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活成了巴西“财神爷”

比亚迪,在国内国外已经成了两个形象。
花有花语,车有车语,比亚迪在国内的车语被人调侃是手机尾号。开着比亚迪上街很可能被当成网约车司机。

虽然比亚迪的高端化渐有成效,但改变刻板印象注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到了国外,比亚迪的形象却立马高大上起来。
不仅车卖得比国内贵,甚至还能成为诸多国家元首的座驾,包括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约旦王后、尼泊尔前总统……
最近,比亚迪又多了位重磅车主:巴西总统卢拉。
10月10日,王传福在巴西当地的比亚迪工厂,将宋Pro的车钥匙交给卢拉,后者直接把王传福夸上了天:“电动汽车领域的奇才”“世界顶尖技术的开创者”。

似乎还嫌不够肉麻,卢拉又补了一句:“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看那架势,就差和王传福拜把子了……
比亚迪在巴西,为什么这么有排面?
01
比亚迪:巴西“财神爷”
巴西总统和王传福,颇有些惺惺相惜的共同点:年少时都是苦命人。
卢拉,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在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他“直到七岁才尝到面包是什么滋味”,小学没读完就不得不辍学打工,12岁开始在街头擦鞋、送信,18岁时做车床工失去了左手小指。
王传福,中国安徽农村的孤儿,13岁时父亲病逝,15岁母亲又离他而去,靠哥哥嫂嫂拉扯大,煤油灯下啃书本,考入中南大学冶金系,靠奖学金完成学业。

卢拉坦言,他在网上读了王传福的传记,让他动容和敬佩。
但身为一国总统,卢拉能在公开场合为比亚迪站台并盛赞王传福,绝不是因为惺惺相惜这么朴素的原因。
比亚迪之于巴西汽车产业的重要性,让他必须重视。
一方面是一骑绝尘的销量。
从市场格局看,比亚迪是巴西市场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据ABVE统计,2024年,巴西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总销量约为12.5万辆,其中,比亚迪占据了61.2%的市场份额,其次则是长城汽车和沃尔沃。

今年9月,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在巴西的销量更是达5687辆,拿下巴西纯电市场份额超过70%。比亚迪海鸥、比亚迪海豚和比亚迪元UP包揽巴西9月纯电车型销量前三。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
2021年,福特这个曾经承诺要为当地带来繁荣的美国汽车巨头,在工厂竣工前夕突然宣布撤资。巴西工人愤怒抗议,但也无济于事。
在绝望之际,正如卢拉后来所说:“福特走了,比亚迪来了!这是巴西更好的选择。”

比亚迪不仅接手了这片荒地,还在原福特工厂上重建了3个工厂,成为比亚迪在亚洲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为当地直接创造了2万个工作岗位。按卢拉的话说,是比亚迪让巴西工人有了抬头挺胸生活的权利。
“雪中送炭”不仅是指盘活这个烂摊子,更在于盘活巴西的汽车产业链。
巴西在过去长期受制于西方技术垄断,汽车产业被外资控制,本地工人只能做低端装配。比亚迪则不同,带来了从电池、电机、电控到锂矿、充电桩的完整产业链。
可以说,比亚迪几乎以一己之力让巴西成为南美最强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国。
这也是为什么,工厂门前的“亨利·福特路”,被更名为了“比亚迪路”。

如果可以的话,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财神爷·比亚迪路。
02
巴西:全球最后一片出海热土
比亚迪到巴西,当然不是去当散财童子的。
无利不起早,说到底还是巴西值得这样的投入。
第一,市场潜力巨大。
巴西是拉美洲最大国家,人口超2.14亿;拉美第一大经济体,人均GDP超1万美元;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正在持续攀高。

眼下,欧洲关税拦路,东南亚已成红海,非洲基建未成,在不少人看来,巴西是“全球最后一片出海热土”。
因此不只是比亚迪,奇瑞、长安、长城、江淮等纷纷进军巴西。
第二,巴西是一块绝佳跳板。
巴西市场在南美洲的战略地位,可以用六个字形容:进可攻,退可守。
巴西占据了南美洲近一半的陆地面积,与绝大多数南美国家接壤或紧密相邻,有相当便捷的陆路、水路运输通道。
所以,落子巴西,可以就近辐射南美市场,甚至能探索在北美市场销售的可行性。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就曾表示:“以巴西为中心,辐射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市场。”

第三,新能源车企是当地座上宾。
早在2018年,巴西政府就开始实行“Rota 2030”规划,提出“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要占巴西汽车总销量30%”的目标。去年,又推出新版“绿色Rota 2030”计划,预计将在2028年前提供金额高达190亿雷亚尔(约250亿人民币)的税收激励。
然而巴西虽好,毕竟是异国他乡,即使是比亚迪要想融入并做大做强也不容易。
摆在比亚迪面前的困难很具体。比如知名度问题;充电基础设施的短板;另外,比亚迪同款车型在巴西市场的价格往往是中国市场的2-3倍,如何匹配当地消费者购买力,让更多人买得起也是市场普及的关键。
为了能在巴西站稳脚跟,比亚迪步步为营。
早在2013年,比亚迪就在巴西圣保罗开设了首个办事处,但并没有急于卖车,而是先在光伏、大巴、电池、轨道交通等领域发力,到处混个脸熟。

充电网络不行,比亚迪就联手本地能源企业打造“BYD Recharge”网络,拥有超过450个公共充电点,是巴西规模最大的公共充电项目。
在经销商体系上,如今巴西每个州的首府都至少有一家比亚迪经销商门店。
最后就是建厂,产业链本地化。

在异国他乡,比财大气粗,更要比扎根能力。
03
比亚迪出海:从笑话变神话
在巴西市场如鱼得水,只是比亚迪出海的一个缩影。
搁几年前,这样的成绩或许令人难以想象。
2021年,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战略,2022年其海外销量只有5.6万台。
随后两年,比亚迪海外销量增长迅猛,2024年卖了41.7万台。然而,在欧洲只卖出5万多辆新车,仅占欧洲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的2.8%,丝毫撼动不了特斯拉在欧洲的位置。在关键市场德国,比亚迪全年销量甚至不足3000辆,这还是比亚迪花重金成为2024年德国欧洲杯主赞助商的加持下,所取得的成绩。

因此去年,比亚迪还被人嘲笑“在德国一个月销量不到100台,出海就是个笑话”。
然而短短半年多过去,比亚迪把笑话变成了“神话”。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出口同比增长1.3倍,达到47万辆——仅用半年就超过了去年的成绩。截至目前,已覆盖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自建的滚装船队也已经有八艘下水。

甚至曾经让比亚迪步履维艰的欧洲市场,今年也成了它的福地,销量更是超越了特斯拉。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比亚迪在欧盟各国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0%。今年9月,比亚迪在英国狂卖11271辆,同比增速达到逆天的880%,直接把英国做成了比亚迪海外最大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不是靠低价路线。在泰国,购买一台海豚需要11万元左右;在欧洲,购买一台Seal U将近40万元;最夸张的是新加坡,因为拥车证的存在,购买一台当地最受关注的比亚迪ATTO 3 (元PLUS海外版),落地需要近100万元。

也不是靠车海战术。比如今年上半年,比亚迪Seal U欧洲销量达到32802辆,堪称大爆款。这一插混车型直击当地人痛点:充电设施建设不足。
和在巴西一样,这一切同样是取决于本地化程度。
巴西之外,比亚迪的建厂计划几乎涵盖全球:泰国工厂产能约15万辆,乌兹别克斯坦工厂产能约5万辆,土耳其工厂产能约15万辆,匈牙利工厂约15万辆,印度尼西亚工厂产能约15万辆。
除了建厂,今年5月,比亚迪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设立了欧洲总部,并计划建立新的研发中心。

这些给当地带来就业、技术的做法,自然大受欢迎。正如尹同跃曾分享的奇瑞出海经验那样:先予后取。
“每进入一个海外市场之前,应当先思考能为当地带来什么,创造什么价值,而不是先想着能获得什么,能卖多少车。”
拿捏老外,不能只靠打打杀杀,也要靠人情世故。
作者 | 观海 审校 | 琪琪
视觉 | 金克斯 轮值主编 |石峰轩


 
						
 金错刀车评官方账号
金错刀车评官方账号








 
		 
		 
		
 
		
 
		 
		 
		 
		 
		 
		 
		 
		 
										 
										 
										 
										 
										 
										 
		
 
		 
		 
		
 
		 
		
 
		