谓“逻辑”,而不像你用嘴上说“就是难”“逻辑完全错误”。
但是你喜欢谈论逻辑,最后我再问你一个逻辑:美国还有多少工业?欧洲还有多少工业?谁的工业产值等于G7的总和?G7工业产值的趋势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所以如果美国禁售了工业软件,它卖给谁去?它的产品如何根据最新的工业应用反馈迭代升级?他失去最大的市场又哪有更多经费投入到研发升级?既跟不上市场变化,又大幅减少研发资金,那它是会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菜?(工业软件不需要工业)莫说这些传统工业软件系统,就是CUDA生态,他真敢完全脱离中国市场又会怎样?你看看老黄这几个月的表现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