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停火而不是全面和平
作者:盧永雄,巴士的報總編CEO,全國政協委員。

只是暂时停火,不是全面和平,再回到“谈判桌”,还是局势、实力和博弈的命题。

中美元首會晤之後,雙方協議的詳情進一步披露,看到中美雙方只是達成一個停火協議,並不是一個全面和平的協議。
美國白宮上周末公布中美元首會晤達成的協議細節,包括幾方面之前沒有披露的內容。
一、採購大豆。
白宮稱中國承諾在今年11月至12月最少採購1200萬噸美國大豆,並且隨後3年每年採購至少2500萬噸美國大豆,中國還同意恢復採購美國的高粱和原木。

以每噸美國大豆大約5000多元人民幣計,今年買1200萬噸美國大豆,即是採購額大約是90億美元;未來3年每年採購2500萬噸,即是每年的採購額大約是188億美元,這個採購數額並不算太多。
中國購買美國大豆是對應美國財政削減10%「芬太尼關稅」,以2024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5246億美元為例,10%的關稅等於526億美元,即使8成關稅由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支付,2成關稅由中國出口商支付,中國出口商每年都要多付105億美元的成本,所以即使每年多買美國近190億美元的大豆,但可以明顯減少關稅,都是一種合算的交易,反正中國不向美國買、也要向其他國家買大豆。
二、放寬稀土管制。
白宮表示,有關中國稀土出口方面,中方同意上月公布的加強稀土等物項出口管制措施將不會實施,並且發出通用許可證,容許向全球各地出口稀土、鎵、鍺、銻和石墨,意味移除2022年10月和今年4月的出口管制。
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制度從1998年起就不斷加強,逐步實施出口配額和關稅,並於2010年大幅削減了出口配額。2014年後進入「全面管制階段」,對稀土出口的限制進一步收緊。
而2022年後進一步加強管制,主要是追踪稀土出口後的流向,避免受中國制裁的美國軍工企業,可以透過第三方買到中國稀土。
中國如今應美國要求放寛稀土出口管制,等如讓美國公司透一口氣,暫時不致被斷供稀土,甚至還可以透過第三方偷買。
但中國在玩一個稀土大戰略,在比較一般的輕稀土方面大量減價增加出口搶佔市場,但在比較稀缺的重稀土方面就繼續控制出口量,這就會令到美國的稀土生產陷入一個被動當中。
由於美國政府想減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就出資救活瀕死的加州芒廷帕斯的MP Materials 公司礦場。
由於很多外國礦場如芒廷帕斯礦場是同時生產輕稀土和重稀土,當中國大量低價輸出輕稀土時,輕稀土的價格不斷下跌,外國稀土礦場生產輕稀土全面虧蝕,經營十分困難,最後連重稀土都無力生產。
可以預計,未來中國的輕稀土會大量湧入國際市場。
另外,放寬稀土出口管制,亦可以換取美國取消針對中國被制裁企業的穿透性規則,以及取消對中國船舶加徵的收費,會為中國芯片和造船業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
第三、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
白宮指中國會採取措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包括停止向北美運送芬太尼前體化學品,並嚴格管控其他化學品的出口。
我一直說,之前美國對中國加徵的20%所謂「芬太尼關稅」只是一個加中國關稅的藉口。中國理論上可以完全停止芬太尼相關化學品出口,但是中國之前沒有作出承諾,主要是不想接受美國的邏輯,將自己國內的毒品問題,轉嫁為中國正常生產合成阿片類藥品的問題。

合成阿片類藥品如芬太尼、哌替啶和美沙酮,有其藥用需要,有鎮痛和麻醉等用途,中國是最大的生產國之一。
如果美國濫用一種藥品,就要中國禁止相關的藥品出口,這樣會沒完沒了。
不過如今特朗普急於和中國達成協議,同意減少10%的「芬太尼關稅」。特朗普近日在南韓的時候,更表示如果中國遏止芬太尼出口見到效果,美國將會撤掉另外保留的10%「芬太尼關稅」。
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控制芬太尼前體出口的誘因會較大,因為顯示美國不再以芬太尼為藉口,作出相當的讓步。
而美國取消餘下10%「芬太尼關稅」的誘因,是中國會同時取消對美國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相應加徵的10%至15%反制關稅,這部份關稅未取消,中國是不會買美國天然氣的。
總體而言,白宮公布的中美協定細節,很多措施都只是暫緩一年,顯示中美兩國的敵意仍然相當深,中美雙方雖然互有讓步,但這個只是一個停火協議,而不是一個全面的和議。
中國會爭取每一次達成停火協議的和平時間,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國力,應對未來中美再出現磨擦的挑戰。
特朗普想在明年4月訪華,在此之前,中美應有一段冷靜期,但4月之後,美國半年後在11月又搞中期選舉,中美關係又有很大的變數。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简思智库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