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怀念“躺赚”了!现在能守住本金,你就赢过90%的人

朋友们,先问个扎心的事儿:

 

你还记得当年不用动脑子就能赚钱的日子吗?

 

上世纪90年代末,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能飙到10.98%,存1万块进去,一年利息1098块,那会儿不少人的月工资才几百块,等于躺着拿“额外工资”。

 

2008年前后更离谱,10年期国债收益率能冲到5.53%,利息还免税,大爷大妈凌晨就去银行门口排队,晚一步就抢不到,谁买谁赚。

 

到了2010年后,北上广深的房价开始普涨,炒房团开始猛猛囤房,资产也在稳稳增值。

 

股市更不用说,2001年茅台上市才31块多一股,2021年最高涨到2600多,当初要是“不小心”买点茅台股,现在早就财富自由了。

 

但现在呢?全反过来了。

 

今年5月,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国有银行、招商银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1%至0.95%,活期利率降至0.05%。

 

1万块存一年利息100块,连当年的零头都不到,要是算上通胀,等于钱在偷偷缩水。

 

国债更惨,10年期收益率最新报1.836%,还是在涨了一段时间的情况下。

 

房价就更不用提了,说出来都是泪。

 

稳健的路子,真的全被堵死了?

01

先搞懂:我们现在最该做的3件事

 

上周,一个粉丝朋友问我,为什么现在股市在涨,但自己还是没回本?细聊才知道,他2021年跟风投了30万在新能源基金,当时听人说“能翻倍”,结果一路跌,现在还亏着40%。

 

这个朋友的经历可能是身边很多人的翻版:投了几十万在股市,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操作”里耗光了本金,亏掉的钱比去年一年打工赚到的钱还多。

 

其实,对于很多非专业的人来说,我还是建议他们选择稳健理财。

 

稳健理财的核心前提是“接受低收益”,但这不是主观妥协,是客观现实逼出来的。

 

大河有水小河满,财富的增值还是缩水,其实和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货币宽松政策持续,让“无风险高收益”从常见选项变成了“诈骗信号”。比如之前暴雷的P2P、虚假理财项目,全是打着高收益幌子骗本金。

 

所以面对当前这个时期,咱们普通人最该做的,其实是这3件事:

 

1、降低心理预期:不亏钱就是赚

 

过去见多了“买基金赚50%”“囤房翻一倍”的案例,但现在,大家得把心态调过来。

 

这两年,有人买基金亏了30%,有人炒房亏到断供,法拍房数量比前几年多了不少;还有人买了高收益理财,最后本金都拿不回来。

 

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别再奢望“低风险高回报”了,能找到不亏钱的理财方式,就已经赢过很多人了。

 

2、别被消费主义“掏空”钱包

 

现在很多人不是没存款,是存不下钱。

 

每天一杯35块的网红咖啡,一年就是12600块;618、双11跟风买一堆不用的家电、衣服,放着落灰;为了“面子”买超出能力的手机、包包,每个月都要还信用卡。

 

这些“拿铁因子”和“冲动消费”,看似小钱,实则悄悄掏空了钱包。

 

不如花点时间检视自己的需求:

 

哪些是“必须要花”的,比如房租、吃饭、孩子学费;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把省下来的钱,用在让自己健康的事上,比如办张健身卡、买些新鲜食材,比买一堆面子工程的东西实在多了

 

3、少欠债,多留现金流

 

这两年我见了太多负债压垮生活的例子:

 

有人房贷+车贷每个月要还2万,工资才2.5万,一旦失业就断供;有人借了消费贷买奢侈品,利息越滚越多,最后还不上。

 

现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控制好负债收入比,手里多留些现金流。

 

比如准备3-6个月的生活费,存在活期或灵活存取的产品里。这样就算遇到意外(比如生病、失业),也不会让家庭财务崩溃,这才是“稳”的根基。

 

02

普通人能抓的“稳赚工具”

 

可能有人会说:稳健理财不就是存银行吗?可现在利率这么低,存着还缩水。

 

首先你得明白,不是我们想选稳健,是当前的环境,只给普通人留了“稳健”这一条能守住钱的路。

 

另外,稳健理财并不只有存银行这一条路。

 

你可能没发现,在众多稳健选项里,有一个工具最近越来越受关注:分红险。

 

它的核心优势,就是“下有保证利益,上有分红期待”,刚好解决了“怕亏、又想赚点”的痛点。

 

具体来说,它有4个好处,每一个都戳中普通人的需求:

 

1、不亏本:合同写死的“安全垫”,比定存更稳

 

很多人怕理财亏本金,分红险最让人放心的一点就是:保证利益是写在合同里的。

 

比如“保证现金价值”,从你买的那天起,每年值多少钱,合同上都明明白白写着,哪怕保险公司未来一分钱分红都没有,到期你也能拿到这笔保证的钱,不会亏本金。

 

假设你买了一份分红险,每年交10万,交3年,合同写着第5年保证现金价值有32万,那不管市场怎么变,第5年你至少能拿到32万,本金肯定没亏。

 

2、有分红:根据行情,有实际来源的额外收益

 

除了保证利益,分红险还有“浮动分红”。

 

这部分收益不是“画大饼”,而是有实际来源的:保险公司会把“利差”(实际投资收益优于假设的保证利率)、“死差”(实际理赔支出优于假设的理赔成本)、“费差”(实际运营成本优于假设的费用率)这“三差”盈余,按比例分给投保人。

 

总结来说,就是你和保险公司合伙做生意,你出钱,他出力,成立个项目叫分红,如果项目亏了,不会亏你,至少有1.7%左右的保底,如果赚了,大头儿归你,至少分70%以上。

 

3、攒住钱:强制储蓄,用“退保损失”帮你管住钱

 

很多人不是不会赚,是管不住手:钱存银行,想花就取,一年下来没攒下多少。

 

但分红险是“强制储蓄”,一旦买了,要是提前退保,会扣一笔钱,相当于“用损失倒逼你存钱”。

 

我身边有个同事,之前总存不下钱,后来买了分红险,每年交5万,交5年。有一次她想取出来买包,一看退保只能拿回来10万(已经交了10万),就忍住了。现在5年交完,账户里已经有27万多(包括保证部分和分红),她说:“要是没这个产品,我这25万早花光了,现在反而攒下了一笔钱。”

 

4、应急用:保单可贷款,急用钱时不用卖理财亏本金

 

但谁都有急用钱的时候。

 

比如家人突然生病、孩子要交学费。这时候要是把手里的理财卖了,可能会亏本金,比如股票、基金正跌着,卖了就亏定了;但有些分红险包含“保单贷款”的功能——你可以贷出“保单现金价值的80%”,而且不用把保单退了,贷款期间,保单的保证利益和分红还能继续享受。

 

比如你保单的现金价值有20万,急用钱时能贷16万,利息一般比消费贷低,而且还款灵活。等你有钱了还上贷款,保单还是你的。

 

这样既解决了应急需求,又没亏本金,比“割肉卖理财”强多了。

03

怎么选?找稳的!

 

分红险这么好,是不是随便买都行?

 

当然不是。

 

分红险就像资产配置里的“压舱石”,不追求一夜暴富,但能帮你稳住基本盘。

 

但它的稳,除了产品本身的设计,更取决于背后的保险公司。

 

市面上的分红险五花八门,有的公司实力弱,分红可能兑现不了;有的公司投资能力差,就算想给分红,也没足够的收益支撑。

 

所以选分红险,不用看太多花里胡哨的宣传,认准一条就行:

 

选优质公司。

 

第一,优质公司背后,是监管给的“安全背书”,不怕出问题。

 

需要明白的是,保险行业有严格的监管:

 

金融监管部门会实时监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要是不达标,会要求公司整改;

所以选那些头部的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远超监管要求,抗风险能力强。

 

第二,分红多少,靠的是保险公司的专业能力。

 

分红险的“分红”,核心看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和“运营效率”。

 

毕竟分红来自“三差盈余”,要是公司投资赚得多、运营成本控制得好,分红自然更有保障。

 

比如那些大公司,有专业的投资团队,手里的资金规模大,能投一些普通人投不了的“稳健资产”——长期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优质企业债,还有国家重点基建项目(比如高铁、新能源电站)。

 

这些资产收益稳定,风险低,能持续产生收益,从而支撑分红。而且大公司的运营效率高,“费差”盈余也会更多,分给投保人的钱自然更有底气。

 

在这类具备规模优势的大公司里,像平安这样的头部保险公司就很值得重点关注。

 

一方面,在头部公司中,中国平安的实力尤为突出。

 

它不仅连续多年蝉联《财富》世界500强,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集团营业收入更是达8329.40亿元(同比+7.4%),归母营运利润1162.64亿元(同比+7.2%),个人客户近2.50亿(较年初+4.7%),综合实力遥遥领先。

 

另一方面,平安的投资能力强劲。

 

人员配置方面,平安人寿投资团队平均拥有12年以上投资经验,60%成员具备海外背景,90%以上为硕士学历,40%持有CFA/FRM等专业资质。

 

截至2025年三季度,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6.41万亿元,覆盖债券、股票、不动产及另类资产。一些亮点投资项目包括:

 

硬核科技:与红杉、IDG 合作布局科技赛道;

新基建:投资物流产业园等政策支持项目;

核心基建:参与全国多地地铁轨交建设,获取稳定现金流。

 

近10年,平安保险资金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达5.1%,净投资收益率5.0%。

 

投资策略上,平安人寿更是独创涵盖“战术仓、情景仓、战略仓”的“三仓”配置策略,兼顾短、中、长期的投资目标,依托专业投研团队与动态风控模型,精准捕捉市场机遇的同时严控风险敞口,持续提升资产配置能力。

 

最后,平安人寿产品类型丰富,持续丰富产品供给,例如近期即将上市的平安御享金越年金保险、平安御享金越(2026)终身寿险等分红型产品,可以满足客户保险保障、财富管理、资产传承等多元需求。

 

可以看出,无论是投资策略的成熟度,还是长期业绩的稳定性,平安都更具可靠性。

 

其实说到底,现在这个阶段,理财的核心早就不是“赚多少”,而是“守得住”。

 

分红险这样的产品,就像给你的钱加了一层“安全垫”,让你在不确定的市场里,能稳稳地守住本金,还能跟着赚点。

 

能守住本金,不被市场割韭菜,这已经是当下最靠谱的选择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