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该把那些从国外回来的都清查一遍
这一次江苏科技大学郭伟事件,对于整个教育界,对于整个学术界,伤害都很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引进的高科技人才,一个大学博士导师,其实是高中毕业,那些光环都是骗术。
造成这种情况,除了这个骗子的恶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仅是这个高校,而是整个社会对于所谓海外人才,非常扭曲的心态,只要是个海外人才,那一定比自己培养的高级,只要是海外发的论文,一定是有更高的水平,国内现在一个博士毕业,要想找工作很不容易,同样是一个教职,国内毕业的土博士和海外毕业的洋博士,基本无法竞争。
这种情况在高校表现的极为明显,为了引进海外人才,有些大学用重金吸引,这种情况下,就搞出了对于所谓海外人才,审查远远不够,看海外人才,看的不是水平和能力,看的只是所谓海外回来的背景。
我是在产业界了,和高校略有不同,但是我做过多个创业大赛评委,自己也参加过创业比赛,我就发现过,所谓海外回来的队伍和人才,有很多水平是很差的,很多就是奔着骗政府的支持资金而来,当然就是因为他们是海外的,他们获得的支持要比国内的团队多得多,同样比赛获奖的机会也更大。
其实大家认真看,近些年创业比较成功的那些初创企业,海外回来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本土的小伙子自己做起来。
高校对于海外回来的水平失察,低能高配,管理松散,这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这种情况,那些所谓有海外背景的人,还经常借口国内的科研环境不行,做出傲娇状,国内呆不下去,要去国外。其实想的还是找机会,把自己的身价炒上去,再到国内谋一个位置。
海外那些刊物,早就有专门的团队去操作,只要花钱就能够发文章,正刊之下还有很多子刊,可以发各种各样的大量文章。海外的很多院士,什么欧洲院士、联合国院士、俄罗斯院士都是明码标价可以卖的,根本不是什么学术成果评上,这些东西我们有些高校和学术机构还信。或者其实自己也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要借着这个给自己贴金。
其实高校里不难发现,有相当一批所谓海外回来的学者,不但做不了科研,课其实也讲得不好,但是因为他们有一张海外回来的牌子,这个成了护身符,没有人敢动。而且所谓海外的名头,在很多的项目、评奖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倾斜,占了很多的好处。
除了郭伟这种惊天奇事,在高校和研究机构有相当一批平庸的海归,他们在误人子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把持了很多的资源。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看可以借助这样的一个事件,有关部门应该推动高校和研究机构,对于相关的海归们,做一次清查,看看那个文凭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克莱登大学发的,看看那些论文是不是造的假,是不是把别人的论文算成了自己的论文,看看那些海外院士是怎么弄来的,是不是花钱买的海外院士。
中国的大学是社会公平的最后堡垒,不能让庸人占据大学教职。一定要用海归,评职称一定要到海外去发文章,从海外回来的就高一等,这种情况真是要改变了。
利用国内对海外了解不够,利用信息差,获取自己的利益,早就有之。胡适连个学位都没有,就能够在北京大学占据很高的位置,《围城》早把克莱登大学描绘的惟妙惟肖。中国今天如果要是认真检查,一定会查出一大批这种人。
郭伟这样的事不能再出了,这种事对整个教育界伤害太大,如果再出几起,我们对于教育界的信心都要崩掉了。




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