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菁认为政府不仅不能急于出清资产,还应无限量回购过剩资产,大家怎么看?
赵燕菁:为防止出现大规模踩踏,政府必须摆脱常规思维,逆势而行,不仅不能急于出清资产,还应无限量回购过剩资产,恢复市场供需平衡,这应成为比自行出清更为优先的政府职责。要让市场主体明白,只有市场止跌回稳,大家才有逃生的希望。一旦出现非理性踩踏,好的项目也会变得烂尾。中央与地方应联手剥离、隔离烂尾资产,待市场恢复扩张后再进行处置。
在所有市场主体都在去杠杆的经济周期,政府正确的做法不是跟风,而是要逆势操作,大规模扩张债务。特别是中央政府,应积极利用自己的闲置信用果断制止经济进入无序的收缩螺旋,并作为“最后的贷款人”大举借贷,抵消货币收缩的负面影响,为处理烂尾项目创造必需的宏观环境。
为此,中央政府要:
第一,从宏观出发制定对策,不能完全依赖地方政府和企业“自救”。其中,资本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需尽快实现止跌回稳,为烂尾项目的处理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主管部门应对金融部门及政府部门的坏账给予必要宽限,避免地方政府为了还债被迫卖地,导致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要成立专门的烂尾资产收储机构,剥离那些账面上暂时资不抵债的资产。对各地处理债务和烂尾项目的成功案例,应及时推广。
第二,由具有实战经验的官员,联合银行、国资等部门,组成“中央资产盘活工作巡回指导组”,为各地政府提供烂尾项目的财务解决方案。面对大规模烂尾项目,地方政府最缺的就是有实战经验的操盘手。对于已退休但经验丰富的财经干部,应开辟特殊聘任渠道予以重用。同时,快速、破格提拔懂经济、有政绩的领导干部。
第三,逐月公布各地税收、赤字、资产负债率、去化周期等经济“质量”指标,弱化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经济“数量”指标。扭转干部考核指标,将政府竞争引导到“高质量”的赛道,从根本上制止新的烂尾项目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