揍日本不能以二战美国做模版
说到怎样揍日本,一些人觉得很容易,照着二战美国的办法打还是“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其实,这个模版没法用。或者说,这反过来说明了揍日本的困难。
在二战中,美国的主要困难是如何克服“距离的恶魔”。所以麦克阿瑟的陆军路线是从澳大利亚开始,沿东南亚反攻,通过菲律宾,然后台湾,最后通过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登陆日本。尼米兹的路线是海军路线是直接从太平洋上的岛屿下手,最后直接登陆日本。
最后的方案是两者的结合。
在此期间,李梅的B-29对日本狂轰滥炸,尼米兹的潜艇对日本进行绞杀战,日本陷入饥饿和黑暗。苏军进攻东北、消灭关东军,美军登陆琉球,在广岛和长崎丢下两颗原子弹,日本崩溃了,投降了。
但是有一个重要前提:二战日本是孤立的,没有任何外援。这对依靠对外经济关系(不管是友好的外援外贸,还是从殖民地抢劫)的日本很重要。
在军事上,日本也只有硬抗,没有增援,也没有策应。
现在不一样,美国是日本最大的外援。
不要低估西方对中国的敌意和对支援日本的意愿和行动。贸易战里中国和美国互相卡脖子,美国比中国更难受,但这是和平时期,物资需要和生活水平的维持与战时是不同的概念。打起仗来,不存在美国需要中国物资才能援助日本的问题,美国这点生产力和资源还是有的。中国认为道义和力量完全在中国这边,但话语权和“亲近度”在美日一边,这一点不承认不行。
外国人旅游是“亲近度”的重要标志。人们不会优先去敌对的地方旅游,优先去旅游的总是感到更加亲近但又足够遥远的地方。都觉得开放免签以来来中国的外国旅游者急剧增多,这是事实。但到日本的外国旅游者数量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东京、京都、广岛、箱根、那智、伊贺,哪哪都是满满的欧美人。亚洲旅游者就不大好分辨了,除非开口,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
一旦打起来,美国和欧洲对日本的支援是肯定的。欧洲太远,从马六甲海峡过来的海运容易拦截,但美国海运走北太平洋,对中国海军就有点力不能及了。也不是到达不了,但要和美国海军的护航正面冲突,北太平洋不是有利战场。别忘了“阿拉斯加锅巴子”,从安克雷奇到荷兰港的一溜半岛、岛屿对控制北太平洋很有用。南侧翼则有夏威夷到中途岛、威克岛的掩护。
掐不断来自美国的海运,日本就在物质上有本钱打下去;掐断美国海运,必然要求与美国海军在大洋上争夺制海权。必须说,中国海军还没有准备好。
空中的轰炸也有问题。
美国轰炸机从太平洋的岛屿基地出动,中国从大陆出动还近点。问题是缺乏安全的出击路线。
不是说不安全就不打仗了,但不安全意味着损失率提高,成功率降低。这是无需否认的。
打起来,台湾这边未必已经搞定。台湾“不难打”,但要是同时与日本大打出手,台湾可能突然来了负隅顽抗的劲头了。
韩国及驻韩美军在出击路线的侧翼,既不能不管,也不便直接打掉,是个问题。
俄罗斯的态度不明。如果开放远东、库页岛和千岛列岛,那当然好;但也可能成为中国在乌克兰战争里的镜像:严守中立,坐山观虎斗,只是必要的时候放点水,保持中国继续耗着。毕竟太强大的中国并非俄罗斯喜闻乐见,只是没办法了才顺势牵手的。
中国缺乏足够的轰炸机这样的技术问题倒是可以解决的。
总而言之,二战美国的模版用不了。



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