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威生物的确定性与想象性
迈威生物越来越稳了。
其最新发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单季度营收同比暴增约17倍,前三季度累计营收增速超过300%。更为关键的是,公司实现了首次大幅减亏。
财务数字体现了迈威生物的经营成果质量,好的趋势在延续,蜕变逻辑越来越硬。
三季度以来,核心管线9MW2821(Nectin-4 ADC)首次在美国开展临床;9MW3811(IL-11单抗)用于病理性瘢痕适应症的II期临床获受理,又解锁一个“全球首款”成就;7MW4911(CDH17 ADC)中、美获批临床;9MW1911(ST2单抗)完成慢性阻塞性肺病IIb期临床首例患者给药;9MW3011(TMPRSS6单抗)推进到美国II期……
BD更是持续破局,继上半年与齐鲁制药(长效G-CSF 8MW0511)、Calico(IL-11单抗9MW3811)达成合作之后,9月17日,迈威生物又完成了年内第三项交易,与Aditum Bio就双靶点siRNA药物2MW7141,达成超10亿美元的NEWCO合作。
看得出来,迈威生物在全速前进。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并非单一业务的昙花一现,而是其基于技术平台长期构建的研发管线进入密集兑现期的信号。迈威生物正在向市场证明,其价值不仅仅在于财务数据的短期爆发,更在于其底层技术平台所孕育的长期增长潜力。
/ 01 /当高增长成为常态
三季报显示,迈威生物不仅延续了高增长的势头,更是不断超越自我。
前三季度公司总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301.03%,其中技术服务收入为4.07亿元,同比增长715.52%;药品销售收入为1.56亿元,同比增长72.10%。可以看到,技术营收与商品营收双双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迈威生物与齐鲁制药、DISC MEDICINE, INC的授权许可合同确认收入金额较大,同时药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多。
尤其在BD层面,迈威生物国内外合作不断。最新与Aditum Bio关于双靶点siRNA药物2MW7141的NEWCO合作,尤为值得关注。
根据协议,迈威生物将与Aditum Bio联合成立Kalexo Bio公司,其不仅将获得一次性、不可返还的首付款及近端付款1200万美元,最高总额达10亿美元;作为对价的一部分,其还将在符合约定条件下获得Kalexo双位数的A轮优先股,通过股权锁定后期更大收益,实现长期价值共享。
这是典型的双赢。对于Aditum来说,2MW7141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采用非LNP递送系统的双靶点siRNA药物,因此其选择在临床前阶段即以NEWCO模式介入,“抢占”超高创新性资产。
Aditum Bio曾拥有将孵化的Versanis Bio以19亿美元出售给礼来的高光战绩。对于迈威生物而言,与这样的NEWCO届高阶玩家合作,不仅让2MW7141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更具遐想空间,同时也收获了行业对其siRNA技术平台和创新能力的直观认可。
除了持续拿到可观的首付款,迈威生物授权给DISC的抗TMPRSS6单抗创新药(9MW3011/DISC-3405)也完成了II期临床首例患者给药,在本季度触发技术许可合同里程碑款。这意味着在BD层面,迈威生物值得期待的不只是首付款,更在于品种的长期价值,即里程碑和商业化收益的兑现能力。目前,迈威生物各项对外授权合作的总里程碑已超过20亿美元,并可获得产品上市后一定比例的商业化收益。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迈威生物的高增长正成为常态。创新药虽面临不确定性风险高,但其通过管线及国际化战略的排兵布阵,正在形成“上市品种稳增长+后期管线接力+国际化增量”的三维增长曲线,为持续高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过去数年里,迈威生物保持着每年一款产品上市的速度,继阿达木单抗、两款地舒单抗和长效G-CSF获批后,今年接棒进入商业化阶段的是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9MW0813),上市许可申请在本季度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核心创新品种9MW2821作为具有BIC潜力的首个国产Nectin-4 ADC,包括尿路上皮癌(UC)单药和联合治疗、宫颈癌(CC)单药治疗 3项III期关键注册临床正在开展,同时还在探索三阴乳腺癌(TNBC) 、食管癌临床,累计入组超1600例患者。此外I/II期阶段亦有丰富的管线储备,其中不乏高潜力的FIC/BIC创新品种。
生物类似药的海外合作也正在持续推进,三季度两款地舒单抗注射液获得巴基斯坦药品监管局注册批准,成为当地首个获批的地舒单抗,并与菲律宾和巴拉圭公司签署授权许可及商业化协议。
对于迈威生物来说,好的趋势在延续,商业化超预期增长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确定性。
/ 02 /管线密集突破,爆发前夜已至
确定性增强的同时,随着创新厚积薄发,迈威生物的想象性正在拉满。
逻辑在于,三季度以来,公司核心管线的密集突破释放强烈信号:从临床进展到国际化布局,公司正加速 “研发-商业化/BD” 的正向循环。
前文提及的核心ADC品种9MW2821的推进尤为亮眼。8月完成美国ADC经治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给药,这是9MW2821在海外开展的首个临床试验,也是迈威生物在ADC领域品种全球化的重要一步;9月完成联合注射用JS207(PD-1/VEGF双抗)用于晚期恶性肿瘤临床试验首例入组,联合方案有望在TNBC这一“乳腺癌之王”的一线治疗带来新选择。除此之外,9MW2821还有多项联合疗法在多个适应症已经启动I/II期临床。
其他管线也多点开花:全球第一梯队的ST2单抗9MW1911,7月完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IIb期临床的首例给药,有望2026年底启动III期临床。
研发进度全球领先的IL-11单抗9MW3811,已完成中、澳I期临床,安全性良好、半衰期超一个月,8月份国内病理性瘢痕适应症II期临床获受理,预计年底前启动该临床。这同样是一个近千万患者人群的蓝海市场,9MW3811具备爆款潜质。而基于其在纤维化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广泛潜力,上半年公司已与Calico达成总额近6亿美元的授权合作,海外临床未来同样可期。
ADC的产出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CDH17 ADC 7MW4911实现中美双报,其采用MF-6新型载荷在多药耐药消化道肿瘤模型中,抑瘤效果显著优于MMAE及DXd等毒素,有望成为晚期消化道实体瘤变革性疗法;B7-H3 ADC 7MW3711联合JS207用于晚期实体瘤的Ib/II 期临床试验IND申请也于10月获药监局受理,其在2025 ESMO大会展示的临床数据显示出良好活性,采用的新型毒素分子具备独特优势。
与此同时,迈威生物也已在当前火热的小核酸赛道完成卡位,建立了双/多靶点小核酸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同时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与高通量自动化筛选体系。在2MW7141这一小核酸管线“首秀”之后,技术平台的创新能力,将在这一领域为其带来新一轮爆发潜力。
这些进展,进一步凸显迈威生物管线梯队的深度与广度,也意味着其即将从“研发投入期”迈入“数据兑现期”,多个管线将在未来1-2年内密集迎来关键节点,酝酿更大的价值爆发。
说到底,迈威生物的临床突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底层技术平台及创新能力的集中爆发。管线本身的BIC/FIC底色,结合公司愈发成熟的临床、商业化与BD资源,为后续的价值释放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 03 /迈入新节点,价值飞轮加速运转
本次三季报,迈威生物的另一核心亮点还在于,其高增长并不是以增加销售投入为代价换来的。仅看药品销售收入,前三季度达1.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1%;同期公司销售费用为1.53亿元,同比减少了9%。
销售收入的高增长并未以销售费用激增为代价,反而实现了费用率的优化。这背后是公司商业化体系及战略的支撑。迈威生物采用“聚焦核心适应症+精准触达”的策略,在已上市品种集中资源,同时在肿瘤领域选择牵手齐鲁制药,借助后者突出的商业化能力,以较少投入实现产品加速放量。
费用结构的优化叠加营收大幅增长,推动公司实现首次大幅减亏。
对于迈威生物来说,随着管线研发迭代持续加速,叠加中国创新药企特有的效率优势,从管线进化到临床落地的全周期节奏也随之提速。同时,商业化产品矩阵扩容催生规模效应、抬高天花板,利润空间不断拓宽。而基于过往BD合作形成的经验与积累,结合公司能够不断地产出有前景创新分子的实力,或许可以期待更多重磅合作带来的惊喜。
这种造血能力的强化,又能反哺研发投入,让技术突破与商业化/BD回报形成相互助推的闭环。如此一来,价值创造的飞轮将越转越快。
透过三季报来看,无论商业化、研发还是国际化,迈威生物的节奏越来越好,迈入一个新节点:
其正以全速前进的姿态,向市场展示一家创新药企从研发驱动到价值兑现的完整闭环,从Biotech向Biopharma进阶的清晰图景。
/ 04 /总结
在创新药行业从 “故事叙事” 转向 “数据说话” 的当下,迈威生物的优势愈发清晰:既拥有生物类似药带来的现金流 “安全垫”,又具备BIC/FIC品种的创新 “爆发力”,还通过BD合作构建了国际化的 “增长网”。
当管线突破密集涌现,价值飞轮加速运转,迈威生物的进阶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