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宝典: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理》简介

作者:曹建军,1970年。成长经历类似《凡人修仙传》,从一个普通老师,成长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2004年12月,福建省第一批国家统考通过的三级心理咨询师;2005年5月,福建省通过的第一批国家统考二级心理咨询师。2006年到2007年,参加北大医学部的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班学习结业;2008年完成一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与认证;2012年、2013年,追随北大医学部的导师,完成了心理督导师和心理督导师资的集训与认证;2014年到2016年,完成中科院心理所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博士课程结业。除了持续不断的进修学习,还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

从2005年就开始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并且,在没有督导的情况下,直接做最难的心理咨询,2006年便接待了一例边缘人格障碍的咨询与治疗,持续到2024年,2025年月才算是正式完全结束。也做最宽广的心理咨询范围,从各种心理障碍到性功能障碍,从婚姻家庭,再到学生问题专家,几乎涵盖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所有范畴。成功、喜悦、成就非凡,也伴随着孤独、寂寞、挫败,各种折腾,但所有这些,都不能阻挡我在临床心理的脚步。在孤独与寂寞中,我不断思索与探寻心理的本源,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意义,在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中去发现背后的逻辑。不离不弃,用坚实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去重塑自己的人格,透过专业的知识,帮助来访者去突破屏障,发展自我,迭代升级,在一次次超越中完成自我重塑,逆天改命。

2006年发表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刊一个案例报告《一例认知行为治疗社交恐惧症的案例报告》;2014年,陆续在心理医生杂志上发表了《心海领航人》、《一例边缘人格障碍的治疗》、《外遇,也许不是婚姻的杀手》、《“同性恋”,也许是可以改变的》等案例分析报告。2020年,参与《点亮心理的那盏灯——心理健康十八讲》,完成其中的《精神分裂症的识别、评估与处理》。

但我最大的心愿是,把我的领悟都能记录下来,汇集成册,为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留下自己的一点脚印,随着年龄的变老,精力大不如从前了,我以为我完成不了,幸而通过努力,我终于完成了!完成了初稿!我将以最快的速度呈现给大家,借助《今日头条》,我边修改,边发布

 

自2005年踏入临床心理咨询领域起,我便在没有督导的情况下,直接面对最难的心理咨询工作。2006年,我开始接待一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来访,咨询关系持续至2024年,直至2025年初才正式结案。我的工作范围极为广泛,涵盖各类心理障碍、性功能障碍、婚姻家庭咨询及学生问题等,几乎涉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各个方向。

这一路上,我既体验过成功、喜悦与非凡的成就感,也经历过孤独、寂寞与沉重的挫败。种种波折从未让我停下脚步,反而让我更坚定地走在临床心理的道路上。在孤独与静思中,我不断探寻心理的本质与心理咨询的意义,努力从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中梳理出内在逻辑。

我始终坚持以不离不弃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重塑人格;借助专业知识,陪伴他们突破屏障、发展自我、实现蜕变。在一次次跨越与成长中,我们共同完成生命的迭代与命运的转变。

2006年以来,我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刊上发表了《一例认知行为治疗社交恐惧症的案例报告》;2014年起,陆续于《心理医生》杂志发表《心海领航人》《一例边缘人格障碍的治疗》《外遇,也许不是婚姻的杀手》《“同性恋”,也许是可以改变的》等案例分析。2020年,我参与撰写了《点亮心理的那盏灯——心理健康十八讲》,负责《精神分裂症的识别、评估与处理》一章。

但我最大的心愿,是将这些年在实践中的领悟系统整理出来,汇集成书,为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留下一点自己的痕迹。随着年岁增长,精力不如从前,我曾一度担心无法完成这个目标。但幸运的是,凭借不懈努力,我终于完成了初稿!

这本书名为《心理健康宝典: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理》,总计百余万字,分为三册:

《上册:个人形成论》

《中册:心理障碍形成的原理与修复》

《下册:家庭与亲密关系》

内容涵盖人从出生之初的心理形成,到逐渐成为社会人的全过程;从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到创伤修复与自我成长;再到婚姻家庭、亲子关系以及孩子的各类问题——致力于揭示复杂心理问题背后的逻辑,因此称之为“心理健康宝典”。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